李美娇
【摘 要】针对越来越多的山地工业园区,传统的工业区规划建设模式已无法适应环境的要求,文章针对山地工业区存在的生态环境敏感、工程建设复杂、配套设施匮乏等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显山露水、因地制宜、基础设施先行等对策.以永安汽车城南扩片区控规为例,进一步阐述山地工业园的规划对策,以期对山地工业园区的规划提出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14(000)005
【总页数】3页(P7-9)
【关键词】山地;工业园;规划
【作 者】李美娇
【作者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35000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241
E-mail:*************
在我国,约有60%的用地为山地地形。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用地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山地被用于开发建设;作为城市重要功能区之一的工业区用地选址逐渐向城市边缘山地扩展。由于山地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传统的工业区规划建设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要求,本文以永安汽车城南扩片区控规为例,就山地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做出探讨。
2.1 山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
山地工业园具备“山地”和“工业园”的双重特征。自然资源丰富是山地区域最大的特点。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山地地区最为珍贵的财富,也是生态环境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工业园区是人工环境的产物,人为的开发建设对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工业园区的工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破坏性的,因此,山地工业园区建设要协调好“工业”与“山地”、“生产”与“
生态”的关系,实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山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发展[1]。
2.2 工程建设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
相对平原区域而言,地形复杂是山地区域最大的特点。地形复杂主要表现为地面高差较大,变化较频繁,横坡陡,地形形态多样,有山谷、山坡、盆地、冲沟等。工业用地适宜的规划坡度为0.2%~10%,受用地地形条件的限制,适宜作为工业用地的用地较少,需对场地进行平整,如处理不当,易造成对山体的破坏,产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2]。
2.3 配套设施匮乏,建设成本高,周期长
山地工业园区多位于城市边缘的新区或城乡结合部,受地形条件、经济实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山地区域普遍存在道路系统不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在进行场地平整、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需投入大量资金[3]。山地工业园区的建设将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渐进式发展,分期实施,最终实现规划制定的目标。
3.1 显山露水
充分整合本区丰富的山水资源和良好的山水格局,在考虑用地与建筑布局时留出视线通廊、开放空间等,显山露水,彰显“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特[4],营造独特的宜居宜业氛围,塑造和强化特景观与形象。确立“生态为本”的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倡集约发展模式,在合理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范围内谋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选择、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规划产业的建设发展都应十分重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
3.2 因地制宜
工程设计上应结合地形,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的合理分台布置,控制土方,减少地形改造支出。尊重既有生态脉络等自然元素,在确保用地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改造现状地形地貌,满足建设用地场所特征与使用需求,尽量消弭场地高差对开发建设及对周边原生地貌的负面影响,减少地形改造支出。
3.3 基础设施先行
山地工业区的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逐步发展,分期实施逐步完善,最终才能
完成规划制定的目标。新区建设,应首先搞好环境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条件,交通环境及绿化景观环境,以进一步吸引建设投资,有利于新区开发的经济运作,确保新区建设的高起点,促进新区的发展。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统筹、深入研究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战略、发展规模、用地布局、交通网络、设施配套、环境保护等问题,保障各个子系统的协同运转;使城市形成更为合理的空间发展构架和更为优化的功能、用地布局,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
4.1 项目背景
永安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依托汽车工业园建设,基本建成海西汽车城,提升永安汽车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建成产业化和城市化合一的综合性现代化新城,形成以海西汽车公司为核心,集聚机械加工资源、汽车零部件产品配套发展的格局。
永安汽车城南扩片区位于永安老城区西南侧,距永安市老城中心区5.5km,四面环山,北侧与规划东坡郊野公园相邻,东侧、南侧、西侧紧邻自然山体,洛溪河蜿蜒穿越,自然山水生态环境优越。规划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形,地势起伏大,总体地形走势呈现西高东低,中南高东北低。最高处位于中南部山体。规划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区内用地以村镇用地、耕地、山
林地等为主。
4.2 功能定位
本规划区定位成以良好的汽车产业基础、自然生态环境和对外交通枢纽为依托,发展成为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为主,居住功能为辅的汽车产业的宜居宜业新城(见图1)。
4.3 规划策略
(1)依托周边自然山水,通过滨河绿化空间、山体绿化、城市道路沿线绿带等的建设,形成向规划区渗透的多条绿契,突出生态城市特,建设山——水——城相融的生态城市。
基于本区所处的大山水自然环境,通过滨河绿化空间、山体绿化、城市道路沿线绿带等的建设,形成向规划区渗透的多条绿契。按照“点、线、面”结合的原则,结合规划区内部山体绿化及河道,形成“一环、二带、多轴、多点”的开放型绿地布局结构(见图2)。
整体景观以生态城市为特,以显山露水为核心理念,尽现“以山为邻、以水为源”的山水园林城市特。各个分区在景观塑造上突出各景观区的不同特,形成风格迥异,独具特的
景观场所,打造山、水、城相融的生态城市。居住生活景观区重点突出现代化、园林化的特,满足片区城市居民生活的现代要求;汽车工业建筑景观区体现现代感、创新感等,突出以汽车为主题的景观特;沿洛溪河景观区强调生态、休闲特性,突出营造城市人文与自然共生存的意境。在天际线景观控制方面,强调山体制高点、地标性建筑、低层建筑以及冲沟绿地等不同高度分区的控制,形成高低错落有致、显山露水的天际线。
(2)将道路平面布局与竖向设计结合,组织符合山地特征的道路网系统,按照“分台布置、层层递升、土方控制”的原则进行场地竖向设计。
道路交通规划:以总体规划为基础,合理确定道路交通设施的规模与布局,构建与土地利用相适应的,引导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发展的高效低碳、安全畅达的和谐交通系统。 与大区域道路交通网络充分对接,形成“对外开放、对内循环”层次化的交通网络。 尊重现状地形地貌特征,将道路平面布局与竖向设计结合,保证各建设平台的交通可达性,组织功能分明、结构清晰、供需平衡、具有一定弹性、符合山地特征的道路网系统。合理布局各类交通设施,建立完善的供给体系,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间便捷转换与衔接,提升交通系统整体效能。结合需求预测,预控设施用地,以满足远期发展要求。路网构建主要经历3步确定,即①通过道路
竖向规划与平面设计相互反馈,交叉进行优化区内路网结构;②在满足用地场所特征前提下,调整台地边界、细分台地,以减少对周边原生地貌的影响及防护工程量;③适当提高路段纵坡,路口坡度3~4%,调整优化道路纵坡;在组织符合山地特征的路网系统下,形成“干路-支路-台地”的交通流线组织模式。海西汽车
竖向设计 :因地制宜,尊重既有生态脉络等自然元素,在确保用地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改造现状地形地貌,满足建设用地场所特征与使用需求,尽量减小场地高差对开发建设及对周边原生地貌的负面影响,减少地形改造支出。规划按照“分台布置、层层递升、土方控制”的原则进行场地竖向设计,细化工业区的台地竖向;区内土方量做到“就近平衡-片区平衡-总体平衡”的工程控制,利于分片开发,滚动发展,达到土地一级开发经济性最高。
(3)分期建设规划上,提出了一次规划、成片建设、滚动发展、环境先行的原则。
建设时序上,强调成片开发,不宜沿主干道一层皮式的建设,应向用地纵深发展。成片开发建设有利于集中资金,滚动开发,渐进式发展,形成有序的、良性的循环。新区建设强调基础设施先行,优先建设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及公园绿地等,形成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区,以吸引人流,聚集人气,进一步吸引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先行能够促进新区开发的经
济运作,确保新区建设的高起点发展。按分期建设原则本区规划分为三期实施,开发时序应成片开发,自北向南滚动发展(见图4-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