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10.16638/jki.1671-7988.2021.05.041
车身刚度试验与仿真分析研究
徐余平,芦伟,张艳玲,李伟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在刚度试验台上对某MPV 白车身进行弯曲扭转刚度试验,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扭转刚度对比误差为7.56%,弯曲刚度对比误差为1.85%,仿真精度满足要求,可以为进一步的结构分析优化提供基础。
关键词:白车身;静刚度;刚度试验;有限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U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1)05-143-03
Research on the Stiffness Test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BIW
Xu Yuping, Lu Wei, Zhang Yanling, Li Wei
(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Anhui Hefei 230601 )
Abstract: The bending&torsion stiffness of a MPV white body have been tested on the stiffness test-rig, and compared with FEA analysi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e error of bending&torsion stiffness are 7.56% and 1.85%, so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meets the requirement. The method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mor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Keywords: White body; Stiffness; Stiffness test; FEA analysis
CLC NO.: U467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1)05-143-03
前言
现阶段大多数乘用车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车身作为底盘等附件的安装基础,在行驶中承受着各种路况带来的交变载荷,因此车身结构的刚度性能至关重要。低刚度会导致车身明显变形,引起门窗内饰损坏,车锁变形卡死等问题[1]。
本文对某款MPV 白车身进行了弯曲扭转刚度试验测试以及CAE 仿真分析,通过两种途径来获取静刚度性能,并探究仿真与试验之间的关联与差异,验证仿真是否可以提供有效直接的关键数据,为整车设计改进提供依据。
1 白车身静刚度试验测试
1.1 测试设备
在白车身刚度试验台上进行白车身弯曲扭转刚度测试,利用固定装置(T 型槽地板、固定柱和夹具)以及加载装置
(加载电动机、横杆梁和拉杆)对白车身进行固定和试验加
载,通过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获取试验加载条件下车身部位的变形量,从而计算得到白车身的弯曲刚度及扭转刚度值。 1.2 试验方案
1.2.1 边界条件
在白车身前悬架与支撑盘之间通过螺栓刚性连接,在支撑盘与支撑架之间通过球铰链连接,后悬架要进行完全约束如图1所示:
(a )前悬            (b )后悬
图1  前后悬架约束形式
作者简介:徐余平,就职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实用技术
1441.2.2 传感器布置位置
试验测点位置的选取应在能够体现车身整体刚度的位
置:前后纵梁,门槛梁等关键地方[2]。测点布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位移传感器布置
1.2.3 扭转刚度试验
在扭转刚度试验中分为左加载与右加载两种情况,试验载荷在白车身前悬架塔形支撑处进行施加扭矩。
(1)预加载:为消除约束位置部件与夹具之间的安装间隙影响[3],试验正式进行前,预加载一半的扭转载荷,即2000N·m。
(2)试验过程:预载后,测试设备数据归零,在车身前部左侧施加扭转载荷4000N·m,按1000N·m步长逐级加载,加载位置如图3所示;第一次试验结束后,卸载,将设备数据清零,重复第一次试验步骤,进行第2、3次试验。
图3 左扭转加载图4 右扭转加载
(3)试验数据及结果:通过位移传感器获取相应测点位置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量,然后求取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表1 相对扭转角/°
图5 左扭转刚度拟合曲线
计算左、右扭转最大的相对扭转角,如表1所示,并由各载荷下相对扭转角拟合白车身扭转刚度,如图5所示。
刚度拟合结果为左扭转19618Nm/°,右扭转18930Nm/°,平均扭转刚度Kt=19274Nm/°
1.2.4 弯曲刚度试验
弯曲扭转试验步骤与扭转工况一样:在车身左右门槛梁1/3处上方位置各施加载荷4000N,按1000N步长阶梯加载,如图6所示。
图6 弯曲刚度加载
三次试验结果取平均值,根据最大变形量拟合白车身弯曲刚度,如图7所示。白车身弯曲刚度Kb=14682N/mm。
图7 弯曲刚度曲线
2 白车身刚度有限元仿真分析
2.1 白车身有限元建模
白车身主要由钣金冲压件通过焊接而成,在有限元建模软件中由壳单元四边形Cquad4和三角形Ctria3来模拟车身结构,单元基本尺寸为8mm×8mm。建模过程主要包括几何清理、网格划分、连接单元创建、模型检查等内容。
2.2 边界条件
图8 左扭转分析模型
参照刚度试验情况,对有限元模型施加等效一致的约束条件及载荷[4,5]。本文在前悬架、后减振器安装处利用RBE2单元模拟塔形支撑,扭转工况下,在前悬架下方800mm处正中心位置约束自由度12356,在后减震器塔包支撑处约束
徐余平 等:白车身刚度试验与仿真分析研究
145
自由度123;弯曲工况下,在前悬塔包处约束自由度23,在后减震器塔包处约束自由度123。
3 试验与仿真研究对比分析
由于白车身结构基本左右对称,因此只对白车身的弯曲、左扭转工况进行对比分析。其弯曲工况仿真结果如图9所示。
图9  弯曲变形仿真云图
在仿真结果中提取相应的测点位移值,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表2  扭转角
扭转刚度可根据车身载荷与前后悬的相对扭转角的比值衡量,计算式为:Kt=T/θ。由表2得仿真分析扭转刚度:Kt=4000Nm/(0.2369°-0.0124°)=17817Nm/°。
同理可得弯曲工况下测点最大位移值0.535mm 。弯曲刚度可由车身载荷与最大弯曲挠度的比值来衡量[6],即:Kb =F/Z max =8000N/0.535mm=14953N/mm 。统计试验与仿真结果
对比见表3。
表3  白车身弯扭刚度试验与仿真对比
可知:扭转刚度对比误差为7.56%,弯曲刚度对比误差
为1.85%,仿真精度达到90%以上。
4 结语
白车身静刚度是整车的基础性能之一,在刚度试验台上对该白车身进行弯扭刚度试验,并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相对比,确定该MPV 车身结构的刚度特性,并探究静刚度试验与仿
真分析之间的关系,对比表明:扭转刚度在仿真分析与试验测试间相差7.56%,弯曲刚度相差1.85%,仿真精度两者均在90%以上,差异较小,反映出该白车身有限元模型搭建基本准确,分析结果可供设计参考,也为进一步的结构改进提供基础,从而缩短研发周期,节约成本,提升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朱天军,孔现伟,索乾,贾继龙,朱玉刚.某轿车白车身静态刚度试验
方法研究[J].汽车技术,2013(11):43-47.
[2] 于国江.汽车白车身刚度仿真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
2014.
[3] 王进,谭继锦,许兆运,吴静.某轻型载货车白车身刚度和强度试验
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4,52(01):36-39+58.
[4] 魏洪革,谭继锦,阮仁宇,徐建中.基于分析和试验的微型客车白车
身刚度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01): 147-151.
[5] 张哲蔚.SUV 白车身刚度仿真分析和试验[J].汽车科技,2009(01):
安徽江淮汽车
57-60.
[6] 张攀,雷刚,廖林清.某汽车白车身刚度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8(04):12-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