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车桥与悬架
车桥与悬架的功能完全不一样,但关系十分密切。因悬架结构类型的不同,传统上将车桥分为整体式(非断开式)和断开式两类,见图7.1。实际上汽车的悬架采用独立悬架的结构型式后,汽车左右轮之间已不存在车桥,它已和独立悬架的结构融合在一起。我国一般教科书上仍称之为断开式车桥,这是受旧苏联教材的影响。本章下面将要叙述的车桥,只是指整体式桥。至于所为的断开式车桥,本书下面不再专门提及。
图7.1
7.1 车桥(轴)
车桥又称车轴,它最基本的功能是承受汽车的负荷,维持汽车在道路上正常行驶。因此,车桥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就是能装车轮的‘梁’。但按照结构要求,有时车桥还要具备一些附加的功能,如驱动、转向等。因此,车桥按附加功能不一,可有下列三种基本类型:驱动桥、转向桥和支持桥。将驱动桥变型加转向的功能,就成为转向驱动桥。转向桥和支持桥的车轮都不是驱动轮,这两者又称为从动桥。
本节重点介绍载重汽车上用得较普遍的驱动桥和转向桥结构,以作为熟悉车桥结构构思的基础。至于支持桥,主要为前置前驱动汽车的后桥所采用。传统的结构十分简单,而一些先进、新颖的支持桥又和悬架联系在一起难于分割(如纵臂扭转梁式复合悬架),本节也就不再涉及,请注意有关悬架的结构。
7.1.1驱动桥(壳)
驱动桥的结构外形,主要受主减速器及其传动布置和悬架结构类型的影响。图7.2是典型的后驱动桥壳结构。它的中部有大圆孔,用于安装主减速器,两旁为轴管让半轴通过。轴管的端部为安装车轮轮毂所用。桥壳的结构是服从于汽车总体结构布置要求,精心构思而成。结构上除了考虑到功能性的要求外,还注意到要使桥壳的弯曲变形要小、强度可靠、重量小且制造安装部件方便。由于桥壳结构形状复杂,旧时主要靠铸造成型法以获得理想的形状。它的缺点是,笨重、加工面多,需要相当规模的铸造设备。从现在看,它只适宜用于批量小的重型载重汽车。
对于轻型、中型载重汽车,现多用钢板冲压焊接整体式桥壳,如图7.3所示。图中的桥壳的主件上下两半是相同的冲压件,两件焊接时需用4块三角镶块补缺焊到桥壳中部前后两
侧处。焊接好的桥壳,再在其两端焊上半轴套管。
图7.3
对于批量大的轿车和轻、中型载重汽车,可用钢管扩成形法,如图7.4所示。从图中可
以看到,将钢管中间先行扩孔,再两端滚压变细,然后加焊凸缘及钢板弹簧座等而成。这种
制造工艺生产效率高、加工量小、材料利用率最高、桥壳质量小但桥壳的强度和刚度都很好。
驱动桥壳的更详细内容更参考文献[]。
图7.4
7.1.2转向桥
一般汽车的前轮都要转向,当汽车前部采用整体式从动车桥时,其前桥必为转向桥。图7.5,示出了前转向桥的结构组成和其特点。转向桥主要由前轴、转向节和主销等零件组成。图中前轴14承受荷重,为一工字梁。为了使前轴14和发动机间有足够大的空间,前轴14的中部向下凹,到接近轴的两端逐步往上升,断面形状也由工字形逐渐变成椭圆形再成拳头形。两拳形处钻有主销孔,孔内装有主销5,转向节8、17,通过主销5和前轴14相铰接。转向节上经一对轴承支承着车轮轮毂。为了转向,在左转向节处的上凸耳处,安装着转向节臂,通过转向拉杆可使左转向节绕主销转动。左右转向节的下凸耳处,通过横拉杆连系在一起,使右转向节和左转向节联动。转向节的销孔内压入青铜衬套,作为减少摩擦之用。为了转向轻便,在转向节的下凸耳与前轴拳形处之间装有推力轴承,在转向节上凸耳与前轴拳形处之间有调整垫片以调整间隙。带有螺纹的楔形锁销,将主销固定在前轴拳形处的孔内,使主销不能在前轴主销孔内转动。
图7.5
7.1.3车轮定位
车轮定位(尤其是汽车前轮)对汽车的操纵、行驶的稳定乃至汽车行驶的平顺都有影响,实际上它影响
着行驶的安全,不正确的车轮定位还会严重影响轮胎的磨损。上述方面对车轮定位要求,往往是矛盾的。因此,合理确定车轮定位参数是各种因素之间折衷、妥协的结果。这些方面详细论述,将由‘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来完成。本书仅作初步的、一般性的叙述。
车轮定位参数共有4个:车轮外倾、车轮前束、主销内倾及主销后倾。下面分别叙述。 车轮外倾
车轮外倾如图7.6所示。此时车轮已不再在垂直平面,而是车轮向外倾斜。若车轮向内倾斜,则叫作负外倾。
图7.6
车轮的外倾源自于路面的拱形(为了排水的需要),为了使车轮能垂直路面,车轮必须外倾。现代道路排水设施完善,路面相当平坦,传统意义上的车轮外倾已无必要,但是业内普遍认为车轮适量外倾(一般为0.5~1.50)是有益的,前轮的正外倾,会给汽车提供小量的不足转向特性。汽车不足转向有利于汽车行驶的稳定。
外倾的车轮滚动时要产生外倾推力,汽车正常行驶时左右车轮的外倾推力相互平衡。汽车转向时,内轮与地面有更多的接触,外轮则相反,减小了接触,再加上负荷的转移,外轮的外倾推力大于内轮。综合起来,其结果相当于增加了前轴的侧偏角,如果后轮无外倾,相当于无侧偏角,这就造成了汽车的不足
转向。在独立悬架的后轮中,为了提高车轮的侧偏性能,车轮的外倾角常为负值。促成车轮侧偏,造成不足转向的因素很多,不仅仅限于车轮外倾。此外,车轮的外倾也有助于减小主销的接地距,有利于转向操纵力的减轻。
总的说来, 一辆汽车车轮外倾的决定,综合了许多因素。尤其是独立悬架,还要考虑到车轮跳动过程中外倾角的变化规律。多数认为,车轮往上跳时外倾应变成负,回弹时应为正,这可克服车身侧倾时外轮(它相对于车身往上移)外倾角过分增大的不利影响。这样,当顾及车身及车轮的动态过程和悬架等结构因素,有的汽车车轮其静态的外倾角甚至采用负值也就不足为奇了。
车轮前束
车轮前束是指静止的汽车,汽车车轮前部向内缩拢,左右车轮的中心平面不再平行,如图7.7所示。对于前束的度量有两种方法:左右两车轮前后轮缘的差值V(V=B-A),或前束角δ(车轮中心平面和汽车纵向平面在地面上夹线的夹角)。前束有正负之分,规定车轮前方缩拢为正,如车轮向后方缩拢为负。汽车前轮前束的形成靠调整转向横拉杆长度获得。
汽车前桥
图7.7
对于车轮的前束,一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由它来抵消因车轮外倾在滚动时造成的不利影响(轮胎磨损加剧)。因此,前束大小和车轮外倾有较大的相关性,显然过大的前束也不好。这里要指出的是,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由于车轮上受到的驱动力指向前方(与从动轮相反),它有使车轮绕主销转动增加前束的趋势,有些前轮驱动的汽车采用了负前束。
主销后倾
主销后倾是指,主销轴线在汽车纵向平面内向后倾斜,不再和地面垂直。主销后倾角是指主销轴线与地面垂线之间的夹角,如图7.8所示。主销后倾的结果,使得主销轴线在地面上的交点(在纵力平面内看)移向前方,造成了它和轮胎的接地中心产生了一段距离,它的名称叫做主销拖距。拖距也可在后方,此时主销为负后倾。有了这一拖距,车轮容易维持直线方向。当车轮受外界干扰发生偏转而引起车辆转向时,由于拖距的存在,在地面侧向力、纵向力作用下,形成回正力矩,使车轮重新回到直行位置。图7.8中仅示出了从动轮和驱动轮在纵向力作用采用不同拖距的办法,获得相同的回正效果。侧向力造成的回正效果,读者自己去证明。
图7.8
有时,轮胎的强力弹性自身会形成正的拖距,技术上称作为轮胎拖距。这样,从动轮上就会造成过大的回正力矩,这也不利于操纵。此时,结构上可减小主销后倾,甚至采用负后倾的做法。
主销内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