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凸出物造型阶段复核设计部门校核报告
GB11552-2009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和ECE R21法规要求
造型阶段复核总布置部门校核报告
SAE J287-2007驾驶员
手伸及区域
造型阶段复核总布置部门校核报告
SAE J287-2007驾驶员
手伸及区域
造型阶段复核总布置部门校核报告
SAE J287-2007驾驶员
手伸及区域
拉手盒
N/A
扶手
造型阶段复核总布置部门校核报告
SAE J287-2007驾驶员
手伸及区域
后视镜调
节按钮
造型阶段复核总布置部门校核报告
SAE J287-2007驾驶员
手伸及区域
出风状态
工艺阶段复核设计部门校核报告
经验值
(三)运动校核
造型及工艺阶段复核设计部门校核报告门板的运动校核报告
1)出风口叶片间距一般要求在4mm-12mm之间,推荐9.5mm,侧除霜风口尺寸与形状需要按照右图所示布置;2)叶片角度一般要求小于60度;
3)侧除霜的总风量至少应占总除霜风量的15%;
4)一般单侧风口的出风量应在17m³/h-27m³/h之间;5)风速最高不超过6 m/s-9m/s;
6)出风口有效面积一般在600mm²-970mm²。以空调及总布置部门确认校核为准。
1.门护板与立柱护板设计间隙不低于7mm,DMU运动间隙不低于6.0mm;
2.门框密封条若为全道密封的话,门护板与密封条设计间隙不低于7mm,并  保证间隙均匀,DMU运动间隙不低于6.0mm;
3.门护板与门槛设计间隙不低于8mm,并保证间隙均匀,DMU运动间隙不低于7.0mm;
4.门护板与仪表台运动间隙6-8mm(建议6mm),并保证间隙均匀;
5.背门护板与D柱上下护板设计间隙不低于7mm,DMU运动间隙不低于
6.0mm;
6.背门下护板与背门门槛护板设计间隙不低于9mm,DMU运动间隙不低于
7.0mm;
7.内开手柄DMU运动过程中,与周边件运动间隙不得小于1mm;8.玻璃升降按钮DMU运动过程中,与玻璃开关面板间隙不得小于1mm。
点检项目
相关要求
判定说明
备注(说明标准出处)
1.构件表面的边缘应倒圆,其曲率半径不应小于3.2mm;
2.对于安装在刚性支架上的一部分由邵氏硬度低于50的软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其刚性支架应满足上述规定。或者按照附录G所述的程序,通过足够的实验能证
明,在撞击实验式不会割破邵氏硬度低于50的软性材料而接触到支架。在此情况下,半径要求不适用;
3.本标准不适用于直径165mm球体触及不到的零件。
大把手
大把手尺寸,可参考以下标准:  A:28-32mm;  B:25-30mm;
R: R15mm以上(min. R10mm以上)。以总布置人机校核合格为准。
大把手空间,可参考以下标准:A: 35mm;B: 100mm;R: R15mm。
以总布置人机校核合格为准。
大把手角度,大把手与水平线角度在 60°~70°之间。以总布置人机校核合格为准。拉盒式:宽度应大于25mm,深度应大于70mm,长度大于80mm。以总布置人机校核合格为准。
扶手舒适性尺寸
为使驾驶员或乘客手臂舒适:①扶手的总宽度A:55mm以上;
②扶手相对经线的角度(后视)A为7°~ 10;③扶手相对经线的角度(侧视)B为0°~ 7°。以总布置人机校核合格为准。
后视镜调节按钮操作间隙;
后视镜调节按钮与门把手间隙:最小15mm,推荐20mm。
以总布置人机校核合格为准。
A
B
‘A’
A
R42.5mm 圆与门护板相接处的点。
A
Armrest ‘R’ 末端
(四)CAE
分析
工艺及NC数据阶段,输出相关分析报告。经验值
分块
经验值
间隙DTS
段差DTS
分模线
经验值
棱线经验值
1、考虑易损件维修时拆卸方便,以降低工时和成本;
2、硬质件装入软质表面产品时要考虑是否会划伤蒙皮。
经验值
经验值
经验值
经验值
经验值
经验值
经验值
门护板总成刚度/强度分析:
1.推开车门状态分析:-Y向加载111N载荷。评价方法:最大变形量<4mm,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2.肘部支撑状态分析:-Z向加载68N载荷。评价方法:最大变形量<4mm,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3.推开车门脚接触受力状态分析:-Y向加载111N载荷。评价方法:最大变形量<15mm,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4.肘部支撑最大垂直力状态分析:-Z向加载667N载荷。评价方法:最大变形量
<15mm,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5.拉手关门力状态分析:Y向加载200N载荷。评价方法:最大变形量<8mm,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6.膝盖部位受力状态分析:-Y向加载68N载荷。评价方法:最大变形量<3mm,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7.地图袋关门拉力状态分析:Y向加载156N载荷。评价方法:最大变形量<20mm,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以CAE校核分析结果为准。
卡子厚度尺寸不能大于卡子孔宽度尺寸,防止装配困难。
(五)外观分块定义合理,从各种成型工艺角度分析产品形状,尽量降低工艺及装配的复杂程度,防止有类似“老鼠洞”(如图)等问题。
依据DTS定义要求设计,必须满足产品成型及装配工艺可行性。依据DTS定义要求设计,必须满足产品成型及装配工艺可行性。分模线不得布置在外露表面,在曲面中间分模时,动定模面需设计的阶差0.1-0.3mm。
棱线倒圆角需均匀一致,平顺过渡。
(六)装配要求
装配定位零部件组装顺序定义合理。
总成及零部件装配需设计定位结构,且前端有导向斜角。
总成及零部件装配定位结构需先于卡扣等紧固结构接触目标件的定位结构,S=3-10mm(装饰条或装饰盖板、地图袋等小件装配时,S值3-5mm;前后门护板本体、背门护板本体装配于钣金时,S=8-10)。
定位结构强度能保证正常装配不会发生断裂,变形等,定位结构在狗
窝结构无缩痕风险时,建议壁厚设计为1.5-2.5mm。
主辅定位结构间隙设定合理:主定位:间隙值为0.1-0.2mm;辅定位:间隙值为单边0.1-0.2mm;
间隙值由零部件尺寸确定,装饰条、装饰盖板等尺寸较小零部件建议取0.1mm,中护板、地图袋等较大零部件建议取0.2mm,对周边配合尺寸要求不高时建议取0.2mm。
产品缺少定位结构,空间布置位置不够时,可将BOSS柱或焊接柱增加限位筋,起限位作用。
卡接结构在卡子卡入方向要增加导入结构,并增加圆角过渡。主定位
辅定位
定位间隙
错 误 正确
错 误 正 确
错 误
正 确
N/A经验值系列1:
硬质
经验值
系列2:
软质
经验值
盲点监
测报警
经验值
系列1:
硬质
N/A经验值
系列2:
软质
N/A经验值
系列1:
上下本
体硬质
经验值
系列2:
上软下
经验值
系列3:
上下本
体软质
经验值
内水切
经验值
固定于
门护板
水切与周边件的配合
经验值
1.注塑本体增加表层皮革;
2.表面吸附有面料的部件采用PC+ABS材质,基本厚度
3.0mm;
3.下本体皮革一般选用表皮0.5或1.0mm,PPFOM发泡层
1mm;PU发泡性能要求:发泡倍率:40kg/m³;
4.吸覆件工艺满足《包覆吸覆工艺检查表》。
3.门护板上下本体配合
1.保证配合面精致,上本体型面高出下本体0.5mm;
2.门护板上下本体搭接量50mm以上,熔接柱采用两排,熔
接柱X向间距80-100mm平均分布,两排Z向间距30mm,
交错分布,且必须在边缘位置增加上下定位结构(一般不超
过边界20mm)。
1.上本体距离下本体骨架间距:(表层+发泡层×0.6)
1.3mm;
2.上本体比下本体骨架零段差;
3.上下本体通过熔接柱连接,熔接柱平均分布,间距60-
80mm,且必须在边缘位置增加上下定位结构(一般不超过
边界20mm)。
1.上本体距离下本体骨架间距:上本体(表层+发泡层×
0.6)+下本体(表层+发泡层×0.6)2mm;
2.上本体比下本体骨架零段差;
3.上下本体通过熔接柱连接,熔接柱平均分布,间距60-
80mm,且必须在边缘位置增加上下定位结构(一般不超过
边界20mm)。
所有紧固件安装工具需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1.门护板上本体普通注塑成型门饰板上本体,材质PP,上平面局部有特征部位厚度≥3.5mm,其它部分为
2.5mm,做渐变处理。
固定于钣金止口处增加绒布条,防止异响要求归档到《BSR 检查表》中。
1.注塑本体增加表层皮革;
2.表面吸附有面料的部件采用通用ABS材质,基本厚
3.0mm;
3.上本体皮革PVC材料,一般选用表皮0.5或1.0mm,PE或PP发泡层厚度2.5或3.0mm(此为吸覆前厚度,吸覆压缩量一般1.0左右,数模结构按照吸覆后的制作,供应商吸覆前备料),发泡性能要求:发泡倍率:40kg/m³左右;
4.单层pvc时,厚度1.0或1.5mm(建议使用1.0mm,
1.5mm吸覆成型性不好);
5.定位筋与钣金止口卡接的位置粘贴消除异响的无纺布垫。盲点监测报警灯布置于三角护板上,与周边间隙0.3mm,面差比三角护板本体高0.3mm,具体结构参考H8车型结构。
2.门护板下本体普通注塑成型门饰板下本体,材质PP。注塑工艺满足《注塑工艺检查表》。
4.内水切1.内水切的材料:PVC+钢带+两处植绒,断面如图所示,由本体(PVC)、上下唇边(PVC)、植绒、骨架(钢带)组成,通过固定销连接到门护板上本体;
2.基本性能要求满足《Q/CC JT0285-2014 塑料密封条技术条件》要求,技术协议中增加此技术要求。
1.配合断面如图所示,
结构要求:
内水切唇边比外水切唇边一般要低出2-3mm;
水切唇边与玻璃干涉量一般设计值为1.5-2.8mm;
水切通过固定销固定在门护板上本体;
上门护板距离玻璃间隙4-8mm。
2.内水切与钣金止口卡接的位置应该有消除异响的无纺布垫。
固定于
钣金止
口水切
与周边
件的配
经验值
经验值
经验值6.门板上
本体及水切与玻璃泥槽功能结
构设计
经验值
系列1:
软质
经验值
系列2:
硬质
经验值
9.内扣手功能结
构设计
经验值
10.扶手功能结
构设计
经验值
11.拉手盒功能结
构设计
经验值
大把手
盖板硬
经验值
大把手
盖板包
经验值内水切边缘与门板上本体边缘平齐,门护板上本体若为硬质
或搪塑工艺时,与玻璃泥槽X向及Y向间隙1mm,上本体若
为软质,X向及Y向门护板骨架与玻璃泥槽间隙为2mm。
8.装饰条结构设计要求:
1.装饰条与门护板上本体间隙1.3mm(骨架),不允许螺钉连接,采用塑料挂钩、熔接柱连接,或用铁卡子连接;
2.装饰条背面不允许直接采用BOSS柱结构,应采用“狗窝”结构支撑,骨架壁厚不小于
3.5mm,防止光影问题,骨架材料采用通用PC+ABS;
3.装饰条与门板上本体配合断面采用上高下低的形式,比蒙皮低2.0-3.0mm,包覆材料厚度设计为压缩后厚度,统一为2.0mm。
配合断面如图所示。
1.门护板本体与内扣手间隙1.2-1.5mm(骨架),要求配合间隙均匀一致;
2.内扣手座通过挂钩固定与门护板本体,支撑筋与门护板本体翻边0间隙,内扣手必须与钣金进行螺接。
扶手骨架为ABS材料,扶手本体通过挂钩与门护板本体预连接,再通过熔接柱或螺钉固定于门护板本体。
1.门护板拉手盒通过螺钉固定于拉手盒支架,螺钉活动量为±1.5mm;
2.外部通过孔盖盖住,并增加橡胶垫。
12.大把手1.大把手骨架和盖板载中护板和扶手配合位置采用嵌入结构,骨架嵌入量不小于5mm,盖板嵌入量不小于3mm,如图所示;
2.大把手骨架与中护板和扶手采用套装结构,如图所示;
3.大把手盖板为包覆时,盖板与骨架0面差设计,盖板为硬质时采用0.5mm负面差;
4.大把手最上端及下端受力部位,采用Q23606XX配合焊接螺母或者铆焊螺母固定,如图示。
结构设计要求:
1.装饰条与门护板上本体间隙0.3mm,通过铁卡扣或螺钉连接,卡扣间距50-60mm;
2.装饰条背面不允许采用BOSS柱结构,应采用“狗窝”结构,壁厚不小于
3.5mm,防止光影问题,骨架材料采用通用PC/ABS;
3.装饰条与门板上本体配合断面采用上高下低的形式,一般装饰条低于上本体1-2mm。
装饰条与门板上本体配合断面如图所示。
配合断面如图所示,结构要求:
内水切唇边比外水切唇边低5mm,门护板翻边距离玻璃距离5.5mm,门钣金止口距离玻璃16.1mm,门内钣金与加强筋宽度3.5mm,水切通过门护板本体加强筋Y向及Z向限位,详细数据见断面示意图。
5.侧出风
口与上护
板配合
设计
1.出风口与上护板配合形式一般为嵌入式;
2.出风口与上护板配合面差均匀,一般设计为负面1.5mm
(软质上本体),0.5mm(硬质上本体),并尽量将出风
口设计在相对平整的面上;
3.出风口的固定方式:
建议采用卡勾+螺接或独立塑料卡子方式;
4.出风口和上本体间隙:
当上本体是硬质时,间隙0.3mm;
当上本体是包覆件时,间隙1.3mm(骨架),
要求配合间隙均匀一致;
5.当上本体为软质时,出风口与上本体骨架平齐。
铁卡子
铁卡子
13.玻璃开关面板功能结构设计经验值
系列1:普通注塑
经验值
系列2:
普通注
塑(加衬
板)
经验值
1.功能结构设计
经验值
2.喇叭罩装饰条及喇叭罩与门护板下本体
经验值
19.卡扣座功能结构设计
经验值
20.熔接柱功能结构设计
经验值
21.孔盖
功能结构设计
经验值
(一)总成内部零件
卡扣座的抽芯行程一般不超过25,建议20左右为最佳,卡
扣座抽芯行程空间建议70以上,卡扣座壁厚2.0(与本体接触部位减薄为0.8-1.0mm),伞扣安装面有两个限制伞扣脱落的凸起(高度1mm),本体三面增加加强筋,厚度0.8-1.0mm。
此结构配合BL540(零件号09630018)卡扣使用,适用钣金厚度为0.7-1.2mm。
1.熔接柱高度超出熔接面8mm,熔接面需要与熔接方向垂
直,熔接柱与熔接面孔间隙单边不大于0.5mm;2.熔接柱单边厚度1.0-1.5mm,外径D=6-8mm;3.熔接柱间距根据应用位置不同而不同:
上下本体间距60-80mm,杂物盒间距80-100,装饰条及扶手间距50-60mm;
4.熔接柱外径推荐值:上中下本体之间连接推荐使用外径8mm,地图袋推荐外径8mm,扶手及装饰亮条推荐6mm,其它尺寸较小零部件推荐6mm。
5.焊空间满足直径18区域内无干涉;
6.熔接柱残留高度3mm,关联件预留至少5mm空间;
7.不同材质不建议使用熔接,电镀件不推荐使用熔接。
1.孔盖通过挂钩固定于门护板本体,挂钩尺寸符合挂钩通用结构设计;
2.孔盖为可拆卸结构,拆卸部位不小于1.2×6.5mm的缺口(方便拆卸);
3.厚度1.5-2.5mm,与本体间隙0.3mm,负面差0.3mm。
15.喇叭罩
单独注塑成型喇叭罩
1.料厚
2.5mm,开孔至边缘位置;
2.对透音率不要求时:孔径1.3mm,孔间距0.8mm,背部增加高度为3mm的筋,壁厚1.0;
3.对透音率有要求时:透音率≥45%,孔径2.0mm,孔间距0.8mm,背部增加高度为3mm的筋,壁厚0.8mm,且布置过程中不能挡孔。
1.喇叭罩材质POM,通过熔接柱固定于门护板下本体,熔接柱平均分布,间距80-100mm;
2.装饰条通过挂钩固定于门护板本体,挂钩平均分布,间距80-100mm;
3.装饰条与门板下本体间隙0.3mm,与喇叭罩间隙
0.3mm,装饰条与喇叭罩0.5负面差,与门护板本体0.5mm 负差;
4.装饰条与配合件之间采用周边过定位方式(每一个结构必须有定位);
5.喇叭罩总成与门板本体采用间隔定位方式(隔一个焊柱增加一个定位),另外Y向定位的间距为50-60mm。
玻璃开关面板材质要求为:PC+ABS。
1.无造型特征要求时,开关面板比扶手上表面低0.5-1.0mm,通过挂钩与门护板本体连接,面板装配过程中挂
钩不得刮伤门护板本体,一般挂钩尖角距包覆材料边缘不小于1mm,挂钩平均分布,间距50-80mm,未定义尺寸满
足图示要求;
2.玻璃开关面板X向通过挂钩定位,Y向通过支撑筋定位,Z 向通过支撑筋定位,定位筋间距50-60mm。
14.地图袋
1.加强筋不允许划手,采用平滑过渡,地图袋内不允许出现可触摸到的焊点,如果必须有,必须要做沉台处理,地图袋应低于门板下本体0.5mm,地图袋最上端厚度3.5mm(增
大强度),未定义尺寸满足图示要求;
2.地图袋通过熔接柱固定于门护板下本体,熔接柱不宜过
多,间距80-100mm,平均分布,数量一般在6-10个焊接较为合理,地图袋周边贴合部位增加一些限位筋,来弥补本体与地图袋间隙大或配合漏光问题;3.有放置水杯功能时,增加水杯标志。
1.地图袋外护板通过熔接柱固定于门护板本体,熔接柱间距
80-100mm,平均分布;
2.衬板通过挂钩及熔接柱固定于地图袋外护板,挂钩平均分
布,间距60-80mm,熔接柱平均分布,间隙80-100mm,
未定义尺寸满足图示要求。
端部壁厚3.5
22.门护板固定座功能结
构设计
经验值
23.塑料卡子功能结
构设计
经验值
24.铁皮卡子功能结
构设计
经验值
25.自卡接结构功能结
构设计
经验值
27.加强筋减薄结
构功能结
构设计
经验值
汽车门把手29.减震
棉设计(吸音、减震)功能结
构设计
N/A经验值
30.吸能块功能结
构设计
N/A经验值
31.防水膜材质结
N/A经验值
系列1:
贝内克
皮革
经验值
1.门护板固定座高度,保证螺钉固定后前端距离护板本体2-
3mm,螺钉帽距塑料件边缘不低于5mm;
2.螺钉座与被固定塑料件存在0.5-0.8mm负面差(对A面要
求高的零件此值为0mm);
3.螺钉统一选用ST
4.2或ST4.8规格,螺柱内径设计值与螺钉
关系见表中数值,螺钉座壁厚1.0-1.5mm(不影响表面缩
痕是选择1.5mm),固定后有一定预紧力,螺钉尽量平均
分布,间距80-100mm。
零件号:5306103-S08,结构要素:
1)饰件开长方孔尺寸为12×8mm,(12mm为长,可以根
据需要调整);
2)饰件的厚度为2~4.5mm;
3)饰件的边线在卡扣斜面下部的三分之一处;
4)常用于仪表板、背门上护板等内饰件,卡接力较大,安装
牢靠。
零件号:5305112XJZ08A,结构要素:
1)饰件开孔尺寸为16×4.5mm(16mm为长,可以根据需
要调整);
2)饰件的厚度为2~3.5mm;
3)常用于仪表板等内饰件,卡接力适中(比5306103-S08
的卡接力要小),易拆卸。用于质量较轻、不承重的部件。
结构要素:
1)卡接量1~1.5mm;
2)卡接台面的夹角为10°;
3)布置于外表面的自卡接结构,根部厚度为1~1.5mm,且
背部增加加强筋,加强筋顶端超出卡接面2mm;
4)布置于非表面位置的自卡接根部厚度为2~3mm;
5)自卡接不放干涉量;
注:考虑到ABS/PP材质不同,干涉量无法统一,且增加干
涉量后,一旦卡接力过紧则无修改空间。
结构要素:
1) 筋”或“柱”的壁厚不超过产品壁厚的二分之一,如产
品壁厚为3mm、2.5mm、和2mm则处理至1.2mm、1mm
和0.8mm;
2) 卡扣底座的厚度仍遵循加强筋厚度原则,需进行根部减
薄,形式详见图17/18;
3) 加强筋之间的间距应大于4t,加强筋的高度应小于3t(t为
部件的料厚);
4) 为防止减薄后的卡扣座强度降低,可在边缘部位增加加
强筋使之加强,见图19;
5) 非特殊情况,加强筋不能与平面平齐,最小低1mm。
吸音棉技术要求:
①普通双组份吸音棉,材质无纺布+丝状PET棉,形状随门
护板及门内钣金而定;
②吸音棉厚度8-16mm,密度300-600g/㎡;
③吸音棉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于门护板内板,固定点距离
150-200,平均分布;
④中部250X250区域内不得缺少固定点;
⑤门护板与门内钣金距离小于20mm部位,吸音棉不得挖
洞,保证吸音棉尽量覆盖整个门护板。
吸能块设计要求:①材质EPP,通过超声波熔接于门护板,
熔接点间距100-120mm;
②吸能块与钣金间隙设计值不得低于20mm;
③吸音棉设计时覆盖吸能块。
1.材料及工艺:PE,厚度0.2,表面覆盖EPDM薄膜,防水
膜通过密封胶粘接到门内钣金上;
2.安装完门护板后,为防止脱开,防水膜不能承受应力,
若门护板、线束等产品对防水膜有应力,防水膜局部应
作出仿形结构。
板用皮革表皮厚度要求:1mm,发泡性能要求:发泡倍率:
40kg/m³,厚度:4mm(用于增加垫层的上护板,成型后的
厚度),6mm(用于中护板,成型后的厚度),9mm(用
于扶手,成型后的厚度),扶手用PE垫层性能要求:发泡
扶手采用一体发泡工艺垫层性能要求:发泡倍率:25倍  硬
度:邵氏30±5度  正面厚度:大于8mm。侧面厚度:大于
4mm。(见标杆车参数)
加强筋低于平面
1mm;不能平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