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情况表
序号 | 建设 内容 | 描述要点 | 规划目标 | 建设现状 | 支撑材料 |
1 | 建设 措施 | 学校推进精品课程改革与建设情况; ② 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使用情况。 | 在以校长为组长的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精品课程建设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完善已有的建设规划,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良的教学环境,先进的实训条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把工学结合作为本课程今后一段时间内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以“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学校重要教学研究项目予以优先扶持,确保经费到位,学校设立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精品课程的建设经费从2008年开始,分三年投入3.6万元的专项经费。专用经费按建设要求分步骤、分项目,及时满额投入,使经费投入合理、产生效益,力求在2010年之前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 学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加强了对精品课程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学校成立了由王杰副校长任组长,方青林、王进新、代新生、钟爱明、罗程为成员组成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了优秀的精品课程教师团队。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确保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建设。 为了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学校重要教学研究项目予以优先扶持,确保经费到位,学校设立了专项经费,制定了具体措施,建立了督导机制。精品课程的建设经费从2008年开始投入,至今已有了4.0万元,确保了经费按建设要求与规划定额投入。 | ①精品课程建设组织机构、建设规划及佐证材料; ② 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使用的相关佐证材料。 |
2 | 课程 目标 |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培养本专业职业能力的三大模块化课程之一,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以实践为主的技能型课程,是衔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键纽带。该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纵向起到承上启下的链接与支撑作用,横向起到对岗位实际环境、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感、学生成才志向相对接的作用。学好该课程,使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构造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有对发动机进行维护、检修、分析、判断和排除常见故障的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运用、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等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 我们对与发动机相关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专门化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初步构建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强调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 通过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了发动机的结构与原理,能熟练使用发动机维修的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掌握了发动机维修作业的工艺过程、零件检验方法及技术标准、大修竣工检验标准,具有了发动机拆卸、检修、装配、调整的能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不但具有了够用的汽车发动机理论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理论知识对发动机进行维护、诊断、检测及故障排除;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汽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为适应汽车行业岗位的的要求打下了基础。 | 课程标准; 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3 | 课程内容与结构 | 课程内容选取及课程模块设计的情况; ②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 | 课程内容在介绍发动机维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综合发动机维修工职业道德及维修操作安全规范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了解发动机维修工的岗位要求,还能培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强化安全意识。 采用整体与分散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每一模块安排相应的拆装维修实验和实训,保持模块的完整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思想是:以能力为本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增加以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根据维修行业的技术现状及其对人才的需求,优化调整实验内容,按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课程结束后再安排1周时间,进行发动机整体的拆装、维修、调试和故障诊断的集中实训。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传统的课内实验教学环节和集中实习环节之间,开设课外实训环节。实训中心在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在课外时间开放实训室,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入实训中心,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完成课堂实验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实训项目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 | 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依据课程间的连续性、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将课程内容设置为: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拆装、配气机构拆装、润滑系统拆装、冷却系统拆装、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检测、电子微机控制点火系统检测、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拆装、发动机总装实训、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9个教学模块。根据发动机技术的新元件、新工艺、新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发展,更新了发动机点火系统的教学内容,已由分电器式点火系统变为电控独立点火系统,同时学校投入0.9万元配备了一套点火系统的示教板和实训台。在课程教学实施时,我们及时吸纳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标准,选择以轿车发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改变了以往汽车发动机以货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做法。在重点讲解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的同时,又注重了汽车发动机中新技术的应用。每个品牌的汽车,配备的汽车发动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他们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都相同。在介绍汽车发动机时主要以国内有代表性的桑塔纳轿车为代表型号,在此基础上触类旁通,介绍其他品牌轿车发动机的不同之处。这样既保证了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在介绍发动机维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融入了发动机维修工职业道德及维修操作安全规范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能更加了解发动机维修工的岗位要求。 按照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证考试规则和企业、行业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形成了模块化课程结构。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强化拆装训练,同时加强了检测与维修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了全程化、系列化、阶段化,摒弃了过去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性实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形成了“理论-常德汽车网实训-技能”一体化模式。使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达到了总课时的50%以上。 | 课程及实践教学计划; ②授课计划与教案。 |
4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效果。 | 对于发动机检测与维修的一些关键技能,通过投影设备将教师在演示台的“规范”操作投影到大屏幕上,边讲解边操作,真实地再现生产企业的职业环境,学生在实训室同步进行这方面的技能培养,未来岗位所需的技能与素养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形成。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多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使实习实训与产品、与技术服务、维修服务结合起来。 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运用,将理论课与实训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组织教学,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变成实训室(将体积小的发动机零部件带入教室),实训室也变成教室(在实训室中设置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随时可以现场组织教学)。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一切以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来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让学生通过现实的车间、工学结合的实训工厂的技能训练,进一步引导学生好学、好问、好动手、好实践。 建设一个汽车发动机专用的多媒体教室,任课教师通过拍摄录像、图片、制作动画、从网络下载资料等多种方法,将上课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将复杂的发动机结构一一展现出来。 建立精品课程网页,将课程教材、教师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授课录像、网络课件、在线测试等相关资料在网上公布。精品课程网页通过学校已建成的互联网进行公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网上答疑系统,完善网络教学资料,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 | 汽车发动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电液一体化的整体,零件多、结构复杂,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教学效果,为此我们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同时建设了三个汽车专业专用的多媒体教室,任课教师通过拍摄录像、图片、制作动画、从网络下载资料等多种方法,将上课内容制成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这样就能将复杂的发动机结构一一展现出来。该门课程包含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检测、维护、修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上述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以学生掌握发动机某一系统(模块)的维护、修理所需的技能出发,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去学习发动机结构、原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讲授每一模块时,将学生今后所需的职业道德、素养、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一起融入课程中。 学校投资120万元建成了二个发动机实训室和一个汽修专业专用机房。发动机实训室配置了8台电控发动机和相关检测设备,能真实地再现生产企业的职业环境。对于发动机检测与维修的一些关键技能,我们通过投影设备将教师在演示台的“规范”操作投影到大屏幕上,边讲解边操作,学生便能在实训室同步进行这方面的技能训练。在汽修专业专用机房里配置了由景格公司提供的汽车拆卸与装配仿真软件,可以满足60人同时进行汽车的仿真拆装。 学校网站中建立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精品课程网页(网址:www.cdqcjd),把学校制定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实习实训教学指导书和学习评价方案以及教师编写的教案、习题、课件等课程资源在精品课程网页上公布,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方便了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 | ① 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设计; ②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相关佐证材料; ③精品课程网页链接。 |
5 | 课程团队 | ①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及课程教师团队基本情况; ②课程团队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 | 加强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王进新同志的培养,使其在现有“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加强课程负责人王进新、方青林同志对汽车维修新型检测设备的使用、汽车维修新工艺等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理论学习,使其尽快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 提供更多实际锻炼机会,压担子,交任务,使课程负责人在本课程的标准、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在团队中起到带头作用。 学校在符合学校人才引进条件的前提下,精品课程需要的人才引进优先考虑、优先解决。在现有专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基础上,多渠道引进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任专业教师2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实习指导教师3人,其中有一名以上现场专家。到2010年使精品课程专任专业教师人数达4人,实习指导教师人数达4人,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任教师、实习实训教师达到21人。教师团队全部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 | 课程负责人王进新同志是一名“双师型”教师,又是2007年省里确定的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主持制定了我校该课程的标准、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在课程团队建设中起到了带头人作用。 王进新同志主持完成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化教学内容改革》校级教改课题的研究,制定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方案》并已付诸实施。该教师还主持编写了《汽车拆装实训手册》校本教材,先后公开发表了3篇论文,另有7篇论文获得省市论文评选的一、二、三等奖。 为了加强课程教师团队建设,学校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和相关的鼓励措施。由只重视学历达标的培训,转向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注意引进汽车维修方面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加速建设了一支既有教师资格又有汽车维修技能的理论知识扎实,实战能力、动手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学校的精品课程专任专业教师人数达到了4人,实习指导教师人数达到了7人,已形成了一支由负责人带头,高级讲师、讲师、技师、高级工组成的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团队,其中专任教师全部获得了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现在都能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训和技能培训工作。 | ①课程负责人学历、职称、职业资格证、年龄、承担的教学任务、教研教改成果及佐证材料; ②主讲教师及课程团队教师的学历、职称、职业资格证一览表; ③主讲教师及精品课程团队教师教研教改、科研成果一览表及佐证材料。 |
6 | 课程研究 | ①与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项目、成果及推广情况; ②课程团队参加应用技术开发及服务情况。 | 加强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力争有一定的创新。在课程目标上,明确本课程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细化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进一步明确本课程在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作用和价值;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上,根据中职教育的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把理论知识与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组织教学。强调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对与发动机相关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形成综合化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在课程教学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积极实行仿真式、顶岗式、现场教学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课程教学采用电视录像片、电子教案、仿真软件、网络课件等多种方式。实践教学采用仿真、现场、多媒体、项目任务等手段,建立“校企同行,产学融通”的教学模式,推动新课程体系面向企业,贴近实际,注重实用。 建立由课程负责人领头的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咨询、推广服务团队,积极为汽车维修企业服务,开展汽车新技术的咨询、推广,并在市区提供优质服务,在全市形成较强吸引力和影响力。 | 我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团队已完成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化教学内容改革》校级教改课题的研究,对该课程内容实施了模块化教学。同时坚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都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计划。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从2008年至今课程团队共编写了校本教材2本,撰写了论文15篇,有5篇获国家级一等奖,且在相关刊物上公开发表。在相关教学研究活动中,多次研究讨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相关问题:如实验实训室建设,教学文件审定,课程建设规划等内容。课程组教师还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在一起交流《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体会和经验,研讨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实践教学的安排等问题。2009年课程组按照企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要求和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一次修订,在教学中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汽修专业中电子可变正时气门控制技术,简称CVTC技术(保持进气门开启持续角不变,改变进气门时刻来增加进气量)。目前这种技术在现代轿车和大型车辆上被广泛应用,是现代新型汽车发动机配气结构的典型控制方式。我们学校派出王进新、方青林老师分别到浙江师范大学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系参加该技术的学习,现已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了该技术。同时,还将此技术在常德当地汽车维修企业中的四维汽修厂等单位开展了技术推广服务。 | ①课程团队立项教研课题、发表的教研论文; ②教学成果获奖证书; ③课程团队参加应用技术开发及服务的佐证材料。 |
7 | 课程资源 | ①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②本课程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 | ①尽快建设集纸质与电子、静态与动态的图书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使教学资源库由纸质、电子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于一体.使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验实习教学指导和学习评价方案等要素。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上《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网页,及时更新内容,便于师生交流和学生自主学习. ②建设新的汽车发动机实训室,购进先进的检验仪器和实验设备,同时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国内一流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高起点、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新建4个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到2011年共建成6个校外实训基地,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 | ①学校利用校园网给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的学习平台,在网站上建立了学校精品课程网页(网址:www.cdqcjd),形成了由纸质、电子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专业计划、多媒体课件、实验实训大纲、实验实训指导书、教学指导书、单元测试题等课程资源均已在校园网上发布,方便了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 ②学校在教学仪器设备采购上按照优先满足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的原则,先后投入了120万元建立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汽修专业实验实训室,主要有: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室、汽修专业专用机房等5个实验实训室。学校还与常德四维汽修厂和大众汽修厂等六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了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该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 | ①课程教材、实训指导书; ②精品课程共享网页地址; ③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一览表。 |
8 | 课程考核 | 课程考核内容与方法改革情况。 | ①认真建立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每个课程模块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更加重视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以及今后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道德、素养、情感和职业精神等职业态度取向。认真对学生平常实际训练时的态度、积极性、实训过程中的合作意识以及对实训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等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在实践中掌握汽车维修的知识和技能。 ②转变评价观念,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论文、制作作品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潜能,发挥其特长,肯定学生每一点进步和身上每一个闪光点,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积极实行改革:一方面在进行卷面考试时,强调考核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和现场专家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能)进行现场考核,两者乘以一定的权重系数后共同得出学生该课程的成绩,形成参照未来工作岗位职业标准考评学生的机制。 | ①学校制定了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改变了原来的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采用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课堂考试与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模块化”考核,兼顾了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我们采取了如下的考核方式: 课程总成绩=平时表现(20%)+理论考核(30%)+实际操作(50%)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每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实际操作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成绩;再将模块成绩与平时作业、实训报告进行综合评定得到课程总成绩。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或课堂提问、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实际操作则采取抽签进行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课程补考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补考方式,即哪个模块不及格就补考哪个模块,哪个模块的理论知识不及格就单独补考该模块的理论知识,哪个模块的实际操作不及格就单独补考该模块的实际操作,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达标。 ②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实行了改革:一方面在进行卷面考试时,强调了考核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和现场专家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能)进行了现场考核,两者乘以一定的权重系数后共同得出学生该课程的成绩,形成了参照未来工作岗位职业标准考评学生的机制。对专项技能的考试项目涵盖了汽车维修的主要方面且突出关键技术,按照汽车维修中级工鉴定规范进行。同时在教学大纲中,把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计划体系中,让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在自评中学,在互评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获取了知识和经验,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 课程考核标准及考核实施佐证材料。 |
9 | 教学效果 | 课程教学效果情况。 | ①努力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实际、教师易于理解、管理人员便于操作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以教促学,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使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掌握85%以上的知识点.通过该精品课程项目建设,使学生完全掌握核心知识点,100%掌握课程中包涵的技能。 ②紧紧抓住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这一基本要求,通过举行汽车发动机维修技能比武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团队精神与协作精神均起到积极作用。通过举行汽车发动机维修技能比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创新性学习。 | ①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团队教师一直坚持了以满足汽车维修企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技术、技能为改革方向,主要采用“结构与原理”、“故障的判断”、“故障的维修”、“故障综合分析测试”四种不同的以行动为引导的项目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掌握85%以上的知识点,并能完全掌握核心知识点。近3年来我校学生参加汽车维修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试时,合格率达100%。 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在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环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未来岗位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了使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训期间组织了学生到汽车维修企业,由技术工人现场指导,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岗位实践,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目的明确。学生通过岗位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有大幅提高:如汽修15、16班的赵丕龙、秦游、姚雅杰、覃业忠四位同学在2010年市教科所组织的汽修专业个人技能竞赛中分获一、二等奖,其中秦游同学还代表常德市参加了2011年全省的学生技能竞赛,获得汽修专业个人技能竞赛省级一等奖,于2011年6月代表湖南省参加了全国的学生技能竞赛。 | 学生参加与课程相关的技能竞赛、专业技能抽查、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能力考试等的情况及相关支撑材料。 |
10 | 课程管理 | 课程内容的更新、共享及影响力。 | ①把《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相关学习资源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精品课程网页上,形成助学课件,利用开放网站上优质课程资源和课余开放相关实验实训室,在主讲教师或实习指导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式、创新性学习,增强职业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技能技巧,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②加强课程管理制度建设,精品课程管理纳入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坚持不懈,具体由学校教务处进行检查督促,学校对精品课程资源经常性更新。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精品课程建设任务落实到人,奖励到人。各课程主讲教师制定课程详尽的建设计划,以保证课程建设的示范性,教务科督导及时,时刻保持课程建设水准和先进性。 | ①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既要保证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引导学生加强课外的自我学习,将本课程的教学课件、单元测试题、教学大纲、实训大纲等课程资源课前在学校精品课程网页上公布(网址:www.cdqcjd),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②学校安排了专人对本课程的网页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保证了课程资源的及时更新。根据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课程团队教师及时调整了课程内容,保持了课程建设的先进性。为有效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学校制定了《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常德汽车机电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方案》等一系列的文件,用这些文件来规范精品课程的建设,确保了精品课程建设水准和先进性。 | ①课程网页地址; ②其他相关支撑材料。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