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
    第二节 关税措施
    第三节 非关税措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外贸政策的含义、演变与考虑因素。
汽车进口税
    掌握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的种类、特点与效应。
    二、教学重点
    1、几种外贸政策的含义及演变
    2、选择外贸政策时考虑的因素
    3、关税的效应(模型)、保护率(计算)
    4、HS、GSP、反补贴税、反倾销税
    5、进口配额、“自动”出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
    6、配额的效应与优劣
    三、教学难点
    1、关税的效应、保护率
    2、配额的效应与优劣
    四、教学时数:4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1.含义: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对外贸活动所制定的准则和所采取的手段。是一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该国经济基础和对外政策服务的。
    2.构成:对外贸易总政策、商品进出口政策、国别贸易政策。
    3.基本形式: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前者为“两取消、两自由”,后者为“奖出限入”。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1.中世纪时期
    西欧国家实行鼓励进口,限制甚至禁止出口的政策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重商主义的强制性贸易保护政策
    3.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自由贸易政策为主,一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政策
    4.二战前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超保护贸易政策。与以往的保护主义有明显的不同:
    (1)对象;(2)目的;(3)态势;(4)阶级利益;(5)措施
    5.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
    主要是贸易自由化倾向。
    主要介绍国际贸易所采取的政策与措施
    (1)表现:关税的大幅度削减,非关税壁垒的降低或撤消
    (2)特征:发展是不平衡、不稳定的,有选择的。
    6.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
    新贸易保护主义,以各种名目繁多的非关税壁垒的设置为特征。
    管理贸易政策,即国家对内制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和条例,加强对本国
    进出口贸易有秩序发展的管理;对外协商签订各种对外经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缔约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是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的折中产物。
    7.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战略性贸易政策。它是指政府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扶持战略产业的发展,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获得资源次优配置的最佳选择。
    三、外贸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实际是保护贸易政策)
    1、目的
    (1)保护本国的市场 (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4)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或积累资本
    (5)维护本国对外政治关系
    2、考虑因素
    (1)经济力量的强弱 (2)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3)利益集团的影响 (4)某些国际规则
    (5)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
    总的来看,既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又要把获取贸易分工利益的代价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说是各国制定外贸政策的出发点。
    3、外贸政策由立法机构制订与修改,由行政机构实施。
    第二节 关税措施 对外贸易措施主要分为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而关税是世界贸易组织
    (WTO)目前所允许的唯一合法的保护手段。
    关税(Customs Duties, Tariff)是一国或一单独关税区的海关对进出境(国境或关境)的
货物和物品所征的税收。一般地,关税仅指进口税。
    关境(Customs Territory)又称关税领域、海关领域,是海关管辖和执行
    有关法令规章的区域。关境与国境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关境关税制将取代国境关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