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复出口(免)退增值税的比较
作者:姚金武
来源:《财会通讯》2007年第02
        生产企业发生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货物业务,一般会选择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两种贸易方式。在税收上,进料加工方式下,除对签有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对口合同的进料加工业务外,一般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其进口料件根据规定按85%、95%比例免征关税、增值税等,加工出口后按免、抵、退税的规定办理()退税。来料加工方式下,海关对企业进口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等予以保税,加工产品出口时,海关对出口货物及企业收取的工缴费收入免征出口环节的关税、增值税等,但出口货物所耗用国内辅件所支付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或不予退税。由于我国目前是一种不完全的退税制度,除船舶、汽车、数控机床、印刷电路、铁道机车等极少数产品出门实行增值税零税率(退税率为17)外,其他产品的退税率都小于征税率,企业对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需要计人出口产品的加工成本。因此,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税收成本就可能不同。
        一、同时耗用国内辅件情况下的比较
        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耗用进口料件的同时,还要耗用部分国产辅件的情况下,如果采用进料加工复出口,因退税率小于征税率,其耗用国产原料件、零部件等支付的进项税额中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只能计人出口产品的成本。但如果采用来料加工复出口,因实行免征增值税,耗用国产料件进项税额中不存在不得免征和抵扣的问题,但收取的工缴费也不能计算进项税额实行抵扣。究竟哪一种贸易方式最为有利于出口退税,这要由耗用国产料件价值的比例大小来决定。实际上,如果国产辅件用量较少,来料加工贸易方式相对有利;如果国产辅件耗用量较大,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又相对有利,且临界点可以通过计算求得。
        [1]谋特区生产性企业采取进料加工方式生产TC纱复出口,其进口涤纶棉CIF价折合人民币200万元,假定海关按90%免税,关税税率为15%。又假定该进口料件当期已全部加工出口并已办理()退税核销手续,出口售价折合人民币310万元。该进料加工耗用国内辅件为10万元,进项税额17万元。该企业适用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1)采用进料加工复出口方式
        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货物CIF+海关实征关税
        =200+200x15x(1-90)
        =203(万元)
        当期出口退税额=17-(310-203)×(17-13)
        =258(万元)(即要纳税258万元)
        相关税收成本=3+258=558(万元)
        (2)采用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
        由于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免征增值税,也不办理出口退税,其相关成本除了国内辅件价款外,就是进口关税和国内辅件的进项税额:
        相关税收成本=3+17=47(万元)
        对上述结果的比较可知,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下,该笔业务的相关成本节约088(558-47)万元,而进料加工复出口由于有428万元的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在抵扣国内辅件的进项税额17万元以后,还要纳税258万元,比来料加工的进项税额17万元多交增值税088万元。所以,在这种条件下,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贸易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出口货物
()退税。
        但是,如果耗用国内辅件的比重有较大上升时,情况则相反。
        【例2】承例1,假设该项业务耗用国内辅件价款由10万元升至100万元,则进项税额17万元,TC纱复出口售价由310万元升至400万元人民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相关成本的计算如下:
汽车进口税
        (1)采用进料加工复出口方式
        当期出口退税额=17-(400-203)×(17-13)
        =912(万元)
        不予退还进项税额=17-912=788(万元)
        相关税收成本=3+788=1088(万元)
        (2)采用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