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人格的涵义
“人格”,即“个人的道德品质;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资格。”[1]在这里。人格通常是指道义上的个体内在品质、个人的尊严、名誉和价值的综合体现,这与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有所区别。
学术人格则是指学术主体在道义上的学术尊严、正直、求实的学术风格和内在品质,是“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的有机统一。”[2]其内涵特点有三点:一是作为学术权利的主体。学术人格是建立在道德人格之上的主体学术品质的内在体现:二是作为学术的主体,学术人格是以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和具有公信力的体现,其中包括学术主体所具有的创新精神、进取意识和学术贡献等;三是作为权力和义务的主体资格,学术人格是指自然人的学术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的享有学术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具体表现为学术主体的人格权、著作权以及名誉权等属于学术主体自己所有.任何人都不得侵犯、窃取和剥夺。
从以上涵义看出.学术人格是学术主体能够从学术本位出发.把学术的严肃性和真实性视为学术生命的骨气,并将其体现在学术研究之中。可以说,学术人格是学术研究者的精神和灵魂。
二、高尚学术人格的魅力特征
世界重量级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讲过:“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其实他们错了。是人格。”爱因斯坦不愧为科学大师.他道出了科技创新的真谛。有什么样的学术人格就会孕育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学术人才。当社会各界高度赞美科学家为社会奉献出的科技创新成果时,人们更加注重的是他们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经得住诱惑、受得住挫折的高尚人格。也正是这种可贵的科学家人格,铺就了他们通往科学大师的康庄大道;也正是这种高尚人格,造就了科学家的自身。这是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也是科技创新的魅力所在。[3]高尚的学术人格最能体现博士研究生的形象,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尊蕈科学,遵循科研规律,具有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
科学研究是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认识事物本质的理性思维活动,不容许有半点虚假的、不真实的存在。在对“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解释时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
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出周同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4]“实事求是”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作为从事学术研究的导师们,坚持科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他们矢至不渝的追求.他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学术人格最具魅力的体现。正如陶行知所说:“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5] 2.重视学术情感的培养
人的情感分道德情感和价值情感两种:道德情感指人的良心和情操等的内应品质。价值情感则是指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学术情感是学术主体所具有的道德情感和价值情感的双重体现,前者是学术主体对学术道德的体认和忠诚:后者是学术主体为满足自身对学术研究的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博士研究生在从事学术研究过程中。道德情感和价值情感始终是他们行动的坐标,他们热爱科学、坚持真理,以丰富的学识和科研成果把自己打造成为学术权威.形成高尚的品格和道德情操,成为社会优秀的人才。
3.做事客观公正。不被名利所困扰
首先.博士研究生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对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认同。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研究方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公正地看待学术研究。其次,研究生的学术人格体现在他们看重的是学术成果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要有较强的精品意识,把学术精品作为学术研究追求的目标,宁缺毋滥。再次,研究生要把学术研究当成自己的职业追求和人生乐趣.从不被名利所困扰.为了坚持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甘愿清贫,“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着学术研究者的大家风范和人格魅力。
4.思想先进,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和对先进理念的吸纳能力
家福特每位研究生都要成为时代的佼佼者,除了要有很高的能力水平、学术造诣外,还要具有将强的对先进文化、先进科研理念的吸纳能力,以及学术研究所具有的现代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研究生运用了自己丰
富的学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先进的研究思想,吸纳了世界先进文化和先进的研究理念,因此正是博士研究生学术人格的魅力所在。[6]
三、当代博士研究生高尚学术人格的培养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实践中。大学要发展。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依靠的是大学教师,依靠的是德育。由于大学德育的低效或缺失,一些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滑坡。学术人格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生的学术人格的德育问题就更显突出。
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廷2002年7月在北京演讲时说:“地球上最稀缺的资源是经过人文教育和创造性培训的智力资源”。联合国“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将“四学”即“学知(Learning to know)”、“学做(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并坚决地重申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7]研究生教育不仅要使研究生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专门人才,而且要使其学会做事、做人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为高规格的综合性人才。素质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
1.人文素质对研究生成才的影响
长期以来,研究生教育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几年来,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很多院士以及其他著名科学家都谈到过素质教育,他们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诠释了科学与人文相辅相成的关系,特别强调的是人文素质对一个人成才的重大影响。
1)研究生成才需要综合的知识结构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文理交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许多重大科技、经济、社会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历史上,很多为人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具备综合的知识结构:爱因斯坦有着高超的小提琴造诣,从音乐中他得到了很多灵感,大大推进了他的科学研究;物理学著名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最早是由德国医生迈尔从人体新陈代谢的研究中发现的;巴斯德是化学家,他在帮人解决葡萄酒变酸问题时创立了细菌学理论,又将科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研究出鸡、、猪丹毒的菌苗,奠定了免疫学基础;伽利略偶然看到教堂的大吊灯摆动,凭自己学医的经验以脉搏计时,发现了单摆等时性,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基础上将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知识融会贯通,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8]。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掌握社会科学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形成宽广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增强创新灵感,为发明和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2)研究生成才需要健全的人格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古人云:“爱人者,人恒敬之”。很多成功人士受到人们尊重,不仅仅是他们在专业领域取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学术水平和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知识,这就需要把做学问、做事、做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做学问,求实、严谨、踏踏实实;做事,对自己求真求实、
严于律己、不怕挫折和失败,对他人大气、倾力合作、不争名利。做人的道理,内涵极其丰富,它渗透在人的思想、行为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人的一言一行中。人文,实际上更多的是讲人文精神和做人的道理。研究生是否掌握做人的道理,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将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功,关系到他今后的命运。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前面几个应聘者的学历都比他高。福特一进门发现地面上有张脏纸,他弯腰捡起后放进了垃圾桶,董事长当场录用了他。福特很惊讶地问为什么,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而后这个公司成了“福特公司”。有个中国学生在德国留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毕业后却到处不到工作。他很纳闷,也很不服气。问了一下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我们不是对你的学识和才能不满意,是我们查到你有三次乘公共汽车逃票的记录。由此可见,研究生掌握了科学知识,还必须学会做人,塑造健全的人格,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9]
3)研究生成才需要创造力和毅力
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把素质定义为:素质,就是把已获得的具体知识都忘掉以后剩下的那一部分——获得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和顽强的毅力。素质越高,获取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越强,抗拒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越强。研究生应具备4个方面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做到诚信做人;文化素质,有高尚的情操;业务素质,在勤奋学习中进步;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迎接各种挑战。现在社会上有种说法,“呆博士、傻硕士”,学历越高,思想观念越呆滞,越不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就是综合素质不高。一方面表现为培养的研究生专业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以致于“博士不博”,缺乏创新能力,或创新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人文素质存在缺陷,没有文化内涵,不懂做人、做事,急功近利,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以致于人际交往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研究生走入社会后的生活和工作,更谈不上做出创新性成果。[10]
2.导师在博士研究生高尚学术人格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教师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或奖励制度都不能代表的一种教育力量。”[11]正是教师这种符合道德的人格力量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对研究生学术人格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1)具有化性起伪、去伪存真的德育价值
“化性起伪”出自苟子的德育思想。这里的“性”指“个性”或“禀性”。苟子认为,人性本恶,应该用德育进行感化。“伪”,苟子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积极的“人为”,另一种是虚假的表象。苟子说:“性者也,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苟子·儒效》)又说:“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苟子·性恶》)在对“伪”的另一种解释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即性恶之人表现出善良,是伪善表现。从苟子的思想可以看出,人之所以不按道德常规做事,是因为人的本性就是恶的。例如当前的一些学术、瓢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同样是不善的,是恶的,只有通过教育感化才能使恶性变成善行。而在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学术人格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开发个性、感化心灵,使研究生自觉除掉个性发展中的不真实的一面,求真务实、严守学术诚信。达到化性起伪,去伪存真的目的,使他们脚踏实地地从事学术研究。
2)具有锻炼意志力、刻苦向上的德育目的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品质。一个人成功的学习是需要毅力和意志力的。例如古人在谈到人在刻苦学习时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范例。刻苦学习的意志力虽然是一个人的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但这种品质是符合目的的,也是符合道德的。这与那些靠投机取巧,非法取得名利的行为是决然对立的。因此,人们常把维护道德的正义感.克服一切困难为实现人生目标所做的努力看成是道德意志力的根本体现。正如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12]学习需要自律,而人的自律是需要有意志力的。研究生导师能够用自己
的刻苦学习、不断钻研的自律精神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和自律意识。使恶性变成善行。而在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学术人格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开发个性、感化心灵,使研究生自觉除掉个性发展中的不真实的一面,求真务实、严守学术诚信。达到化性起伪,去伪存真的目的,使他们脚踏实地地从事学术研究。
3)具有陶冶情感、完善人格的德育作用
“陶冶”是借用陶铸和冶炼之意说明通过德育感化对人的情感和人格等进行再塑造,使之趋向高尚和完美的借喻。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情感和人格都需要通过导师的人格魅力来施加影响,这种影响就是陶冶和培育的过程。在德育及其陶冶方法上。鲁洁教授指出:“这类知识(指社会道德准则、规范体系、社会风尚、习俗、道德理想等德育内容,笔者注必须以情感性或体验性思维和态度来加以把握,将自己的热情、激情。甚至全部身心融合进去,才可能获得个人的理解。成为个人的内在需要,融入到个性经验。成为自己追求的价值目标。”
[13]蔡元培先生在论教师人格的德育价值时也曾说过:“德育实为完善人格之本,完善人格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