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汽车工业基本运行情况
2013年,全年汽车产销分别为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4.76%和13.87%。
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808.52万辆和1792.89万辆,同比增长16.50%和15.71%;商用车产销分别为403.16万辆和405.52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7.56%和6.40%。
大切诺基 进口 2013年,轿车(基本型乘用车)的产销分别为1210.08万辆军和1200.97万辆,分别比同期增长12.38%和11.77%。
二、2013年汽车市场的基本特点
1、全年销量近2200万辆,单月销量突破200万辆
在经历两年5%以下的低速增长后,2013年全国汽车销量增长率达到13.9%,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速。继上年销量首次突破1900万辆之后,全年销量再创新高,达到2198万辆。其中1月、11月和12月三个月全国汽车销量均超过200万辆,相当于2000年中国汽车全年的销量,i35
充分显示出中国汽车产业十几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
2013年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正常回归。2009、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了4万亿投资计划,汽车产业也出台了多种汽车消费优惠政策,汽车市场获得了高速增长,这其中包括了一部分超前消费量,而2011、2012年由于超前消费后的市场需求放缓,加上各种优惠政策的退出,导致汽车市场增速大幅降低。
2、行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要指标稳中有增 东风风行景逸x5
2013年1-11月,行业及重点汽车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保持平稳增长,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工业增加值及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上年同期水平。
3、市场集中度继续提高
2013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943万辆,比上年增长15.2%;高于全行业增速1.3个百分点。占汽车销量总量的88.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4、乘用车继续保持增长,SUV增速较高
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及购买力的提高,新增购车需求与换购需求的释放,进一步推动了今年乘用车市场的高速增长;而部分城市面临限购的状态,加剧了城市居民对未来可能限购的担心,刺激了提前购买行为。
2013年乘用车销量为1792.86万辆,同比增长15.7%,乘用车4大品类中除交叉型乘用车下滑外,其余三类乘用车均保持了稳定增速。
消费者习惯变化、新一轮换购等因素刺激了汽车消费。趋于年轻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升级,加上良好的市场环境、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三类车型中SUV保持了持续较高增速,累计销量为298.87万辆,同比增长为49.41%。 将轿车与SUV合计计算,2013年为1500万辆,相比2012年两种车型的合计增长17.6%,高于轿车增速5.83个百分点。
此外,由于交叉型乘用车在产品升级,部分车型纳入多功能乘用车(MPV)统计范畴,使得2013年MPV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数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化。
将MPV与交叉型乘用车合计计算,2013年为293万辆,相比2012年两种车型的合计增长6.56%,低于轿车增速5.21个百分点,但仍然增长强劲。
5、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受市场竞争加剧、产品竞争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品牌汽车企业销量增速降低,发展形势严峻。全年乘用车中国品牌共销售722万辆,同比增长11.37%(低于乘用车的总体增速),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27%,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6、商用车重新回到增长状态
全年商用车销售405.52万辆,同比增长6.40%,相比去年只有客车增长的情况,今年载货车也重新回归增长状态,客车(含非完整车辆)累计销量55.89万辆,同比增长10.15%,货车(含半挂牵引车、非完整车辆)累计销量349.63万辆,同比增长5.83%。商用车在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山现负增长,今年恢复增长。
7、汽车出口回落,进口小幅增长
2012年全年汽车出口首次突破百万辆,但由于受国际汇率变化、人民币升值、其他国家货币贬值的影响,及对伊朗、伊拉克出口量下滑的影响,使得今年汽车出口出现下滑,全年累计出口97.73万辆,同比下降7.46%。出口前三位的企业排在第一位的奇瑞汽车出口13.
26万辆,同比下降最大,为28.23%,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吉利和上汽集团增幅也远低于去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8.03%和12.34%。
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以豪华车型为主的进口汽车市场需求大幅减少,2013年1-11月进口汽车107.34万辆,同比增长1.82%。进口汽车的产品结构也出现了变化,从高价格、大
排量车型转向高性能、个性化车型。
三、影响2014年销量及增长率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 市场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总体稳定,消费者信心增强
2013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中央经济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工作方针,为今后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保证。新领导集体增强了老百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基础。
2、汽车消费刚性需求依旧存在
我国仍正处于汽车消费迅速扩张阶段,随着一、二线大城市对汽车限制条件的增多,汽车的实际消费慢慢转移到了同样具有巨大刚性需求的三、四线城市中。而且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仍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长期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空间依旧很大。 jade杰德
3、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催生新的购车需求
历史经验表明,城镇化会进一步促进对汽车消费的需求,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带来对出行便利的需求,汽车消费需求就会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此外城市化所带动的小型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投入,新住宅项目的建设,农村土地的拆迁,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城市物流的运输,环卫、市政工程等都增加了对汽车的需求。为汽车行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4、消费升级促进汽车需求
2014年国内经济趋好,权威预测GDP增速将达到7.5%,国民人均收入也会保持在平稳水平,因此居民消费的支撑力没有改变,在这背景下随着新一轮换购、增购需求的到来,会对今后的汽车市场有进一步的拉动作用。
(二)市场不利因素
科鲁兹2011 1、世界总体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
全球经济回升缓慢,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仍然存在。中东、北非局势发展也不稳定,地缘政治变化可能导致国际油价、原材料价格仍将高位震荡,对汽车市场需求也将带来抑制作用。
2、环境、能源、交通等问题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道路建设的滞后、规划布局的不合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及不合理的汽车消费习惯。面对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能源安全等问题,提出限制汽车使用条件的城市逐步增多,这些因素都会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不利的影响。
3、国际市场不稳定对中国品牌出口的影响
2013年,由于受到伊拉克、伊朗等国家政策和发展环境的严重影响,造成中国汽车出口
出现大幅滑落。同时,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缺乏适合自身发展的海外战略,产品竞争力不足,品牌溢价能力差,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不强等因素影响,制约了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四、2014年市场需求预测
在综合行业主要企业的预测意见,结合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4年全年需求量约为2385万辆至2429万辆左右(全年汽车市场需求量=总销量-出口量+进口量),中国汽车全年销量为2374万辆至2418万辆,增长率为8%-10%。 即:2385万辆=2374万辆-103万辆+114万辆;增长率8% 2429万辆=2418万辆-103万辆+114万辆;增长率10% 具体细分车型预测如下:
(一)2014年乘用车市场预测
1、轿车销量保持稳定增长
2014年轿车市场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预测2014年轿车销量1270万辆至1294万辆左 右,增长率5.7%至7.7%。 2、SUV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由于SUV车型功能多、空间大、通过性好等特点,成为近几年国内市场热销车型。目前SUV市场需求依旧旺盛,销量会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加上2014年部分企业SUV车型大量上市,预测2014年SUV销量在385万辆至392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8.8%至31.1%。 3、MPV销量将保持快速增长
2013年由于车型升级的变化,使得MPV的增长幅度较大,在经过一年的调整后,2014年MPV市场将回复到平稳、快速的增长水平。预计2014年MPV销量在155万辆至158万辆,同比增长18.3%至20.6%。
4、交叉型乘用车需求仍然维持较低水平
预计2014年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在145万辆至147万辆左右,增长率在-11%至-9.8%左右。
孙杨代言的汽车品牌 5、乘用车销量预测
在综合乘用车市场细分车型的具体预测情况的基础上,2014年乘用车销量约在1955万辆至1991万辆左右,增长率在9%至11%
(二)2014年商用车市场预测 1、载货车市场销量略有增长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时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政策导向的影响下,预测2014年载货车销量在360万辆至366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9%至4.6%左右。 2、客车市场将稳定增长
受我国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会进一步增加对城市公交客车和校车的需求,而且随着产品种类更加丰富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客车市场2014年以及以后一段时期内将保持比较稳定增长。预测2014年客车销量在59万辆至61万辆左右,增长率在5.4%至8.9%左右。 3、商用车市场整体较上年略有增长
商用车的市场走向主要由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法规的走向决定,与国家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相关,结合各个车型的预测,2014年商用车销量在419万辆至427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2%至5.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