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刑法学考试题无忧 模拟 真题 练习 资料全整下载1
1、判断
1、刑法具有不完整性。   
#an#
2、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自197971日起实施。    #an#
3、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刑法仅适用于当地,不具有普遍性。(
#an#
4、在对刑法某一条款进行解释时,只能采用一种解释方法。(#an#
5、刑法就是对违反法律的行为直接给予刑罚制裁。    #an#
2、多选
1、刑法的分类包括    #an#
A.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B.一般刑法与特别刑法
C.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D.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E.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2、根据《刑法》第2条的规定,刑法的任务可概括为  #an#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E.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3、我国现行刑法典的组成包括    #an#
A.总则
B.犯罪
C.刑罚
D.附则
E.分则
4、下列属于论理解释的是    #an#
A.当然解释
B.反对解释
C.补正解释
D.比较解释
E.文理解释
5、刑法的机能包括    #an#
A.行为规制机能
B.维护社会秩序
C.法益保护机能
D.保护国家的国防、军事利益
E.自由保障机能
6、刑法保护的法益有    #an#
A.有关人身的法益
B.有关经济的法益
C.有关财产的法益
D.有关婚姻家庭的法益
E.有关社会秩序的法益
7、下列哪些机关对刑法作出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an#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中国法学会
C.司法部
D.
E.最高人民检察院
3、案例分析
1、比较解释


2、反对解释


3、论述刑法解释的必要性及意义。


4、简述刑法的任务。


5、论述刑法的性质。


6、试论述刑法“但书”的作用。


7、简述论理解释的主要种类


8、扩大解释


9、刑法


10、刑法解释的效力(P9)


11、试述刑法的机能。


12、立法解释


13、文理解释


14、论理解释


15、体系解释


16、司法解释


4、单选
1、狭义刑法是指    #an#
A.治安处罚条例
B.刑法典
C.研究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D.研究刑法的科学
2、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以外,还具有    #an#
A.强制性
B.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C.处罚手段的强制性
D.阶级性
3、正式的刑法解释包括    #an#
A.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C.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D.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
A.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主要依赖限制刑法的适用而实现
B.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主要依靠刑法的宣誓与适用来实现
C.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主要依赖限制刑法的适用而实现
D.刑法的机能包括法益保护机能和自由保障机能两个机能
5、附属刑法是指    #an#
A.附带规定于单行刑法的罪行规定
B.附带规定于非刑事法律中的违法规定
C.附带规定于非刑事法律中的罪行规范
D.刑法典的附则
6、刑法的任务可以概括为    #an#
A.禁止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B.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C.宣示对犯罪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
D.保护法益
7、刑法解释的方法分为    #an#
A.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
B.体系解释和历史解释
C.文理解释和体系解释
D.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2
1、案例分析
1、国事犯罪


2、简述对犯罪的分类。


3、简述对社会危害性的理解。



4、隔隙犯与非隔隙犯


5、亲告罪


6、简述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


7、试论述犯罪的特征。


8、基本犯


9、减轻犯


10、社会危害性


11、自然犯与法定犯


12、加重犯


13、身份犯


2、单选
1、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    #an#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予刑罚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对犯罪质的规定
2、重罪的一般标准为法定刑    #an#
A.5年以上
B.3年以上
C.7年以上
D.10年以上
3、犯罪的本质是    #an#
A.危害社会秩序
B.违反法律规定
C.侵犯法益
D.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4、在对犯罪的理论分类中,将犯罪分为重罪、轻罪与违警罪的标准是   
#an#
A.法定刑
B.犯罪情节
C.行为危害性
D.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5、下列哪一项不是对犯罪的理论分类?    #an#
A.重罪、轻罪与违警罪
B.自然犯与法定犯
C.隔隙犯与非隔隙犯
D.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
3、多选
1、下列对社会危害性理解正确的是    #an#
A.当某种行为对法益造成了侵害时,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B.当某种行为对法益仅造成了危险时,该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C.走私汽车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
D.社会危害性是相对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统一
E.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可知性的统一
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具有的特征有    #an#
A.社会危害性
B.行为具有可罚性
C.刑事违法性
D.行为的残酷性
E.犯罪手段的多样性
3、刑事违法性的表现有    #an#
A.违反了刑法典的规范
B.违反了单行刑法的规范
C.违反了附属刑法的规范
D.违反了其他法律规范
E.违反了其他法律规范但因情节严重进而违反了刑法规范
4、下列关于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说法正确的是    #an#
A.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是统一的
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前提或基础
C.刑事违法性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
D.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实质
E.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的实质
5、下列属于对犯罪的法定分类的有    #an#
A.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
B.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
C.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D.自然犯与法定犯
E.亲告罪与非亲告罪
4、判断
1、刑讯逼供罪与诬告陷害罪的主体都是真正的身份犯。  #an#
2、自然犯的社会危害性的变易性较小,而法定犯的社会危害性的变易性较大。   
#an#
3、刑法明文禁止的行为即为犯罪。    #an#
3
1、单选
1、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食物中投放毒药,见乙神态痛苦而反悔,将乙送往医院抢救脱险。其实,甲投放的量不足以致乙死亡。对于甲,应认定为   
#an#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不是犯罪
2、犯罪未得逞是指    #an#
A.未发生任何危害结果
B.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危害结果
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
D.为满足某一具体犯罪构成所需要的全部要件
3、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张某的行为属于(
#an#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
4、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an#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志是    #an#
A.犯罪分子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
B.犯罪分子是否已接近作案目标
C.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犯罪分子是否已经进入作案现场
6、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    #an#
A.可以免除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处罚
D.应当减轻处罚
7、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静脉注射大量空气,后甲反悔后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但乙仍然死亡。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n#
A.故意杀人未遂
B.故意杀人既遂
C.故意杀人中止
D.过失杀人
8、甲为了杀死乙,举向乙射击,第一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的情况下,甲不再开,停止了射击。甲的行为是(#an#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9、某甲深夜跳墙进入一女村民家,企图实施行为。入屋后,即站在窗前,用螺丝刀撬窗子,在其中一扇窗刚打开之际,正在睡觉的妇女惊醒,遂打开电灯,呼喊抓坏人。甲一看灯下的妇女,竟是自己小学同学,便感到难为情,于是扭头就跑。甲的行为属于    #an#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10、犯罪未遂形态只能发生在    #an#
A.犯罪的预备过程中
B.间接故意犯罪的过程中
C.犯罪实行过程中
D.过失犯罪过程中
11、有关故意犯罪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n#
A.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形态。在犯罪实行阶段,只能出现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形态
B.犯罪形态是静止的行为状态,犯罪阶段是动态的发展过程
C.犯罪形态没有先后连续性,犯罪阶段则具有连续性
D.一个故意犯罪行为可能经过几种犯罪阶段,也可以出现几种犯罪形态
12、对于预备犯的处罚原则是   
#an#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3、行为人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的,其行为构成    #an#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2、判断
1、区分中止与未遂时,“能达目的不欲”与“欲达目的不能”中的“能”与“不能”应当以客观方面为标准。    #an#
2、犯罪行为引起了危害后果则为犯罪既遂。    #an#
3、犯罪行为一旦实行终了,则不可能再成立犯罪中止状态。  #an#
4、某甲因与某乙有仇,而产生了杀害某乙的犯意,但经过反复考虑后打消了杀害某乙的念头,某甲属于犯罪中止。    #an#
5、对于过失犯罪而言,存在成立与否的问题,但不存在既遂与未遂的问题。   
#an#
6、未遂犯都是危险犯。   
#an#
7、犯意表示也是一种犯罪预备行为。    #an#
3、案例分析
1、简述故意犯罪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的关系。


2、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与处罚原则。


3、故意犯罪形态


4、犯罪预备


5、犯罪未遂


6、简述犯罪中止的特征与处罚原则。


7、简述犯罪预备的特征与处罚原则。


8、犯罪中止


4、多选
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an#
A.过失致人重伤后马上将受害人送往医院抢救
B.去盗窃的途中发现屋里有灯光而返回
C.将挪用的用于营利的资金悄悄还上
D.毒害他人之后良心发现,乘毒性未发作将被害者送往医院抢救,但被害者仍然死亡
E.甲与邻居乙吵架,盛怒之下甲持来到乙家中欲杀乙,第一未击中,此时甲复又心中不忍,念及邻居感情,遂放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