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erEducationResearch 高教研究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45
“旺工淡学”我在现场
——汽车工程系与奇瑞汽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文/贺延蒙 强兴运
摘要:随着工业革命4.0的到来,教育与社会知识的逆向转化,职业教育学生对经济的发展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适应社会快速发展,适应职业教育类型化;适应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更高要求。“以岗定学、以学定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型教育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是我院和奇瑞汽车校企合作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以亲身经历的身份,归纳总结,理清认知,思考探究等方式,
首先分析了“旺工淡学、校企共育”的内涵;其次,构建了别具一格的“学岗交叉、校企共育”实践教学模式;最后,归纳遇到的问题,提出创新,提出了未来设想;为其他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旺工淡学;学岗交叉;校企共育;实践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类型化”是职教面临的现状,“学知其用、学有所用、工学交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职教改革的形势下,在学院领导支持下,我院汽车工程系多名教师及汽车检测技术专业、新能源技术专业总计上百名学生离开昔日校园,前往我系校企合作新校区,开启了我院“旺工淡学、校企共育”实践教学之门。1 “旺工淡学、校企共育”内涵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湖南省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紧跟时代步伐,在以前“顶岗实习、订单教育”等校企“沟通合作”合作层次基础上,大力提高合作层次,构建深度校企合作“旺工淡学”育人模式,深化“育人”实践教学新模式。奇瑞汽车秉持“培育匠心”的合作愿景,积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将培养人才作为实现学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为奇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双方共同认知下,形成了“旺工淡学、校企共育”新理念,所谓“旺工”就是在企业生产旺季学生以在岗工作为主,体验真实生产环境;“淡学”就是在企业生产淡季以“线下、线上”交替学习为主。“旺工淡学、校企共育”即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建机制,将“教学与生产融为一体”,实现
校企双方相互渗透、相互支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育人的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我校与奇瑞汽车基于自身资源优势、发展需求、深度开展“旺工淡学、校企共育”合作,以职业教育“职业”为抓手,从职业教育的“特”出发,通过“智技”交叉融合学习,培养适合行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充分体现校企融合“四根”精神。
2 “旺工淡学、校企共育”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旺工淡学、校企共育”不同于以往学校单一教育,是由两个元素,即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完成,由此而带来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形态、教材及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考核及
评价的转变。根据“旺工淡学、校企共育”的“四双”特,构建了实践教学模式。
2.1 “旺工淡学,校企共育”四“”双特
“四双”,即“双主体、双身份、双环境、双指导”。具体指“学校企业双主体、学生学徒双身份、学校企业双环境、教师师傅双指导”。
2.1.1 “双主体”教学管理模式构建
合作初期,由于我们校企双方了解认知不够,构建了“平行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仅仅是“油与水”的关系,
合作层次停留在沟通层面;通过进一步了解,认知的提高,在初期的基础上形成了“双主体”交融管理模式,像“奶与水”的关系,充分体现双主体的管理交融,合作管理层次也提升到协作层面。具体如图2所示。
校企双方都是育人的主体,校企双方携手共同教育培养学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学习场地和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教材,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共同参与实践教学,共同进行教研、教改活动,共担教育责任,校企融为一体,因此,管理模式上的交融是目标实现的前提。
2.1.2 “双场景”教学环境构建
根据校企融合“双场景”育人特点及“以岗定学,以学定课”育人目标,设计了校企教学2+3进程框图,如图3
所示。
图3 教学进程框图
在校企教学2+3进程框图基础上,充分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教学环境、实验场地、设备等设施基础构建了“双场景”交叉教学环境,如图4
所示。
图4 “双场景”教学环境
以往,我们只有一个教学场地,即学校。学生在学校完成五年所学全部的课程和实验、实训活动。学校虽然建设了比较齐全的实习场地,但多属于“模拟、仿真”,不是真实的生产场地,不是真实的工作岗位,学生难以体验到准实践操作,无法历练真实的工作能力。而校企合作,企业将部分厂房定为学生实训场地,可以让学生“在岗在线”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标准化的实践学习,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完美融合。
2.1.3 学生、学徒双身份育人成长路径构建
学生、学徒双身份育人,不同于学院单一育人。因此,我们在校制
图2 “双主体”交融管理模式
高教研究 HigherEducationResearch
46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步调不一致,导致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仍然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驾驭岗位工作,表现出实际操作能力、技术拓展能力有所不足。为促进学生高水平就业,平衡企业需求和学生的高技能,我们对校企合作的汽车检测技术专业、新能源技术专业的学生,采用刚入企业岗位学习开始,就按学徒要求培养,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双重身份。同时,按照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对员工的岗位需求、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校企共同制定了双重身份的培养路径,如图4、5、6所示,保障了学生——徒弟双发展。
①技术工人:初工—高级技师成长历程,如图5
所示。
图5 技术工人职业生涯
②行政管理:操作工—工段长成长历程,如图6
所示。
图6 行政管理人员发展历程
③专业技术:工艺员—高级主任师,如图7
所示。
图7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
学生的“双身份”培养是在借鉴奇瑞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三条发展路径,分别是技术工人、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在经过奇瑞的实践教学学习和岗位学习之后,奇瑞优先招聘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若被奇瑞录用的学生,“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制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结合自身智能、技能、爱好、优点,选择任意一条适合其发展的职业生涯,实现自身的事业梦想,也为我们国家的生产制造业贡献绵薄之力。
2.1.4 老师、师傅双指导教学
学生学习期间,学校老师、企业师傅共同参与教学。初期,学校教师主要承担理论教学,企业师傅承担实践教学,校企教师同上一堂课。后期,经校企“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培育,“校企”教师成为双师型后,更有利于双环境下双指导教学,有利于学生“智+技”双成长。2.2 “旺工淡学,校企共育”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依据“旺工淡学,校企共育”四双特点、奇瑞员工岗位发展所必备的实践能力及我院汽车工程系新能源技术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奇瑞生产实训实际情况,构建了“旺工淡学,校企共育”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
图1 “旺工淡学、校企共育”实践教学模式框架
图8中的校企联合培养,即学校和企业相互深度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同呼吸,共命运。第一学年和第三学年在学校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及校内实训
外,学生还需要在奇瑞汽车完成焊接、冲压、涂装、总装这四种基本的汽车生产实践学习。第二、第四、第五这“三个”学年,需要在企业完成专业课程的准员工实践,需要掌握企业岗位实践操作知识,使学生理论和实践深度交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工作岗位需求深度零对接。学生在第五年学习期满,各科合格,就可以发展为中工,取得相应证书,或成长为班组骨干,继续在奇瑞汽车工作,继续按照奇瑞对员工的成长规划,不断发展自己,不断成长。
3 “旺工淡学、校企共育”实践教学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与创新3.1 遇到的问题
校企认知上的不同;校企组织结构与管理上的差异;校企文化理念上的区别;学生家长认识不足;校企合作保障与评价体系空缺等;对实践教学执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2 创新
我们第一次将“实用主义”思想,融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当中; 第一次提出“以岗定学,以学定课”为本的实践教学理念;第一次完成企业全程参与的实践教育模式制定;第一次体现企业全程参与共同教学;第一次引入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双元考核机制;创建了五个第一。
4 未来与设想
4.1 融合模式——“企中校实现学校企业双四转化”
深化“旺工淡学”既能构建企业渴望的“学校企业化,课堂车间化,老师师傅化,学生徒弟化”校中企模式;
又能实现学校渴望的“企业学校
化,车间课堂化,师傅老师化,徒弟学生化”企中校模式,有效促进“校企双四化”转变。
4.2 教材编写——“以岗定学、以学定课、以学生为中心”的校企合作教材
编写校企共同参与,具有鲜明岗位特,理与实并举,兼顾“知识+职业+学习”三方并举,体现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核心,以项目化为模块,考核目标明确的校企协作教材。
4.3 构建“旺工淡学”保障机制与评价体系。
完善“旺工淡学,校企共育”保障机制,规范企业、学校、学生行为,是保障旺工淡学实施的基础,不能用操作来评价技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操作”才是技能,健全旺工淡学评价体系是其质量保障。5 结语
辩证看待“旺工淡学”实践教学模式。
车路离不开车,车离不开路;任何夸大其一方的作用都是错误的;有路无车或有车无路,均毫无意义。只有车路高度融合,车才能行得更远、更快,路才有存在的更高价值!同样,学校离不开企业,企业离不开学校;纯企业化、学校化;形式主义的“校企融合”都是不可取得;仅有通过深度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体现其价值!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以“遇贤思齐”的精神,以“包融”的情怀,以“负责的态度”面对“旺工淡学”定会成功!参考文献:
奇瑞论坛[1] 黄文伟.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变迁的渐进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6(01).
[2] 郭正良.“预备员工制”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培训,2017(05).
[3] 张俊英.学校与企业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何小雄.高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9).
[5] 赵浩兴,刘晓明.构建整合互动型高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J].职教论
坛,2005(06).
作者简介:贺延蒙(1982—)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高校讲师,校企合作教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教学工作、课堂创新研究及效果分析;强兴运(1964—)男,陕西西安人,副教授,校企合作负责人,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教学、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智慧课堂研究;姚勇来(1979—)男,安徽芜湖人,工程师,校企合作负责人,研究方向: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学研究者协会课题“校企融合背景下汽车新能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编号:XJKX20B130 项目主持人:贺延蒙) 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