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伦理与当代中国道德及文化体系的革新
;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构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经济法规体系的全面改造和建设在迅速涤荡着小农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残余,也在规范经济行为的同时,强制性地灌输着新经济伦理观念,这样,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强有力地改变着社会的结构、机制和人们的行为、思想,将中国推入现代化的快车道。在与世界经济同步循环和的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包括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体系也在全面革新。
一、经济伦理是社会现代化的产物 新现代
;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传统道德观念体系的崩解有其必然性,而现代道德观念体系及其机制的萌生、建设并上升到主导地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过渡(改革)时期的文化失范现象尤其是道德失范现象比较严重。这种过渡是必要的,充分解构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全新的建构,不加甄别地维护传统道德体系会增加新经济机制建设的难度,而且更加重价值困惑,滞缓改革开放的进度,而发展中产生的只能在发展中解决,拖延无济于事,反而使社会矛盾在累积中激化,增加现代化的成本与风险。我国改革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相互对立的现象(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而道德滑坡”的说法),事实上反映出
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经济基础与滞留在计划经济和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观念体系之间的冲突,在道德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果看不到这种新旧交锋的实质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根本规律,一味强调经济与伦理的抽象对立,就会在这个社会重大变革期成为持消极道德(以抑制欲求和无所作为来独善其身)的被动主体,而不能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的主力军,甚至会慷慨激昂地站在社会进步的对立面去“卫道”,或随波逐流为道德失范现象推波助澜。同时,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和阶层分化,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一定时期还可能恶化,如果执政党自身对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化建设规律、在新的条件下长期执政规律的认知不到位,措施不得当,就可能出现失误,并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合理性论证和价值判断上陷入困惑,这样,泛伦理、泛彩极浓的传统文化体系,以其强大的惰性和惯性,打着卫道的旗帜,数次成功地阻挡现代化潮流的历史悲剧可能再度重演,而最具悲剧性的是,这样的恶性循环既不利于社会进步也无补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表明,现代化迟迟不能进入正轨而现代文化体系也迟迟不能建立起来,致使国家民族在贫穷落后的境况中动荡消沉,即使是一次次摧枯拉朽的革命也无法真正改变,因为即使是最崇高的正向的道德激情导向的革命的洪流也难以彻底消解超稳定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没有经济基础的实质性变革,“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也不能阻挡封建意识在新外衣下的大爆发,普遍的现代观念只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