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的几点思考
罗荣渠先生试图开创的的现代化范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原有革命史的“反动”,尽管他的现代化模式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但马克思主义本身并不能说明现代化范式是对原有革命史的更大程度的一种修补,因为从罗氏探索问题的角度而言,和革命史观不存在什么交集。
正如前面所说,罗氏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探索,也是在原有的宿命之中去努力开创一条新的道路,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现代化不是一个新的词汇,早在六十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更早的时候甚至在“五四”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而在国外,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化成为一个十分流行的词汇,很多学者去研究现代化。但是正如罗氏所说“长期以来,现代化一直被视为资产阶级理论”。
在罗荣渠先生研究中国的现代化理论时,西方的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思潮已经十分强大了。它的出现正是对现代化的某种“反动”,因为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梦魇,而此时我国的现代化研究才刚刚起步,这得益于罗氏的功劳,他的研究具有开创性。
但是在我看来,罗氏之现代化理论还很不成熟,还只是处于前范式阶段,他的意义在于,我们
即使是革命,其目的最终也是指向现代化,所以通过对现代化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同一大生产力状态下的不同社会的发展,受复杂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千差万别,但可以归纳成为不同的发展模式和不同的发展道路;任何一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都不是单向度的、静态的,而是多向度的和动态的”。并且证明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最核心的因素,这就否定了以生产关系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我们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时并没有真正的对其核心进行把握,而是过于注重生产关系的改变,并认为生产关系的改变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于注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而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以至于新中国的道路十分坎坷和崎岖,同时我们在解释历史时,过于注重“人民众是历史的主人”,过于注重阶级斗争,而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弃置于脑后。现代化理论的探索给了我们一个极大的反省和启示,没有一种僵化固定的解释模式,任何理论都有其缺陷之处,同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片面的看待问题。
新现代革命史的解释模式正在逐渐退场,现代化的解释模式正方兴未艾,但也只是其中的一股涓流,并且正如我前面所说,任何一种范式本身都是有缺陷的,中国近代史解释模式的转变,也恰恰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从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说,是权力斗争的产物,随着一辈人的逐渐退场,阶级斗争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基础,自然革命史的大厦就要倾覆,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则在经济基础上给革命史观的大厦掘了地基,这样现代化模式则应运而生。
罗荣渠认为“从战争至今一个半世纪中国发生的巨变,就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大转变时期,梁启超在20世纪曾称此为中国的过渡时代”,他同时认为近代中国主要是以四大趋向发展的:衰败化——半边缘化——革命化——现代化。这四种趋向明显是一种线性的发展,但他亦同时认为,每种趋向都是互相夹杂着的,力图去证明“中国的历史性巨变从单向度分析转变为多向度、多侧面的分析。多种趋势的同时存在反映现代化过程是一个多线性、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历史解释的模式不能僵化,看待历史的角度同样不能僵化,历史是一个生命体,它本身是有活力的,历史是不断新陈代谢的。同样在我看来,解释历史的模式也是应该不断新陈代谢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