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新校区项目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为应对新校区的建设要求,机械系与汽车系拟合并在同一栋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拟建设总建筑面积46 000 m 2。为契合当代大学教育的步伐,院系馆的设计深入思考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当代大学教育不仅包含简单的知识教育,更是多元化的全面发展,对应的教育建筑则表现为空间功能的多样化和普适性。”[1]学习功能被细化,分为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科学研究三部分,针对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空间设计。院系馆中还配置了生活空间,以期为学生提供兼具舒适性和包容性的学校环境。
1设计缘起
首先,设计面临着双学院的融合交叉与独立问题。机械系与汽车系分属两个院系,在建筑空间的使用上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其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机汽学院”)相关专业属于装备制造类学科,其教学具有学习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建筑空间需要考虑大尺度实训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设备噪声和避光,以及人流疏散问题。在学校规划中,实训功能一般独立设置为一栋建筑,以避免上述的各种影响。但是过分强调校园空间的功能区分与相互隔离会限制使用主体的个性化选择和多元需求[2],割裂了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环节中的学习与实训不能得到及时的结合。最后,在整体设计观下,校园的各个院系之间是相互融合的整体,院系馆设计受到校园规划结构、空间布局、师生行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需要有整
摘要 在传统的教育建筑中,院系馆设计多强调功能性,忽视了建筑空间的多元性和以人为主体的活动特性。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作为装备制造类学科,具有独特的学习与实践并重的特点。阐述了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创作思路,探讨了机械汽车学院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下建筑空间的布局特点,提出学习、研究、实训、生活四位一体的设计策略。设计创造出空间融合的校园建筑空间,最终形成学科交融、整体性与独立性兼具的学院建筑,以期对今后高校教育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 教育建筑;学训一体;空间融合中图分类号 TU244.3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892/jki.csjz.2023.06.58
Abstract I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architecture, the design of college buildings emphasizes the function, but ignores the complex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activities. As a discipline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equal emphasis on learning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creative ideas of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in Linyi Campus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iscussed the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al space under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ing study and practice,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four-in-one design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study, research, practice and life. The design created a campus architectural space integrating the space. Finally, a college building with discipline integration, integrity and independence was form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sign of educational architec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 educational architecture; study and practice; integrated space
作者简介:孙莉梅(1997-),女。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通信作者:王少飞(197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学训一体、空间融合的工学院馆设计
——以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为例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of Engineering College Integrating Study, Practice and Space: A Case of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in Linyi Campus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孙莉梅 于 斐 王少飞
Sun Limei, Yu Fei, Wang Shaofei
体设计的思维,将馆院系融入校园肌理,使建筑之间相融相生。
2设计理念
教育理念的变革导致教学建筑类型和功能模式发生转变。传统的教育建筑往往只注重教学空间,忽视了生活、文化与教育的多样化与一体化;现在的教育建筑设计应以人为本,使院系馆真正成为具有复合功能的学习场所。文章综合考虑设计面临的现实问题及现代教育理念,提出学习、研究、实训、生活四位一体的设计策略,试图将多元化场所融为一体,以“虚实相生,内外共融”为设计理念,创造出空间融合、空间育人的校园建筑。
设计取形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篆刻艺术手法(见图1)。“篆刻和建筑设计的相通性,都是讲究布局、构图,在方寸之间表达空间意象。”[3]在平面设计中,建筑与场地的图底关系首先采用了类似篆刻章法的“分朱布白”,根据场地关系和功能对建筑空间进行“雕琢”,形成平面的“印章”;在空间的设计中,讲究连续贯通,开放共享,形成立体的“印章”,从而满足风、光等基本物理环境的要求,并创造多种形态的庭院和丰富的室内空间,形成自由开放的多层次学习、交流、休憩、生活场所(见图2)。
3设计策略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位于校园内中心学院区东北角,西、南衔接其他学院,东、北面向水景,总建筑面积为50 635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39 980 m2。基于“学训一体”和“空间融合”的设计理念,建筑形体采用两个方环交叉的形式,保证双学院的独立教学与互相交流。结构布置将实训空间的尺寸作为主导因素,在两个方环的控制下形成9 m×9 m的统一柱网,实现不同空间结构的集约化设计。在学训一体
化的教学模式下,大型实训空间置于建筑底层,学习、研究功能分层上置,生活服务设施和休息交流的空间分布其中。在整体设计观下以方为法,用篆刻的手法对建筑进行虚实相生的空间划分,力图实现空间共融的教学建筑“综合体”。
3.1平面与功能:底盘承托,分合得当
在复合功能需求下,设计依次按照生活、实训、学习、科研从动到静的序列垂直分布,形成“大底盘”的功能布局模式(见图3)。这种垂直分区的方式能最大化各个房间的利用效率,并在同层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社会性交互。公共性强、使用频率高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和干扰较大的大型实训空间、大型合班教室,分别在一层和负一层形成“大底盘”。教学、办公、科研、小型实验室相对独立地分布在2~5层,功能分区明确,达到体交流的目的。
多个室外庭院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开放的交互活动场所,上人绿化屋面拓展了学生的休息和交流空间。功能的多样复杂性使建筑像一个小城市,只有让学生自由地将其想法和愿望置入其中,才能激励更多自由、开放的思维方式与丰富的行为发生[4]。
3.2形体与空间:以方为法,空间融合
在建筑与校园的整体空间关系上,学院楼延续了校园整体设计的方形母题。在匀质化整合结构布置及运
用相关符号元素后,建筑显现了工科学院建筑独有的端正典雅的秩序美。双环的建筑实体、环之外留白的庭院、长条形的外廊和室外连廊、屋顶构架等延续和强化了“方”的节奏,屋顶的构架更是借鉴蒙德里安的形式分法,形成富有韵律和节奏的第五立面(见图4)。
设计借鉴篆刻的方式,通过开放的共享空间来实现功能构成多样,又具有差异的四类空间的有机联系,达到空间的一体化融合。在建筑设计中,篆刻章法的虚实布局关系体现在立体空间中,是一种从平面到空间的转换关系[5],由此形成的开放共享空间形式上的“空”可以使各类功能空间联系更为紧密,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6]。由此使空间融会贯通,也能对建筑形体起到优化调整的作用。
在室内空间的融合上,穿插于功能房间之间的室内休息区、室外观景平台和外廊等开放共享空间打破了实体空间的呆板沉闷。通高及层层退台的图书阅览室连接了2~5层的实训、学习、研究空间。底层的生活服务空间具有开
建筑
交通核
走廊
图1 传统文化之篆刻及在建筑设计中的推演(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2 主入口效果图(图片来源:
作者自绘)
放共享的属性,最大化生活效益,为校园内人来人往的师生提供了一处落脚休憩之所。这些生活化的场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它不仅仅是物质空间或几何空间,还是文化空间或知觉空间[7]。
在室内外空间的融合上,部分二层架空连通两个庭院,在立体的空间上实现了雕刻,增强了建筑内外空间的过渡性和渗透性,形成了畅通的室外步行路径。对剖面进行雕刻则实现了视线的通透(见图5)。引导性的入口楼梯、轴线之上的室外连廊和舞台式的屋顶平台形成了具有仪式感的空间序列,一种严肃的教育建筑氛围扑面而来(见图6)。楼梯的斜向轴线对接校园流线,强调了其动态的空间属性,为庄重的建筑增添了活泼的性格,形成了内外共融的形式。
这些流动的开放共享空间贯穿建筑内外,是学生互动、接触自然、展示自我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建筑内外活动时将不断地经历着虚实空间的转换,经历着学习、研究、实训、生活的不同场景的转换。人流动在建筑内外,将建筑的空间缝合在一起,实现了人的交织和空间的融合。
3.3景观:面向中心,近水楼台
多维度的景观设计使建筑应对校园的姿态是开放的、拓展的(见图7),主入口、庭院和外廊皆朝向以
图书馆为核心的校区中心绿地,与其他几个学院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心院区。在西南向,底层架空序列引导实现了对校园人文景观的呼应,将校园景观引入庭院中。在东北向,观河平台和层叠的阳台实现了对自然河道小景的呼应,充分利用河道水
科
研
办
公
区
教
学
区
教
学
区
实
验
区
实
验
区
观河平台
内庭院
“底盘”
入口平台半开放庭院
科研办公区教学区实验区
实验室
大空间实训区中型实验室合班大教室咖啡书吧
科研实验室
研究室 办公室
5F
4F
3F
2F
1F
30人小教室80人中教室160人大教室办公室
30人小教室80人中教室160人大教室办公室
实验室图书阅览办公室
图4 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和建筑总平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
3 “大底盘”功能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a)格子画
(b)建筑总平面图
地库出入口桥
人行入口
90 600 mm
117 600 m m
实验中心出入口
主出入口
图5 入口大楼梯对景观的引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木格栅
学生工作室院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
实验室实验室实验室
资料室研究室教室
室外平台
教室
汽车学院大空间实训区
机械学院大空间实训区实验室实验室
院史馆
构架
储藏间
书店、文体店地下停车场
景形成“近水楼台”的效果,也让建筑形成了虚实结合的立面效果。建筑的立面材质选择了红砖和混凝土,是学校建筑传统的传承,也是校园人文和历史的延续。开阔的视觉环境和延续校园文脉的建筑材料塑造了独特的学习空间场域。
4总结
将对人的包容与关怀融入建筑设计是新时代背景下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教育类建筑设计中更应如此。研究提出“学训一体、空间融合”的整体设计策略,在实践教育空间大尺度的基础上,将生活服务功能空间区穿插在建筑内部;在空间上,利用开放共享空间,将四种类型的空间进行融合,营造出室内外可容纳多种活动的公共交流区和庭院;在景观上,呼应校园文脉,发挥近水楼台的优势,塑造错落有致、包容开放的视觉效果。多方面的塑造形成了建筑功能序列完整、建筑空间融合有致、建筑景观迎合得当的充满人文气息的“综合体”,是结合新工科教育模式、侧重学生的自主化需求的最优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贝贝.校园人文环境与复杂现状下建筑设计的探索:以华东师范
大学中山北路校区教育发展大楼设计为例[J].城市建筑,2020,
17(21):54-55,67
[2] 闫建璋,孙姗姗.论大学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创设[J].高等教育研究,
2019,40(01):81-85.
[3] 陶郅.陶郅大师建筑作品选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4] 方子语,吴彦.容纳复杂性,但不复杂化:重庆南开两江中学设计
临沂汽车[J].建筑学报,2021(06):36-37.
[5] 汤朝晖,徐慧丹.中国传统建筑与篆刻艺术的审美共通性[J].华
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3):117-124.[6] 胡程成.高校教学科研综合体设计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17.
[7] 蔡先金.大学公共空间教育的审视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
2017,38(06):12-17.
图6 入口大楼梯的序列(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7 多维度的景向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东北向
西南向
河道
景观校园
中心
绿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