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调研报告(6篇)
会展调研报告(6篇)
  在⽣活中,报告使⽤的次数愈发增长,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篇幅较长。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编精⼼整理的会展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会展调研报告1
  为了对我市会展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会展⼯作的思路规划提供依据,**市贸易发展局组织⼈员对全市会展⼯作的情况进⾏了调研,对20多家会展企业发放了调查表,重点⾛访了14家资质好、具有独⽴承办展会的会展企业,并与企业就**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及会展业务进⾏了深⼊细致的交流与探讨。  ⼀、
⼀、**地区会展业的基本情况
  (⼀)**地区会展企业
  **地区现有展览公司以及与展览业相关的企业200余家,其中能独⽴承办展会展览业务的企业有50家左右。如新疆国际博览中⼼、华凌集团博览中⼼、⼴汇美居物流园展览中⼼、赛博特汽车展览中⼼、环球会展中⼼、新疆商贸城、双安副⾷品城、新疆雅式展览公司等。
  (⼆)展会业务
  20xx年我市共举办各类展会30个,其中国际性展会3个、商业性展会20个、其他类展会7个。展位7225个,展览⾯积10.66万平⽅⽶,国内外参展商70981⼈,签约国内经贸总额555亿元,签约对外经济贸易总额22.34亿美元,展馆收⼊487.61万元。
  20xx年共举办各类展会39个,同⽐增长30%,其中国际展6个,商业性展会27个,其他类展会6个。展位8150个,同⽐增长12.8%,展览⾯积45.34平⽅⽶,国内外参展商8万余⼈,签约国内经贸总额509.53亿元,签约对外经济贸易总额26.08亿美元,(内外经贸签约数只反映了7个⼤展会的签约数)。展馆收⼊343.62万元。
  (三)展会及会展经济的特点
  1、发展趋势良好。近⼏年会展经济以及会展业发展态势良好,⽆论是展会数量不是办会规模都⽐往年有较⼤增长,国内外经贸签约数量逐年增加,专业性展会产⽣的经济效益已占主导地位。这充分说明我市作为西部商贸物流中⼼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垒,发挥新疆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培育有地⽅特⾊的、民族特⾊会展市场,为今后我市会展经济以及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品牌展会带动作⽤突出。乌洽会、丝绸之路服饰服装节、华凌建材博览会、赛博特汽车展、房交会
等展会经过数届,获取了宝贵的经验,办会理念⽇趋成熟,逐渐形成品牌展会,成为我市展会的龙头,这些展会在商贸集散地举办,利⽤⼈流、物流、客流,集节庆会展、展销为⼀体,开创了新的展会形式,对拉动全市会展经济作⽤⼗分明显。
  3、已经被国内外初步认可。**市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可取代,作为新疆实施“东联西出”的通道和商品集散地,**的会展经济为有志于打开中国西部⼤市场的国内外企业及商客借展会探测西部市场需求和⾏业发展趋势,以达到占领市场的⽬的提供了便利。随着西部⼤开发的深⼊,这种理念商家们已付诸⾏动,加速了会展经济和会展业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市会展基础设施薄弱。与关内的⼴州、上海、北京、⼤连、青岛等城市相⽐,展馆、展览中⼼差距很⼤。现我市有⼀定规模、设施配套较为完整、经济实⽤的展馆仅新疆国际博览中⼼⼀家,但根据现代展馆的要求,还需提升智能化、科技化⽔平。其他⼏个会展中⼼只限于会议和⼩型展览,不成⽓候,这对于培育我市品牌展会和今后发展国际会展,造成了局限。
  (⼆)举办各类展览会的主体及⼈才素质局限。会展是商业⾏为,办展的主体应该是专业公司,但到⽬前
为⽌,能在我区真正开展招展业务的公司数量有限。加之交通、治安、消防、对外宣传等问题不好协调。同时还缺乏⼀批熟悉会展业务的⾼素质⼈才,使我市会展业办会经验和会展理念都需要提⾼。  (三)政府部门的管理制约。多家展览公司都认为,承办专业展会,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复办理难度⼤,⽽且多头审批,尤其是办展的⼀些配套⼿续,必须层层过关,主管局审批、分局批、⼤队中队还备案,⼿续太复杂,⽽且耽误时间。
  (四)多头办展,重复办展问题⽐较突出。同类展会太多,造成了规模⼩和资源浪费。如20xx年,美容化妆品类展览会就办了四期,展位总数393个,其中春季2期,秋季2期,平均每期展位不到100个。服装类展会仅新疆国际博览中⼼就举办了五次,除“**丝绸之路服饰服装节”展位超过500个以外,其余展位均在100个左右。参展专业客商、展品质量数量都不理想,参会的专业商、批发商极少,光顾展览会的⼈流不⾜,导致展会效益差,吸引⼒下降。
  (五)会展⾏业没有⾏业协会。⾏业协会具有⾏使传党和国家有关⽅针政策、调研协调⾏业中的问题、管理服务于⾏业内企业,维护⾏业的合法权益的职能。随着政府管理⽅式的改变,⾏会作⽤将越来越突出,但⾄今⾸府的会展⾏业协会还未成⽴,这不利于协调今后全市的会展经济的发展和规划,同时不利于今后⾏业⾃律、展览业的规模运作
会展调研报告2
  xx区拥有国展中⼼、国贸中⼼、农展馆三个⼤型会展中⼼。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相关⾏业的发展,推动了xx区税收收⼊的稳步增长,同时也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课题。
⼀、xx区会展业的基本情况及税收变化趋势
  ⼀、
  近⼏年,xx区会展经济呈加快发展态势,国展、国贸、农展馆举办展览的个数和规模呈逐年递增。三⼤会展中⼼20xx年共举办展会165次,参观⼈数达350万⼈次,取得各项营业收⼊1.55亿元;20xx年共举办展会226次,参观⼈数达464万⼈次,取得各项收⼊2.42亿元;20xx年共举办展会217次,参观⼈数达481万⼈次,取得各项收⼊2.31亿元;20xx年共举办展会234次,参观⼈数达502万⼈次,取得各项收⼊2.81亿元。
  20xx年~20xx年,三个展馆缴纳各项税收共计2.4亿元。从近⼏年xx区各⼤型会展中⼼的税收完成情况来看,20xx年完成税收3549万元,20xx年完成税收6050万元,20xx年完成税收7209万元,20xx 年完成税收7587万元。4年来税款逐年递增,平均增幅达30,20xx年⽐20xx年实现税款翻了⼀番。
20xx年在国展中⼼举办的第九届北京国际汽车展,共有来⾃11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参展商参展,取得的展位及门票收⼊共计1.5亿元,上缴税利近3000万元。
⼆、⽬前会展业存在的征管问题
  ⼆、⽬前会展业存在的征管问题
  1.会展经济缺乏法律保障,市场较为混乱。⽬前北京市缺乏有关会展⽅⾯的法律法规,缺乏对会展主体的基本规范。出现多头批展,重复办展的现象,没有有效的协调和数量控制,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仅在xx区内注册的⼤⼤⼩⼩会展中⼼就达130余家,每年举办各种展览会数百个,给⽇常的税源管理和税源监控带来困难。
  2.纳税主体不稳定,管理难度较⼤。展销会组织部门较复杂,参展商较多,纳税主体不稳定,组织展销会的既有展馆、中介、商家,也有政府部门。⼀些主办单位、展馆、参展商常为逃避纳税义务相互推诿,给税收征管⼯作带来困难。⽽且,⽬前尚没有法规政策对此作出明确的界定。
  3.部分承办单位和参展商纳税意识淡薄,税务部门对展销会的税收征管⼒度不⼤。许多展销会为引来参展商,都⾃⾏规定了税费优惠项⽬。⼀些展商为了少缴税或不缴税,采取多种⽅式偷税,造成税款流失。其涉税问题主要体现以下⼏种:⼀是组展⽅出售展位时,没有按规定开具发票和申报缴税;⼆是在会展现场签订的购销合同没有按规定及时计缴印花税;三是参展⼈员补助费连同展销会摊位费⼀并作为交易会费⽤⽀出,未代扣代缴个⼈所得税;四是展会现场发放的赠品实物未按规定缴税;五是擅⾃压低外出经营活动管理证明单上的⾦额。此外,由于会展展商多、展期短、临时性强、税源不稳定等客观原
因,造成税款征收难度较⼤,加之主办单位很少与税务部门沟通,⼜不会主动通报年度参展计划,致使不少税务部门甚⾄连辖区内到底举办过多少个展销会都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征税了。
  4.存在着重复征税、税负不公平等现象。⼀是部分展会的组展⽅要按展位费缴纳5的营业税,⽽展馆要按承办单位⽀付的场租缴纳5的营业税,有重复征税的现象。⼆是建筑业相关室内装修⾏业营业税税率为3,⽽为展览进⾏布置、搭建⼯作的⾏业的营业税税率为5,同是装修⾏业税率却不同。
三、规范完善会展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三、规范完善会展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1.尽快制定会展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市场准⼊制度,统⼀归⼝管理。⾏业法规是约束业内主体经济⾏为的基本规范。制定和出台北京市会展业地⽅管理条例,来尽快促成⾏政审批制向登记制和备案制转变。同时,通过抬⾼市场门槛、加强年审和统计评估等有效措施,强化办展组织资质审批及动态跟踪管理,实施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制度,提⾼会展主体的整体素质。搞好规划,统⼀的归⼝管理,确定⽇常监管部门,定期与税务机关进⾏数据交换,为税务部门⽇常的税源管理、税源监控带来可靠的数据⽀持。
  2.理顺征纳关系,明确责任。在深⼊调研的基础上,理顺征纳关系,明确纳税主体。
  3.强化税收征管⼒度。在理顺征纳关系明确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加强对纳税⼈的宣传辅导,使企业在参展前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
  4.加强政府部门间的联系,实现精细化管理。如制定定期交流机制,地税部门与⼯商、国税、⽂化等部门共同携⼿,定期进⾏数据交换,互通信息,相互补充,实现信息共享。
会展调研报告3
  重所周知,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定程度、有⼀定基础设施的地⽅举办,⽽知名的成功会展⼜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下旬⾄6⽉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个⽅⾯。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xx
年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举办18场次);xx年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举办⼤型会展25个;xx年举办各类较⼤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xx届国际美术⼤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数总计达28万⼈次。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
中⼼举办32场次),营业收⼊、展览⾯积、参展⼈次都再创历史之最。xx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业装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xx合肥⽂化产业博览会、xx中国国际徽商⼤会等8场。xx年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增长10%,总展览⾯积达63.9万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积16万平⽅⽶,参展⼈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平逐步提⾼。截⽌xx年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公园、⼴场等室内外⼤⼩适宜、分⼯⾃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到⼤、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xx届国际美术⼤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xx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届中国国际动漫
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州等⼤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xx年和xx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在区域性或地⽅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旅游节”、“中国合肥⾼新技术项⽬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花卉交易⼤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不断提升。近年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xx年分别突破10万⼈次、1000万⼈次和100亿元。xx年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数1340.8万⼈次,同⽐增长29.3%;⼊境旅游⼈数14.8万⼈次,同⽐增长31.8%;旅游外汇收⼊8229.2万美元,同⽐增长30.7%;旅游总收⼊132.5亿元,同⽐增长32.1%。旅游总收⼊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会,确⽴建设“安徽旅游中⼼城市”、“长三⾓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标,并把旅游产业纳
⼊“1346”⾏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
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列;旅⾏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社年营业收⼊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社、安徽顺达旅⾏社跻⾝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的业绩。xx年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了合肥城市新⾯貌。⽽旅游业的发展壮⼤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较⼤吸引⼒。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也使得会展接待能⼒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xx年,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了合肥的知名度,
在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
⼆、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合肥市缺乏⾼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化名⼈,但在⾃然旅游资源⽅⾯却缺少⾃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1元,相关收⼊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益增强。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xx年全市地区⽣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好⼜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吸引⼒越来越强,为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航空等重⼤项⽬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
通枢纽地位⽇臻完善。通过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批⾼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中拥有专业技术⼈员的⽐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位,较⾼的劳动⼒素质和科学技术⽔平为合肥市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化交流与合作,提⾼我市乃⾄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
大连汽车展
  旅游产品竞争⼒不断提升。⽬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态园、元⼀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圩),国家农业旅游⽰范点3处(包河区⼤圩乡、长丰县丰乐⽣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国际⼭地⾃⾏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
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合、巢、六三市⽆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湖、合肥绿⾊之旅”、“科教之城鱼⽶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益优化。从政策层⾯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动计划》。近⼏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步完善。xx年成⽴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的组织保障。xx年5⽉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作的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