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第32卷第10期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Oct.,2016
———基于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研究
刘泽海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和披露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事关企业发展和投资者回报预期。本文以我国77家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为样本,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和披露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标准较为模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尽职尽责等问题及产生原因,并从国际比较视角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引导,加强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作用、强化上市公司责任主体意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
[中图分类号]C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96(2016)10-0087-07
一、引言
内部控制,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风险控制活动。2008年,由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可知,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可见,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家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必然要求。
本世纪初频繁发生的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会计丑闻事件,引发了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对内部控制问题的极大重视。不仅催生了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法案)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出台,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导致了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基本规范》(2008年)的出台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0年)(以下简称《配套指引》)的颁布。可以说,《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为我国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可供遵循的统一标准,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中国汽车企业
对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事实上,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内部控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正因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内部控制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在中国知网上以“内部控制”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剔除无关文献外),结果发现,从1980年至2015年30多年中(在此之前出现6篇无关文献),共发表这方面文章高达101666篇,其中2005年以来近10年发表的文章就有86927篇,占85.6%,远远超
—
78
—
[收稿日期]2016-10-10
[作者简介]刘泽海,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