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整理
第二单元: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XXX最早使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
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5.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差。
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2)占78%、氧气(O2)占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的用途包括: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炼钢、宇宙航行等。
氮气的用途包括:超导实验车、化工原料、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是红磷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一种强酸性物质,需注意安全操作。
考点三、氧气的应用
1.氧气是维持人类和动物生命必需的气体,可用于医疗、急救等领域。
2.氧气也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如炼钢、制造化学品等。
3.氧气还可以用于火焰切割、氧气吹管等实验室操作。
4.在航空航天领域,氧气也是必不可少的推进剂。
考点四、氧气的制备方法
1.加热氯酸钾(KClO
3
产生氧气和的反应:
2KClO
3
2KCl+3O
2
汽车尾气成分
2.分解过氧化氢(H
2
O
2
产生氧气:
2H
2
O
2
2H
2
O+O
2
3.电解水产生氧气和氢气:
2H
2
O→2H
2
O
2
稀有气体在制造电光源、激光技术、液氦冷冻机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空气污染源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和汽车尾气,导致危害人体健康、作物生长和生态平
衡。未来的化学发展将朝着“绿化学”方向,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充分利用,减少废物排放,生产环境友好产品。氧气是无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在化学反应中,氧气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物质。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生产、实验室操作和航空航天领域。氧气可以通过加热氯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和电解水等方法制备。
氧气是一种固体,而不是气体。在氧气中,铁丝(一种银白固体)会燃烧,产生剧烈的燃烧、火花四射、放热和生成黑固体的现象。这个反应的化学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需要注意的是,在集气瓶底部铺上一些细沙或加入少量水,以避免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导致集气瓶炸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