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成员:顾皓阳、彭炳诚、沈佳杰、高允中
指导老师:李孔敏
关键词:除雾防雾、配方、防雾剂
在日常生活中,雾给我们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例如:在冬季,我们从温暖的室内走出室外时,眼镜立刻结出一片雾气,模糊了我们的视线;冲完凉之后浴室模糊的镜子;数码相机、望远镜的镜头等等。此时,防雾剂用途广泛,适用于任何玻璃的除雾防雾。
而到了冬季或雨季,汽车内外温度有5度以上的差异,而且车内有充沛的水汽、湿度较高时,车窗玻璃就会起雾。尤其是车前窗挡风玻璃和后视镜起雾时,雾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妨碍驾驶安全。如果长期打开空调来驱雾,效果并不明显,加上长期使用空调除湿还会增加不少
油耗,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驾驶隐患。防雾剂针对这一现象,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工作,维持驾驶员的清晰视线,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一款好的防雾剂对于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美好。
探究目的:
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药品制作简易防雾剂,涂抹于玻璃表面,防止水气凝结于玻璃表面而造成的种种不便和危险,真正的做到防雾效果,为日常生活带来轻松与便利。
探究原理(即防雾剂原理):
防雾剂采用新一代分散防滴材料以及纳米有机活性剂,经防雾剂处理过的玻璃表面有一层超亲水纳米膜,使雾汽与之接触后成低冰点混合物,从而防止结雾。直接涂覆表面活性剂法和高分子薄膜法。1 涂覆表面活性剂法玻璃表面涂覆一层表面活性剂用来改变玻璃表面性质,表面活性剂具有向内疏水基与向外亲水基,使玻璃表面亲水化,雾气接触玻璃时,不形成水滴而形成均匀透明的水膜。
实验方案:
配方1:烷基苯磺酸或其钠盐6~12烷醇酰胺3~6丙三醇1~3香精0.2~0.5水加至100取十二烷基苯磺酸8克,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5~6,加入3克烷醇酰胺和1克丙三醇,搅匀,调pH至7,加0.2克柠檬香精,加水至100克,搅匀。
配方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月桂酰胺二乙醇酰胺6%十六烷基氯化铵3%十二烷基甜菜碱3%尿素2.5%乙醇10%乙二醇3.5%甘油3%香精2%水
该产品防雾效果好(持效七天),还具有清洁清洗功能并带芳香味,成本低廉,容易生产。大部分表面活性剂都可作防雾剂,配方很多,
实验过程:
实验药品;洗涤剂,酒精,食盐水,甘油,蒸馏水,肥皂。
实验器材: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小刷子,小烧杯若干。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药品经过处理后用小刷蘸取待测液涂抹于干净玻璃表面
2. 将装满蒸馏水的小烧杯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
3. 待玻璃表面的待测液完全干燥后将2中加热所得的水蒸气喷于若干待测玻璃表面,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表面的水汽凝结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得出最终结论
现象及结果:
溶液配方 | 防雾效果 |
洗涤剂 | 玻璃表面无水汽凝结,防雾效果极好 |
汽车防雾剂 甘油 | 表面有一层油膜,可能造成不便 |
食盐水 | 无明显效果 |
酒精 | 溶质完全挥发,无任何效果 |
甘油+酒精 | 较单独溶液效果更好,比洗涤剂效果略差 |
洗涤剂+食盐水 | 较单种溶液持久性较好 |
洗涤剂+酒精 | 较单种溶液无明显提升 |
肥皂水 | 效果较好,但表面模糊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
肥皂水+酒精 | 较单种溶液无明显提升 |
(说明:以上各混合溶液均以等比例混合)
得出结论:
经过试验分析后我们得知,稀释后的洗涤剂及以1:1比例配置的甘油和酒精混合溶液对于防雾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且原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持久性不佳的缺点也较为明显。希望在日后的学习之中可以进一步充实知识,对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疑点和难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最终获得理想的效果,为人类的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的反思:
在这次试验中,我们的成果是发现了洗涤剂极佳的防雾效果,但也不难发现,我们的实验设计较为简易,很难深入下去研究,且所涉及到的知识远远高于我们高中所学的范围,例如一些高分子团及表面活性剂对于防雾效果的影响,且所需的材料及配置步骤较为复杂,在生活中难以得到,不符合我们简约的实验初衷,这也是我们选择结题的原因之一,且我们所制得的防雾剂的持久性和防雾效果与理想中的效果还相差很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