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道路的种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由5条南北纵线和7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五纵七横”,总里程约3.5万公里,总投资9千多亿元。该规划全部是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高速公路网是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7918网”,包含“五纵七横”在内,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约1.7万公路。规划技术等级全部为高速公路。
公路按功能分类: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分类: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公路分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全部控制出入:必须具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车道,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进入栅栏,必须
设置立体交叉。
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设计年限《城规》规定: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路为10-15年。
设计速度:是指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其值根据历年交通观测资料预测求得,目前多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确定。
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pcu/h)表示。
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用地范围,称之为道路建筑红线宽度或路幅宽度。
道路建筑限界: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组成。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的净高为5m,三四级公路为4.5m。
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缘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的土地为公路路基用地范围。
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直线最大长度不超过20v。设计速度v大于60km/h,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6v。反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2v。
横向超高:为抵消或减小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圆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圆曲线上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的形式。
圆曲线半径分为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是指为保证车辆按设计速度安全行驶所规定的圆曲线半径最小值,是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一般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保证其安全、舒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是指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是在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影响较小,路面摩阻力可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下使用。
圆曲线最大半径一般不超过10000m。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曲线形要素之一,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缓和曲线的作用: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3.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4.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缓和曲线形式:回旋线、三次抛物线、双纽线。我国《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是回旋线。
路线纵断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
纵坡: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
不同纵坡转折处称为变坡点,为平顺过渡要设置竖曲线,竖曲线有凹有凸,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
纵坡有理想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最大纵坡。
坡长是纵断面相邻变坡点的桩号之差,即水平距离。对一定纵坡长度的限制称为坡长限制,包括最大坡长限制和最小坡长限制。 纵坡越陡,坡长越长。
最大坡长限制是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容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
缓和坡段指在纵坡的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按规定设置的较小纵坡路段。其作用是恢复在较大纵坡上降低的速度,减少下坡制动次数,保证行车安全,确保道路通行质量。
最小纵坡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应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限制平均纵坡是为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保证车辆安全顺适行驶。
合成坡度是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
竖曲线是指在道路纵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其作用是为满足行车平顺、舒适及视距的需要。
竖曲线最小半径(如何确定)限制因素:1.缓和冲击;2.行驶时间不过短;3.满足视距的要求。
竖曲线要素:曲线长L、切线长T、外距E。
爬坡车道是指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
避险车道是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
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控制点是指影响路线纵坡设计的高程控制点。如路线起讫点的接线高程,越岭垭口,大中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和最大挖方深度,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路线交叉点,重要城镇通过点,以及其他路线高程必须通过的控制点位等。
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组成。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路肩指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
路肩作用:1.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2.供临时停车只用;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尤其在挖方路段,可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5.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
路拱是指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横坡的拱起形状。
路缘石是设在路面与其他构造物之间的标石。
平曲线加宽是指为满足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
应增加路面、路基宽度。
平曲线超高:为抵消或减小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形式。
超高过渡段是指从直线段的双向路拱横坡渐变到圆曲线段具有单向横坡的路段。
超高设计图以旋转轴为横坐标轴,纵坐标为相对高程。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会车视距要求,其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措施的路段,可采用停车视距。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1.平面线形应直捷、流畅,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续;3.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4.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平面线形设计主要有基本型、S形、卵形、凸形、C形、复合型和回头形曲线。
平曲线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顺序的组合形式为基本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端
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为S形;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为卵形;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为凸形;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组合形式为复合型;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为C形;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转角接近或大于180度,由主曲线和辅曲线和组合形式为回头形。
平包竖指平曲线与竖曲线宜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平原地区选线的主要特征是克服平面障碍。
平原区选线要点: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5.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6.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沿河(溪)线是沿河(溪)走向布设的路线。路线布局:河岸选择、高度选择、桥位选择。
越岭线指翻越山岭布设的路线。其特点是需克服很大高差,路线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路线纵坡的安排。选线主要解决:垭口选择,即垭口位置选择和、垭口高程选择、垭口展现
条件选择、垭口地质条件选择;过铃高程选择,即浅挖低填、深挖垭口、隧道穿越;垭口两侧路线展线,即展线布局、展线方式。
山脊线指大体上沿山脊布设的路线。山脊又称分水岭,山脊顺直平缓、起伏不大、岭肥脊宽的地形是布设路线的理想地带,路线大部或全部设在山脊上。
平面交叉是指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的相互交叉。又称交叉口。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正确设计交叉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行车稳定,符合排水要求。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1.选择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式和交叉口的类型;2.进行交通组织,布置各种交通设施,包括设置专用车道和组织渠化交通;3.交叉口的平面设计,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包括行车道的宽度、转角曲线的转弯半径、各种交通岛及绿化带的尺寸等;4.验算交叉口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5.交叉口立面设计与排水设计。
分流指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的交通现象。合流指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的交
通现象。冲突点指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
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安全影响最大。主要由左转和左转与直行车辆之间的冲突。
行圆汽车大全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无优先交叉、主路优先交叉、信号控制交叉。目的是为保障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平面交叉的类型: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
交织指两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
交织长度指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
交叉口立面设计是通过调整交叉口范围的行车道、人行道及附近地面等有关各点的设计高程,合理确定各相交道路之间及交叉口和周围建筑物之间共同面的形状,以符合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和建筑艺术三个方面要求的设计工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