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修复》是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课程之一,属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必修(考试)课程。《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的操作技能为目标,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汽车连杆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以《汽车机械基础》,《发动机构造》《汽车拆装》等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对发动机机械系统结构、原理的认识,并能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也为后续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课程的设计的总体思路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本专业是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能够从事汽车机电维修、检测、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所以在设计课程中也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专业能力这一主
线。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修复》这门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符合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培养的需求,本
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其中就包括了学生需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的能力,能够制定汽车发动机检测和修复的计划,并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发动机零部件进行检测与修复的能力,因此这门课程的设置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三)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汽车维修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具有汽车维修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能力,因此课程的内容要把这些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对于汽车维修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内容就应该倾向于发动机故障的原因分析及故障排除方法等;对于学生的合作意思的培养,课程的就应该多安排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内容。
(四)课程内容编排的思路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以抽象文字为载体的,比如说教科书、PPT、讲义等。在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应运用更为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道具、模型、视频以及慕课等。抽象程度较高的文字和理论知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怠学的情绪。而道具、模型、视频、微课和慕课则更容易吸引高职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学习兴趣。只有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较好的适应高职学生的认知特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基本的故障诊断方法和基本的维修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从而适应汽车企业岗位对维修人才的技能需求。
(二)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获得安全与卫生、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原
理、曲柄连杆机构检修、配气机构检修、冷却系统检修及润滑系统检修等理论知识基础上,能够进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测。通过故障排除的实操训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沟通与表达、团组分工协作能力等方面达到能够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要求。
2. 方法能力
(1)能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4)能够查资料与文献以取得有用的知识。
3.社会能力
(1)具有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
(2)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3)注重事故保护和工作安全;
(4)遵守职业道德;
(5)注意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修复》这门课程共包括5个教学项目、15个教学任务,具体安排如表1。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表1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修复》这门课程的5个教学项目具体内容安排和教学要求见下表。
表5-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