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4.27
【字 号】常政办发〔2022〕36号
【施行日期】2022.04.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2022年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2022年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22年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工作要点》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27日
 
附件:
 
2022年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工作要点 
  2022年,常州“科创中国”试点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科协和省科协关于“科创中国”的部署要求,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坚持会地联手、市区联合、部门联动,进一步聚焦重点、汇集资源、赋能产业、开放协同,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多方融合,推动技术、人才、资本全要素聚集,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科创中国”试点“先锋”城市,为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产业中轴”作出积极贡献。
  一、聚焦平台建设,开展“区域创新”提升行动
  1.引进落地高端创新平台。紧扣“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加强与中国电工技术、机械工程、检验检测和汽车工程、自动化等5个国家级学会联系对接,重点推进溧阳市设立“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金坛区蜂巢能源建设“常州新能源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武进区建设“常州工业机器人联合体”,新北区新创碳谷创建“国家碳纤维复合材料检测中心”、“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争创“江苏省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新增市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含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技术(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省产研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15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各辖市区政府)
  2.提升创新载体能级档次。重点推进常州国家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争取分别前进1位、2位。积极推动江苏溧阳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天宁高新区、钟楼高新产业园争创省级高新区。积极推广常州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加快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创建国家火炬常州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产业基地,推动西太湖细胞前沿技术研究院、智能及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等重点载体提档升级。积极推荐中德常州创新园创建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实现常州省级基地增至3家,推动中以常州创新园争创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各辖市区政府)
  3.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加大“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科创中国“常州科教城技转协同中心”协作点建设,加快平台数据对接和成果落地转化。组织引导100家以上常州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进驻平台,进一步充实平台“问题库”“项目库”“专家库”三库,完善平台常州资源库,对接联通全国。加大“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应用力度。全年引导20个以上园区、创新载体、众创空间,300家以上科研和企业单位使用平台、对接资源。着力推荐我市单位(项目、个人)上榜“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开源创新榜、青年创业榜、产学研融通组织榜等多项榜单,扩大常州科创影响力,争取常州“科创中国”排名进入全国前十位。(责任
单位: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二、聚焦资源对接,开展“产业创新”推进行动
  4.加强产业技术交流对接。对接国家级学会资源,开展学术交流面对面活动,围绕重点产业举办“中国机器人发展论坛”“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峰会”“智能制造高端论坛”“‘蜂速·创未来’蜂巢能源第三届电池日”等专题学术交流对接20场次以上,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加大与国家级学会合作力度,对接更多的高端资源参与“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等市级重点展博会,提升展会规模和档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各辖市区政府)
  5.推进“智改数转”产业融合。贯彻落实“智能制造贷”和“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激发企业“智改数转”需求。加快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全年实施1000个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将核心业务向云平台迁移,全年新增上云企业3000家,其中星级上云企业150家。开展智能制造免费诊断,遴选优秀服务商为全市3000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免费诊断。围绕协同研发、精益管理等领域,建设解决方案资源池,研发应用15个智能化应用场景。加强标杆示范打造。支持企业打造智能工厂(车间)、5G全连接工
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灯塔工厂、超级虚拟工厂等,新增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企业60家。对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资源,组建“智改数转”专业智库,推动建立“智改数转”评估和运行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协、各辖市区政府)
  6.加速制造产业绿转型。强化能耗强度目标责任评价,建立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台账,加强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打造绿制造先进典型,引领绿低碳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绿园区、绿工厂、绿供应链管理企业等,培育省级以上绿工厂15家。鼓励推动工业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新能源推广应用和资源循环利用,助力常州创建碳达峰试点城市。围绕“双碳”目标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力度,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强化部门联动,加快推进社会公共和专用领域充电设施建设。利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监测平台开展“常电通”升级,提升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辖市区政府)
  三、聚焦成果转化,开展“企业创新”孵化行动
  7.深化“揭榜挂帅”技术对接。对接“科创中国”资源,开展技术攻关面对面,以钟楼为试点,探索全市“揭榜挂帅”工作机制,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促进技术对接。积极引导天合光能、中
车戚研所、亚玛顿、细胞研究院、天汇空间信息研究院、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4家企业研究院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组织国级和省、市科技专家以“科技服务团”“首席科学家”“科技镇长团”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科技服务。重点开展“技术经理人”入企行动,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举办2022全国高校院所常州产学研合作圆桌会议,实施项目需求精准对接。(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科协、各辖市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