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10.25
∙【字 号】常政办发〔2021〕94号
∙【施行日期】2021.10.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0月25日
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和人才优势,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国科协《“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和省科协《“科创江苏”三年专项行动计划》通知要求,结合常州实际制定并实施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团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按照“聚焦重点产业、整合优势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发展”的思路,依托“科创中国”建设平台,深化与国家(省)级学会合作,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创新中轴,建设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致力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二、工作目标
围绕区域定位,以“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碳材料”两大产业为重点,以“高端化、智能化、绿化、融合化、品牌化、集化”为方向,积极协调国家级学会和海外高端科技资源服务常州,聚集科协系统优势资源与力量,建设一批持续高效的创新载体、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学术品牌、形成一批“卡脖子”技术攻关成果,把创新要素导入基层和企业,通过创新组织机制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力,增强城市能级,丰富创新发展内涵。
——重转化,推动基层创新。聚焦我市重点发展的智能制造装备、先进碳材料、新能源、
工业互联网、输变电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和重点产业,着力吸引国家级、省级资源向基层企业集聚,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通过联合发力、协同攻关,努力推动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
——搭平台,深化协同创新。与国家级、省级学会联合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高端学术大会;围绕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问题举办高端学术交流研讨会;积极打造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等品牌化科技服务平台;用好“科创中国”网上平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广阔舞台。
——聚人才,助力产业创新。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人才优势,集聚国家级、省级学会高端人才资源以及海外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协调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组成“科技服务团”、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组建“科技服务队”,成立重点产业市级“技术经理人”团队,针对企业需求,举办人才技术培训,开展技术攻关,为我市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强机制,实现持续创新。发挥学会组织在智库、评估和标准方面的专业优势,探索精准科技服务新模式;打通国内外技术人才资源下沉渠道,完善资源供给、对接、落地长效机制,为全面开展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提供系统保障。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双创平台建设,服务“区域创新”
1. 打造重大创新平台。推进重大科技研发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实施,加快“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双创载体建设,推动高新园区全域提升,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创新论坛活动等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对接国家级学会、高校、科研院所、海内外知名科研团队等,在常设立多个国家级研发机构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组建科技创新基金,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基金管理机构来常设立各类创新子基金,主要投向常州市重点发展的产业。(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责任单位:常州科教城、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协、有关辖市区)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
2. 培育人才创业平台。对接中国科协海智办海外团体资源,培育国家级海智工作基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加强园区海外团队和项目招引力度。对接省级创业导师参与常州科技创业载体规划设计,围绕五个重点产业扶持双创基地建设,争创2家以上国家级科技创业载体,实施创新成果转化300项。(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协;责任单位:有关辖市区)
(二)引入各类高端资源,培育“产业创新”
3.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着眼全国领先、优势明显的战略定位,对接两院院士和国家级、省级学会资源,围绕智能制造装备、先进碳材料两大重点支持产业和新能源、工业互联网、输变电装备三大培育产业中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开展对接合作,重点是树立地方核心产业发展优势,深入推进国家级智能制造装备战略新产业集建设工作,积极争创全国首个新能源战新产业集,协同打造生物医药、碳复合材料、智能汽车等八大高成长性战新产业链,争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等国家级学会在常州举办全国乃至国际研讨会、技术交易会、展览会、成果发布会等活动,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构建产业增长引擎,全力推进国际化智造名城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科协、有关辖市区)
4. 探索建立创新融通组织。依托国家级、省级学会科技创新资源,成立科技经济融合学会、中小企业联合体、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协同组织,织密区域产业创新协作网络。围绕智能制造装备、先进碳材料两个重点产业成立产业联合体、院士专家服务站等,赋能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卡脖子”技术攻关、重大决策咨询。支持市级学会
承办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高层次学术会议、产业大会、科技论坛等活动,积极服务对接企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有关辖市区)
(三)探索成果转化机制,推进“企业创新”
5. 推进产业链融通创新。做好产业链创新规划布局,推动常州创新产品首购首用,建设创新应用场景。依托常州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和智能装备博览会、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活动,有力推进科技产业创新,促进常州与国内外科技、经贸、产业、项目的对接合作,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着力提升常州知名度和影响力。(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科协)
6. 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对接。聘请国家级、省级学会专家以“科技服务团” “首席科学家”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咨询服务,加快推进技术和项目对接。开展“百企千名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行动,持续组织创新方法、技术经理人等培训,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设立“创新日”,开展“技术经理人入企行动”,以企业问诊的形式,派驻专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广创新软件。开展千企科技信息成果推送应用行动,增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提升企
业科技人员知识产权运用和产出能力,推动知识产权在企业中的综合高效运用。(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常州科教城、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有关辖市区)
7. 推进“科创中国”网上常州分平台建设。将高校院所、高新企业、市级学(协、研究)会纳入平台,广泛汇聚常州产业“问题库”、“项目库”、“人才库”,积极打造创新需求发布、科技成果转化、双创活动推介、智库人才交流等产学研供需对接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四)搭建创业孵化载体,助力“人才创业”
8. 激励“高精尖缺”人才。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升级版,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励力度,加强人才项目的引进和培育,持续开展人才(团队)招引活动。积极向上推荐两院院士、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候选人。深入实施市级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开展科研攻关,投身科技创新。(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各辖市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