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加快我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
(一)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贯彻制造强国战略,主动瞄准《中国制造2025》及《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实施“工业强基”行动为统揽,走工业2.0补课、3.0普及、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进一步突出成都制造业创新发展比较优势,聚焦“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城市”目标,以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为主线,打造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实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体制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三个创新试点,健全人才支撑、政策支持、组织保障三大基础支撑,推动我市制造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成为中西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样板城市,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成渝城市,中西部城市甚至更大范围中形成示范带
动作用。
(二)建设目标。围绕国家“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通过2017—2019年“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成都制造业在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发展方面明显提升,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建设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城市,努力将成都打造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成为国家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工业强基”行动,构建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
1.产业体系。构建“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含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优化发展食品、轻工、建材、
(二)建设目标。围绕国家“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通过2017—2019年“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成都制造业在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发展方面明显提升,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建设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城市,努力将成都打造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成为国家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工业强基”行动,构建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
1.产业体系。构建“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含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优化发展食品、轻工、建材、
冶金产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各区(市)县政府(含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下同)]
2.空间布局。以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N个区(市)县工业园区为主体,加快建设“大创造”“大智造”“大车都”工业板块和一批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龙泉山东侧工业走廊,形成龙头引领、多点支撑的“3+N”工业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相关区(市)县政府]
3. 实施路径。
(1)工业投资拉动行动。以持续高强度的工业投资拉动成都制造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力争近三年投资增速保持同类城市前三位;实施 “153” 项目引进计划,抓大项目引进和大企业培育;加强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考核,释放投资拉动效应。通过三年连续高强度投资,推动工业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4万亿元,增强成都制造核心竞争力和内驱力,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投促委,各区(市)县政府]
2.空间布局。以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N个区(市)县工业园区为主体,加快建设“大创造”“大智造”“大车都”工业板块和一批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龙泉山东侧工业走廊,形成龙头引领、多点支撑的“3+N”工业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相关区(市)县政府]
3. 实施路径。
(1)工业投资拉动行动。以持续高强度的工业投资拉动成都制造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力争近三年投资增速保持同类城市前三位;实施 “153” 项目引进计划,抓大项目引进和大企业培育;加强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考核,释放投资拉动效应。通过三年连续高强度投资,推动工业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4万亿元,增强成都制造核心竞争力和内驱力,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投促委,各区(市)县政府]
(2)智能制造引领行动。紧抓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实现绿制造、服务型制造的全面推广应用,推进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资源消耗型制造向绿制造转变,推进全市产业从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约型、内涵型转变,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城市、“互联网+”协同制造示范城市。(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质量品牌建设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落实企业主体质量责任和品牌建设责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产业成都、质量为先、品牌引领”作为核心理念,不断发挥全国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作用,提升成都制造业质量品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到2019年,我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8。(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经信委)
(4)企业能力提升行动。坚持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引导企业能力提升。培育发展一批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大企业大集团,每年重点培
育“小巨人”企业300户以上,“成长型”中小企业300户以上,形成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企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各区(市)县政府]
(5)产业融合发展行动。以制造业为核心,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突出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与文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为成都制造业提供良好的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文广新局、市金融办)
(二)探索三大创新试点,构建改革创新发展新格局。
1.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通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通道,探索形成“双创行动引领+制度改革突破+平台模式升级”的“成都路径”。力争通过3年时间,在重点领域改革配套、区域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协同创新模式推进等方面取得突破。到2019年,搭建智能制造应用促进中心,建设10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10个产业集协同创新重大项目;打造众创空间引领区,构建4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形成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等省级以上改革经验,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
(5)产业融合发展行动。以制造业为核心,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突出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与文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为成都制造业提供良好的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文广新局、市金融办)
(二)探索三大创新试点,构建改革创新发展新格局。
1.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通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通道,探索形成“双创行动引领+制度改革突破+平台模式升级”的“成都路径”。力争通过3年时间,在重点领域改革配套、区域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协同创新模式推进等方面取得突破。到2019年,搭建智能制造应用促进中心,建设10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10个产业集协同创新重大项目;打造众创空间引领区,构建4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形成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等省级以上改革经验,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
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各区(市)县政府]
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
2. 军民融合体制创新。坚持改革创新、央地合作、试点示范,突出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探索形成“改革试验先行+民参军机制创新+军转民开放创新”的“成都经验”。力争通过3年时间,在“民参军”机制创新、“军转民”开放创新、军民融合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到2019年,打造10个以上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地,推动10户重点军工企业改革初见成效,支持100家民口单位新“参军”,建成10个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小核心、大协作”的产业集发展模式等多条国家级、省级的改革经验,在国内率先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责任单位:市经信委、成都工投集团,相关区(市)县政府]
3. 开放合作模式创新。坚持以产业为纽带、以开放为动力,突出打造区域开放合作创新平台,探索形成“蓉欧战略牵引+国际载体搭建+区域合作创新”的“成都模式”。力争通过3年时间,在国际产能合作、产业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突破,走出一条内陆开放开发发展先行道路。到2019年,建成国际铁路港,打造1个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成5个国际合作产业园区,落户280家世界500强企业,加快创建中国(成都)内陆自贸试验区,初步建成国家内陆
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
2. 军民融合体制创新。坚持改革创新、央地合作、试点示范,突出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探索形成“改革试验先行+民参军机制创新+军转民开放创新”的“成都经验”。力争通过3年时间,在“民参军”机制创新、“军转民”开放创新、军民融合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到2019年,打造10个以上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地,推动10户重点军工企业改革初见成效,支持100家民口单位新“参军”,建成10个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小核心、大协作”的产业集发展模式等多条国家级、省级的改革经验,在国内率先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责任单位:市经信委、成都工投集团,相关区(市)县政府]
3. 开放合作模式创新。坚持以产业为纽带、以开放为动力,突出打造区域开放合作创新平台,探索形成“蓉欧战略牵引+国际载体搭建+区域合作创新”的“成都模式”。力争通过3年时间,在国际产能合作、产业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突破,走出一条内陆开放开发发展先行道路。到2019年,建成国际铁路港,打造1个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成5个国际合作产业园区,落户280家世界500强企业,加快创建中国(成都)内陆自贸试验区,初步建成国家内陆
开放型经济高地。[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投促委、市发改委、市口岸物流办、成都工投集团,各区(市)县政府]
(三)强化制造基础支撑,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
1. 强化引智育智,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把握人才引进、培育、扶持、服务4大关键环节,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现代制造业人才队伍、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4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3支专业人才队伍,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高科技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6大人才工程。[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总工会,各区(市)县政府]
2.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由倾斜式结构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转变,强化政策体系支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强化制造基础支撑,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
1. 强化引智育智,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把握人才引进、培育、扶持、服务4大关键环节,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现代制造业人才队伍、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4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3支专业人才队伍,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高科技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6大人才工程。[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总工会,各区(市)县政府]
2.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由倾斜式结构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转变,强化政策体系支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进一步加快政务改革、创新改革、以自贸区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加快国家政策的率先落实和落地,在创新、产业、财政、投融资、小微企业、土地等方面设计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本土政策体系,构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政策体系,对标《中国制造2025》,设立面向先进制造业、总规模不低于120亿元以上的产业投资基金。[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成都工投集团,各区(市)县政府]
三、推进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参加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形成齐抓共推的工作机制。将试点示范城市各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建立“中国制造2025”成都试点工作目标统计体系,加强对示范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监测指标的动态统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方案抓紧制定切实有效的配套政策,抓好工作推进和贯彻落实。
三、推进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参加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形成齐抓共推的工作机制。将试点示范城市各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建立“中国制造2025”成都试点工作目标统计体系,加强对示范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监测指标的动态统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方案抓紧制定切实有效的配套政策,抓好工作推进和贯彻落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