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栏/COLUMN
124
CNQCR.COM  2023
文 / 特约撰稿人 赵英
前些日子,笔者就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盟市场,写过一篇文章,其中写道:“有人认为,《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盟市场提供了机遇。我认为,机遇是有的,但时间窗口恐怕短暂,不能过于乐观。”
前几天,笔者又在一篇文章中提醒,在欧盟国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可能面临政治风险。
话音未落,笔者的担忧成为现实: 2023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刊载,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欧盟动手了,并且上来就露出了赤裸裸的牙齿,吃相难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这毕竟是欧盟的政治宣示、战略宣示,必将影响欧盟对华新能源汽车政策,同样必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输欧,造成巨大不确定性,对欧中汽车产业合作与分工造成巨大不确定性。中国政府、
中国
汽车界、中国汽车企业需要认真研究,予以应对。
其实,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盟,尽管很引人注目,但是从欧盟国家汽车进口总量看,所占比重并不高。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盟国家约35万辆,占同期欧盟国家新能源汽车141.9万辆的25%,在欧盟主要14国中,市场份额相对并非很大。
世人皆知,2022年中国政府已取消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竞争力来自企业自身的努力,来自持续不断地研发,来自市场化先行一步。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规模,可以使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反观欧盟,欧盟主要汽车生产国政府正公然对本国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予以财政补贴。德国总理舒尔茨在慕尼黑汽车展览上刚刚宣布拿出1000亿欧元,支持德国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
欧盟主要国家的主要汽车企业与中国汽车企业之间,有着
紧密资金、技术、经营等方面的联系,有些汽车企业间更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利益关系。
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的消息公布后,欧盟中国商会随即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及反对,称欧盟应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非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发展和经营成本。如果仅因产品来源地而做出市场排除的做法,将有违欧盟在世贸组织的承诺。
既然如此,欧盟委员会为什么要急赤白脸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手呢?大概出于以下几点:
首先,欧盟此举,依旧是政治挂帅。美国对中国制造的汽车征收27.5%的高额关税。拜登政府通过《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设置障碍,阻止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冯德莱恩作为忠实于美国的欧盟政客,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内与美国保持一致,应当是非常认同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与中国实现所谓“去风险化”宜
欧盟委员会
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首先是从政治角度出发,其次才是经济利益。中国政府、中国汽车产业、中国汽车企业必然要在政治、经济两个层面予以应对。
评欧盟对中国反补贴调查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25
早不宜迟。
其次,从新能源汽车具有的战略地位看,欧盟委员会的决策,必然是战略决策、政治决策。汽车产业是欧美国家至今依然具有某些优势,能够一提的少数制造业产业之一。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关乎新能源、软件、新材料、芯片等诸方面的高技术产业竞争,说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未来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关乎有关国家经济乃至军事实力,国家整体利益,并不为过。如此重要的战略产业,当然值得欧盟政界提前出手,予以干预。
当年,美国汽车产业受到日本汽车产业冲击时,美国交通运输部长致信里根总统,提出从国家安全角度,必须予以干预。在
美国政府的压力下,日本汽车企
业,不对不“自愿限制”出口,赴美
设厂,使美国汽车企业得到了喘
息之机。
可以说任何西方国家政府
在其支柱产业面临危险、冲击
时,都会把国际贸易规则、国际
承诺、国际道义置之不顾。从这
个意义说,应对欧盟的反补贴
调查,是中国汽车企业绕不过的
坎,是中国政府、中国汽车产业、
中国汽车企业早晚必打的一仗。
再次,欧盟内部对新能源汽
车领域的对策,现在并未形成共
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下手,
目前看还是在欧盟委员会政治
运作层面。政客们的运作,有其
自身利益驱动,有其背后财界势
力、政治势力的诉求。随着斗争
的逐步展开,值得我们认真予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分析。
最后,欧盟委员会对从中国
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其背后有着实实在在的经济利
益诉求。而经济利益诉求,在欧
盟有关国家中,是不一样的。德国
汽车企业在中国有着庞大的利
益,合资企业则更是紧密地把利
益连接在一起。法国汽车企业在
华经营,不是那么顺利,因此法
国政府在幕后的态度可能更加
积极。
不同汽车企业,从不同诉
求、不同视角出发,态度也不尽一
致。
尽管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专 栏/COLUMN
126
CNQCR.COM  2023
欧盟市场占比不大,但是继上海车展之后,慕尼黑车展上中国汽车企业的表现对欧盟国家汽车界产生了巨大震撼。从发展态势看,足以引起欧盟汽车界的恐惧。对未来汽车市场的担忧,是欧盟推出反补贴调查的动力之一。
从上述粗略分析可以看出,欧盟委员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首先是从政治角度出发,其次才是经济利益。中国政府、中国汽车产业、中国汽车企业必然要在政治、经济两个层面予以应对。
政治层面,中国政府理所当然的要对欧盟无理打压,表示反对,并且做出相应回击。商务部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中方敦促欧盟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出发,与中方开展对话磋商,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致力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努力。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针对欧盟的无理打压,中国政府工具箱中不乏相应的政策
工具。欧盟的利益集团不可能不考虑这一点。欧盟反补贴调查刚宣布,德国工业界就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北京的报复是必然的。德国汽车工业对于欧盟委员会主席打算保护它们免受竞争的尝试并不十分热心。相反,它们公开宣称愿意与中国同行展开竞争。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仅靠反补贴调查无助于解决欧洲在竞争力方面的现有挑战。”
经济层面,中国汽车产业、中国汽车企业要认真跟踪、研究有关动向,研究、采取有关对策,尤其是在WTO有关规则框架内进行应对准备。要看到所谓“财政补贴”,会被做广义的解释,某些政策也有可能被强拉硬拽到财政补贴范围内。
除了有关贸易规则外,中国
汽车企业还要研究可能出台的技术壁垒政策。博弈一旦开始,欧盟会动用工具箱里的一切工具。
中国政府、产业、企业还应当抓紧时间与欧盟国家的大企业展开沟通,毕竟欧盟国家的大汽车企业才是利益攸关方。中欧汽车产业、企业相互依存度较高。博弈一开,在中国这个巨大汽车市场上的利益,是任何汽车企业难以割舍的。
此外,还应当看到欧盟此时与中国开打新能源汽车之战,实力、底气并不充足。欧盟范围内新能源汽车
产业链存在严重缺失。以新能源汽车电池为例,欧盟汽车企业的主要电池供应商均为中国企业。中国新能源汽车完整的产业链,使中国汽车产业、
企业具有足够的韧性。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