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期货合约的基本面分析
一、豆油供给、需求分析
豆油期货是2006年获批的第二个商品期货品种,于2006年1月9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豆油期货合约的标的物为豆油。豆油是大豆加工的油脂产品的总称,豆油按其加工程度可分为大豆原油和成品大豆油。在我国,大豆原油(也称毛油)主要为工厂的中间产品,目前我国进口大豆油也全部是大豆原油。由于大豆原油具有贸易量大、品质均一、容易储存、与国际现货和期货市场接轨等优势,所以是比较适合进行期货交易的品种。
(一)国际市场
1豆油生产情况
从历史统计数据看,大豆主产国就是豆油的主要生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产国,2004/05年度四个主产国的大豆产量占到世界总量的91%,豆油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7%、17%、16%、17%,四国产量之和占世界豆油总产量的77%。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产量也比较高,占世界总产量的8%。
2进出口情况
    (1)出口情况
在世界豆油总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世界豆油贸易量也不断上升。2004/05年度世界豆油的出口量达到933万吨,较1993/94年度增加193%。其中,阿根廷出口量增长很快,2004/05年度较1993/94年度提高了248%,占世界豆油出口总量中的比例也由30%提高至53%,世界豆油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日益巩固;巴西和美国的出口量也较大,2004/05年度上述两国豆油出口量占世界豆油出口总量的25%和7%。
(2)进口情况
近十年来,世界豆油进口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进口量增加很快,2004/05年度较1993/94年度增加了191%。变化最明显的是印度,在1993/94年度印度的进口量为2.9万吨,2001/02年度则达到135.8万吨,占世界总进口量的19%。中国也是重要的豆油进口国,除2000/01年度和2001/02年度外,中国在1993/94-2004/05年度期间的豆油进口量均占世界豆油进口总量的10%以上,2003/04年度中国豆油进口增加迅猛,较2002/03年度增加了1倍多。
3消费情况
近年来,世界豆油的消费量一直保持着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世界产销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之一。1996/97年度豆油消费量突破了2000万吨之后,2004/05年度豆油消费量提高至3193万吨。欧盟、美国、中国是豆油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二)国内市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大豆榨油的国家,历史已近千年。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豆油生产和消费大国,2004/05年度豆油产量为577万吨,消费量为785万吨。近年来,豆油市场比较活跃,市场价格变动较为剧烈。
1豆油生产情况
(1)豆油生产概况
我国是世界四大豆油生产国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豆油产量增长很快,从不足100万吨上升到目前的500多万吨的水平。
1983-1987年是我国植物油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产销出现缺口,必须依靠进口来缓解国内的供求矛盾。1990年我国政府提高了油脂定购价格,从而刺激了大豆生产和豆油加工业的发展。1993年油料市场放开后,大豆加工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国内豆油产量提高到80-100万吨。随着进口大豆数量的增加,我国可供榨油的大豆数量明显提高,豆油产量增长很快,2004/05年度达到577万吨。
(2)豆油生产分布
我国豆油的生产分布面较广。上个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我国豆油生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等大豆主产区。近年来,南方沿海地区兴建了很多大豆加工厂,它们大多使用进口大豆进行加工,其中江苏、山东、辽宁、广东等四省区是榨油能力最集中的区域。
(3)豆油生产企业
根据2004/05年度的统计数据,我国采用浸出工艺加工大豆的油脂企业有596家,日压榨大豆能力近30万吨,其中,日压榨大豆千吨以上的大型油厂87家,日压榨大豆能力近19.48万吨。除此以外,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小型机榨油厂和油坊,超过2000家。
新款宝马x3报价
2、豆油贸易情况
我国大豆的人均产量较低,豆油供给一直存在缺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豆油进口量逐年增加,1993/94-1997/98年度曾经超过100万吨,而后逐渐稳定,2003/04年度,进口量近300万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豆油出口量很少,近几年,年均出口在5万吨左右。
从豆油进口的主要国家来看,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国豆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国。近几年,我国豆油进口量的90%以上来自这两个国家,而来自美国的豆油进口量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3、豆油流通情况
我国大豆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辽宁、京津、山东、江浙以及广东地区。在实际销售中,多数大豆加工企业会就近销售,辐射范围有限。但在西南地区,由于当地大豆加工企业较少,华东和广东地区的部分豆油会销往这里。
垫片的作用豆油的销售辐射范围主要受到费用的制约,其中运输成本是影响销售费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费用的逐步降低,豆油的销售区域和辐射范围正呈现着稳步扩大的趋势。
由于销售价格越来越透明,中间经销商的利润越来越低,原有的贸易公司正逐渐淡出豆油的流通环节。目前,更多的是大豆加工厂直接将豆油送达终端销售商或用户手中。
4、豆油消费情况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豆油消费量只有100万吨,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豆油消费增长很快,十多年来增长了近6倍,2004/05年度已经达到700多万吨。目前,豆油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植物油品种。
豆油在我国主要用于食用,占总消费量的85%以上,其中烹调用油占绝大部分。豆油在工业和医药方面还有一些用途,但数量不大,一般只占豆油总消费的10-15%左右。食用消费是拉动总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尽管我国豆油产量逐年递增,但跟不上消费的增长速度,供需缺口只能依靠进口来平衡。
二、豆油基本面
1、国内豆油报价最新情况:期货技术调整,现货报价趋稳
进入9月以来,油脂期货市场开始出现技术性调整,冲高回落,不过油脂基本面仍然偏多。现货方面,截止9月7日,沿海地区豆油最新报价维稳,个别地区调降,棕榈油价格稳中略降。
据中国食用油网报道,3家有粮油加工业务的上市公司(西王食品/东凌粮油/金健米业),原材料存货均大减三成以上,反映原材料短缺状况,价格上涨已是必然。对于是否上调产品价格的问题,企业均称“短期内不会上调”,但对短期所指期限,却并无回复。
2、油脂最新供应情况概述
8月份除黑龙江油厂以外,国内规模油厂大豆压榨量482.9万吨,比7月小幅下降,预计9月大豆压榨量基本保持450-480万吨。自7月上旬以来,港口大豆库存量已经由690万~700万吨下滑至目前的600万~610万吨,降幅高达13%,说明在油厂原料库存锐减的背景下,压榨需求回升将令整体大豆商业库存趋于紧俏,诱发豆油价格上涨。
3、发改委约谈及国储动向分析
大豆价格持续上涨使油厂经营压力日益增大,油厂和政府的博弈使限价面临阻力加大,发
辽阳市车辆违章查询
改委的约谈渐露疲态。某粮油批发商透露,像金龙鱼鲁花等品牌食用油批发价一般比较稳定,国家发改委有过告诫,不能随便涨价,但通过层层批发转手后,很难保证零售价格能做到统一,多数经销商都会私自进行价格调整,特别是随着双节临近,食用油价格上涨趋势将会很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储大豆1000万吨左右,豆油库存400万吨左右,国储菜油300万吨左右,2010年收储菜油大约还有40-50万吨的剩余,已近国储存储能力上限,菜油出库可能性较大,需要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抛储消息。
4、市场预计美国大豆库存触36年最低
分析师普遍预计USDA9月报告将微幅调降2012年美国大豆产量预估。调查中,14位分析师平均预测2012/13年度美国大豆年末库存预估在1.09亿蒲式耳,较USDA8月预估的1.15亿低5%。分析师平均预测美豆产量预估在26.57亿蒲式耳的9年低点,较USDA8月预估的26.92亿蒲式耳低1.3%。
5、油粕比价分析
车载gps导航
监测数据显示,当前油粕期现比值均已处于4年多来的历史低位,后期修复的概率正在加大,而诱发比值回归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豆油生产成本抬升对价格的支撑力。按照4650元/吨的豆粕报价和5500元/吨的美豆进口价格计算,豆油的理论成本在10400元/吨左右,且南美9、10月船期豆油到港成本也在10500~10600元/吨,远高于9月初国内四级豆油9950~10050元/吨的集中报价,内外价差大幅倒挂以及理论成本与实际报价的差距,必然引导现货商向上调价。而随着市场心态的明显好转,购销氛围逐渐回暖,这也为调价提供了坚实的条件。
解放汽车图片总体来看,豆粕的持续飙涨令食用油价格被低估,随着豆粕价格逐渐受到政策调控的监视,受油厂压榨利润的驱使,油脂价格可能抬头。然而,从三大油脂自身情况的分析来看,我们认为油脂品种内部走势将有所不同:豆油将成为多头主力、棕榈油在去库存中寻求价值、菜籽油则被动跟随。
三、2012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
  1.有利因素
大众golf进口
  1.1欧洲财政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降低。欧洲财政危机是世界经济最大的风险因素,尽管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并需要充分运用财政、金融等各领域的政策。但目前,欧洲财政危机导致世界金融危机的糟糕局面已得到缓解。
  1.2目前全球实体经济正在逐渐筑底。世界经济复苏所需的条件正在逐渐形成:第一,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通胀压力都已舒缓,个人消费购买力逐渐改善。第二,在通胀压力逐步消退的情况下,美国出台新一轮刺激政策并将超低利率保持到2015年,提振全球金融市场,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进一步实施金融缓和政策的空间也在扩大。第三,与发达国家相比,财政状况较好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为避免增长速度滑坡,开始实施刺激政策。第四,日本大地震和泰国水灾对IT、汽车制造领域生产链的影响逐步消除,灾后重建开始出现大量需求。
  2不利因素
  2.1世界经济复苏节奏将较为缓慢。一是由于发达国家经济正在进行“资产债务平衡表调整”;二是因为众多发达国家、新型经济体国家正处于增长模式的转换和探索阶段,世界经济的复苏节奏将较为缓慢。
  2.2中东、北非局势。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局势等地缘政治学的风险因素仍然存在。中东、北非局势的混乱有可能再次使国际大宗商品行情骤升。如果能源产品价格再次剧涨,将对新兴经济体国家带来极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届时,这些国家在金融政策的取舍上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四、2012年下半年国内宏观经济面分析
虽然政府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是目前国内经济结构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这些措施的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国内的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出口,容易受到国外经济波动的影响,尤其容易受到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对象的欧洲的影响,虽然欧洲危机出现雪崩的概率较低,但只要欧洲经济没有出现转机,我国的出口依然难以得到实质性提升。政府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但是通胀所带来的压力不容忽视。由于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通过提高消费来刺激经济的方式,其效果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