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读后感(一)
《影响力》一书从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六个原则全面阐述了人的社会心理行径,从而为我们寻常的一些“一按就播放”的无意识行为和买卖博弈,政商常用伎俩等行为作了很好的阐述。以下我分别从这六个原则来陈述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互惠原则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可以说古今中外这种尽量以类似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的观念已深深的铭刻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甚至中国儒教倡导的以德报怨更是深化了这种意识!固然好的传统美德,仍需继续发扬光大。无非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有效武器可以被别人加以利用,用于商道政道。若在不伤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好办法!
互惠原理合用于强加的恩惠,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的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甚至可以触发不对等交换,因为亏欠感让人挂怀而且违背互惠原理,接受而试图不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体欢迎的!这很容易给人得寸进尺的机会!现在“服务至上”,这背后就是运用了“互惠原理”人类这一感性的情素,以至于最后都不好意思拒绝商家推荐的东西和服务了。
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有时候也要懂得拒绝对自己无关紧要的东西和服务,果断
地说“不”.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确实赞同就不妨接受它;倘若这一提议别有企图就置之不理。特殊是面对互惠式让步时,别人一开始可能对你提出一个你无法接受的请求,当你拒绝时他再提出一个小的请求,你会因为之前的拒绝而感到有所亏欠,转而从不顺从变成为了顺从,须谨防这样的坑!无非大部份人对这些没有免疫力,有时加以利用可以成就
自己的愿望!
二、承诺和一致
“言而不信不知其可也”,言行一致大多跟个性坚毅,智力出众挂钩,它是逻辑性、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反之则被看成是脑筋混乱、表里不一,甚至是精神有毛病的。承诺和一致原理认为,一旦做出选择或者采取某种立场,我们就会立刻碰到来自内心和外来压力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会千方百计以行动证明之前的决定是正确的。正如之前在电视剧中浮现的场景一样,时常会看到女主角要求男主角对天发誓,这样虽然在观众看来很可笑,但是当你身处发誓一方的立场时就会有彻底不同的感受。因为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
当我们一旦做出艰难的选择,我们自然就会去捍卫这种选择,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也为向大家证明自己做的没错。所以有时候重要的并非选择本身,而是你为了这份选择而去奋斗并最终取得的
成绩。人具有惰性,在面对抉择时时常像鸵鸟一样想尽快把脑袋埋进土里,再也不动脑筋了。所以人们这种不假思索的机械反应往往为某些人所利用,他们可以慢慢从你身边的人入手,让你做出对他们的承诺,再以他们的需求来向你们索取利益。
承诺可以改变一个人,我们可以用笔写下甚至向众人承诺的方式来逼着自己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比如戒烟戒酒等。承诺会影响行为,相反行为也会影响承诺,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就比如书中讲到的美国学生加入学校兄弟会所需要的地狱周式的严苛入会仪式。虽然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诟病但还是深得会员的认同。能够成功入会的学生对兄弟会有着深深的认同感和惺惺相惜感。毕竟费尽周折才得到某样东西的人,比轻轻松松就得到的人,
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所以想想有些公司招聘弄那末多招聘环节和花腔也是很好地运用了这个道理,让新进员工更具凝结力和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
三、社会认同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为对多数人来说,不少意见都是人云亦云,抱着从众心理把跟自己相似人的意见作为自己的意见而没有深入的去思量,而那些另类却很容易受到排击,他们因为能看透真象而与众不同,这也成为了招封杀的理由!社会认同原理认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特别当我们在特定情形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如果看到别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我们
就会判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现在社会上不少别人有难无人帮忙甚至围观的事件都是因为大家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特殊是在目生人堆里,由于人多而使责任分散,大家见机行事,都不想做出头鸟而导致多元无知效应,最后落得见死不救的惨剧。向相似的人看齐造就了著名的“维特效应”(“维特效应”
年德国大文豪歌德发表了一部小说,名叫《少年维特之烦恼》,指1774
该小说讲的是一个青年失恋而自杀的故事。小说发表后,造成极大的哄动,非但使歌德名声在欧洲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起了摹仿维特自杀的风潮,“维特效应”因此得名。),这是社会认同原理的一个病态例证。这些人根据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动而决定自己怎么做。这也是导致自杀事件遭媒体暴光后,死亡事件增加的原因。包括搞笑片的“罐头笑声”,选秀节目可以买到的“煽情”观众都是社会认同原理的体现。
弄清晰原理后,我们可以反过来为之所用。比如当自己遇到艰难时可以直呼某个人帮忙,这样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为自己赢得时间!
基于交通自杀事故暴光后,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出行方式,让自己乘坐的交通工具跟当地自杀人的交通工具不一样。领导要善于安排体内部条件等。
四、喜好
“爱屋及乌”,现在不少公司借助铺天盖地的名人营销而赚得盆满钵满。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爱慕的人所提出的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感到吃惊。令人吃惊的是,有些我们彻底不认识的人却想出了上百种方法利用这条简单的原理,让我们顺从他们的要求。
在决定是否购买该产品时,社会纽带的影响要比消费者对产品本身好恶强两倍!服务的宗旨就是让消费者喜欢上你这个人,而不只是产品本身,这是粉丝经济和发烧营销的根本。固然让人喜欢你的理由有不少,比如说外表魅力,与他人的相似性,善于恭惟,接触与合作等。研究表明我们会自动给长得好看的人添加一些正面的特点,比如有才华,善良,诚实和聪明等。我们也总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处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我们会下意识地向相似的人做出正面的回应。有时甚至夸张到我们在不认识选举人时会选择名字熟悉的人。
同样的,根据条件反射和关联原理,爱屋及乌的反面是糟糕的消息会让报信人也染上不祥。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讨厌带来坏消息的人,哪怕报消息跟坏消息一点关系也没有。天气预报员就时常成为了气候变幻莫测的替罪羊。
包括饭桌谈生意,体育粉丝关联,把自己的形象跟某些光采的事迹地方相连等都是希翼借助这种积极的联系来提高自己的公共形象,进而达成自己的目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分”,
尽量让身边正能量的东西多起来,因为大家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世界名车标志
五、权威
“跟着权威走”,权威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即使是具有独立思量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作出一些彻底丧失理智的事情来。权威可以从一个人的头衔,衣着,身份标志如名车名牌等来展示。毕竟,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不少情况下,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了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
文中讲到一位教授去酒吧餐馆和目生人闲聊,每当他一说自己是教授,人际交流的气氛即将就变了。前半个小时风趣自然的聊友就像换了个人:他们对他毕恭毕敬,言听计从,乏味透顶。他的看法,先前可能引出一场激烈的讨论,现在却只能带来一串文绉绉的附和。确实头衔除了能让目生人表现得更恭敬,还能让有头衔的那个人在旁人眼里显得更高大。这也是喜好原理的体现吧,头衔越大感觉长得越高大威猛。也难怪那些行骗之人总是把自己打扮的很干净和得体!
因此,要辨别真正的权威,不要被外在的这些蒙蔽了双眼,要学会以知识辨知识,通过自己实践检验来看清本质,况且现在不少砖家时常被拍砖!在还没确定事情真象之前不要盲目跟风!
六、稀缺
“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的稀缺原理会对我们行为的方方面面造成影响,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怖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倘若瑕疵把一样东西变得稀缺了,垃圾也能化身成值钱的宝贝。
商家很会玩弄这种手法,时常人为地创造缺货的现象创造稀缺来使消费者入网。什么大甩卖之类的不少都是噱头而已!究其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