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纠偏
作者:乔欣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2012年第06
        盛夏将至,到商场买空调的消费者愈发多了起来,他们发现,有些型号的空调买了还能拿补贴。这是6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的节能家电补贴政策。根据政策目标,国家将安排360余亿元财政补贴助推节能产品消费,有业内人士指出,该额度比实施了三年的首期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补贴额度的总和还要多。
        统观历年来的财政补贴,资金数量和项目种类的激增趋势告诉人们,财政补贴正在对经济社会进步发挥着良好的作用力,同时前进过程中的客观问题也亟待去解决。
        政策设计与协调
        财政部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3380多亿元资金支持节能减排,加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共同带动社会投入上万亿元。有业内专家指出,要使资金有效落地,科学的政策设计与协调必不可少。
        以屋顶太阳能补贴计划为例,在这之前的补贴,更多发生在生产端,通过补贴鼓励企业生产产品。该计划将补贴的环节转移到消费阶段,补贴鼓励消费者购买产品,再通过市场吸引企业生产,政策的设计方式更加科学,不过其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开发商购买并且安装了设备就可以得到补贴,但是设备虽然装在屋顶上,业主能不能使用却缺乏监管,很多设备因此成了摆设。这为我们提出一个要求,在财政补贴的制度设计上,能不能真正把节能产品的利用做到实处才是最关键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区域财政研究室主任傅志华说。政策设计好,与之配套的指导理念也需要再优化。
        设备闲置无疑是资源的浪费,成因背后体现的是部门之间的协调效果。补贴项目作为国家重视的工作,很多部门都希望参与其中,一旦项目涉及多个部门,而又无法形成部门间良好的协调机制,导致的结果就会是条块分割,也就无法发挥政策应有的效用。
        “节能减排财政补贴政策涉及多个方面和种类,设计和推行政策的基础条件是完善的基本制度,如果相关制度改革不到位,那么很多补贴最后都会流于形式。比如一些能源价格的改革如果不加快步伐,很多补贴的效果都要打折扣。改革过程当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新的矛盾,这时有选择的进行补贴是必要的。傅志华说。
        傅志华认为,此次新政策的出台很大程度上是寄希望于多种政策效果的叠加: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角度看,这是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所决定的必要的政策措施;从节能减排的政策角度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是值得肯定。国家对节能减排很重视,这方面的补贴也很多,效果也不错。不过,如果补贴项目种类过多、过细,效果未必都能充分发挥出来。比如节能汽车补贴,一辆节能汽车3000元的补贴对于部分买车者来说影响有限,一些经销商还往往把正常的促销优惠与政府节能补贴混为一谈,弱化了政府政策的影响力。不过,有这么一项补贴,宣传性的效果还是有的,起码表明了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政府与企业的定位
        在日前公布的首批享受节能补贴的产品目录中,入围企业包括国内知名的一线品牌和地方龙头家电企业。看着这份目录,不少人觉得这和之前家电下乡时的企业目录有着几分相似,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首当其冲,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却难以入围。一份目录,提醒了人们思考在政府与企业的补贴关系中,政府的补贴思维该如何定位的现实问题。
        这种定位思维的直观体现,是补贴政策的门槛制定。傅志华指出,以节能减排领域的补贴为例,很多政策设计时要求一个项目的节能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后才有资格享受补贴,这对
于大企业来说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小企业本身一个项目的节能量就不是很大,所以常常被挡在政策门槛外,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当财政补贴一边倒式入了大企业的口袋时,就形成了市场公平环境的不平等,于是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技术性汽车节能补贴政策纠偏。去年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下发了一项关于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选择了包括北京、深圳、重庆、杭州、贵阳等在内的8个城市进行试点,提出以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城市为平台,加大各项资源的整合力度,包括一些中小企业项目,过去以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为单位申报,不够已有政策的门槛,如今可以以城市及行业为整体,进行整合,综合申请一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