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3期
2016年6月东莞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23No.3
Jun.2016
收稿日期:2016-03-28
东莞汽车
基金项目:2014年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1819039)。
作者简介:谢靖飞(1990—),男,广东肇庆人,东莞理工学院2012级化工卓越班学生。
*通讯作者:郭兵(1981—),男,河南南阳人,讲师,主要从事纳米和多孔材料科学、电化学和电极材料、衍射晶体学和电子显微表
征研究。
特斯拉电源管理系统和快速充电技术的研究综述
谢靖飞谢泽川郭一祺吴福慧郭兵*
(东莞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摘要:特斯拉电动车的核心是其先进的锂电池成组技术及其电池管理系统,由此实现了续航里程和安全
性的飞跃。特斯拉采用工业化程度高、相对成熟的电池组单元。其技术优势在于:稳定可靠、动力性能卓越,续航里程最高可达480km 。这有助于解决续航焦虑问题,也对快速充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特斯拉
Model S 电动汽车最大的电池容量为85kWh ,由7000多颗18650电池提供电量支持。如此大的电池容量,必
须有更快的充电速度与之相匹配。对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和快速充电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展望未来电
动汽车技术的前景。
关键词:特斯拉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快速充电技术
中图分类号:TQ433.4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12(2016)03-0083-07
特斯拉汽车的成功在于其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锂离子电池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小型便携电子设备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因为它表现出多方面的技术优势。但是,将锂离子电池扩展到电动汽车等大型动力设备时却遇到了障碍。公认的事实是:在大电流放电时,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大打折扣;即锂离子电池不适合作为大型设备的动力电池,除非开发新型电极材料以提高大电流放电能力。当时普遍认为,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问题,在于研发新型电极材料,以及由此构筑全新的动力电池系统。然而这种观念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延缓了电动汽车行业前进的步伐,因为寻全新的革命性的替代型电极材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汽车厂商对发展纯电动汽车持观望的态度:他们一方面关注新型电池材料的研发,另一方面仍将大部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传统燃油汽车上,也有一些厂商大力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后者的目标在于在燃油汽车上实现节油,而不是用纯电动汽车完全替代燃油汽车。
特斯拉以其独特的思维,开辟了电动汽车的市场化之路;它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新型电池的研发上,而是采用性能稳定可靠、已经通过市场考验的普通18650型电芯,通过先进的电源管理,将电池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实现行业的突破。目前,特斯拉成为市场化最为成功的电动汽车,也无可争议的成为电动汽车的代表。
1特斯拉电池管理系统概述
特斯拉的电源系统采用分级管理,以第一款电动汽车Roadster 跑车为例,其电源系统,如图1所示[2]:
1)69节电池构成一个Brick ,每个Brick 中的电池全部并联;
2)9个Brick 构成一个Sheet ,每个Sheet 中的9个Brick 串联;
3)11个Sheet 再串联,构成整个电池包;
计算:69ˑ9ˑ11=6831。整个电池包的输出电压达到375V 。在电池包中,Sheet 是最小的可更换DOI:10.16002/jki.10090312.2016.03.017
84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
单元。如果系统检测到某颗电池出了问题,只要将包含这颗电池的Sheet进行更换。对于每一个层级都要进行监控,于是每颗电芯的两端均设置有保险丝,一旦这颗电芯过热或电流过大则立刻融断,断开输出。每个Brick的两端、每个Sheet的两端也都设置有保险丝,一旦电流过大则立刻融断。仅仅有保险丝还不够,在每个Sheet的层面上,均设置有BMB(Battery Monitor Board,即电池监控面板),用以监控Sheet内的每个Brick的电压,温度以及整个Sheet的输出电压。在电池包层面,设置有BSM(Battery System Monitor,电池监控系统),用以监控整个电池包的工作环境,包括电流、电压、温度、湿度、
方位、烟雾等。在车辆层面,设置有VSM(Vehicle System Monitor,整车监测系统),用以监控BSM。
图1特斯拉电池包组装示意图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3]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池组工作在安全的环境区间,提供车辆控制所需信息,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响应处理,并根据环境温度、电池状态及车辆需求等决定电池的充放电功率等。BMS的主要功能有电池参数监测、电池状态估计、在线故障诊断、充电控制、自动均衡、热管理等。本文主要讨论电池的充电控制问题。
在特斯拉的专利中[4]有很多奇妙的设计,比如下面这个把风能变成电能的专利设计,如图2所示。通过这套装置,可以把行驶中、迎面而来的风能转化成电能,然后“回充”进电池内储存起来。
图2特斯拉的风能转换装置示意图
2独特的充电插头
特斯拉充电的设计也非常与众不同。电动汽车行业对充电抢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充电使用前,
第3期谢靖飞,等:特斯拉电源管理系统和快速充电技术的研究综述85
要经过100多项测试,包括防风、防沙、防水、防寒、耐热等各项性能,还要经受耐腐蚀测试,各项性能都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因为充电连接口一旦漏电,很可能就会危及生命安全。
在电动汽车充电时,人们希望充电时间越短越好———如果能像燃油汽车开进加油站瞬时完成能量补给是最理想的效果。但是对于电池组来说,短时间内完成巨大的充电容量,会导致温度急剧上升,这是非常危险的。现在特斯拉开发的超级充电桩,20min可以充进一半的电量(可行驶超过200km),80 min就可以把电量充满,这种充电速度,是别的电动汽车望尘莫及的。
特斯拉是如何能做到这些的呢?特别设计的充电,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充电内置感应器,可以感应车内电池状态的变化,但这远远不是全部。
图3特斯拉充电
这种快速充电过程,是特斯拉核心技术的缩影:当使用超级充电桩充电时,充电内置的感应器会随时检测车内电池的温度变化,如果电池温度过高,充电就立即发出信号,减低充电强度,使电池温度降低;同时,电池板内的冷却系统,也同步做出相应的反应使冷却力度加强。也就是说,充电好像是长着“神经”一样,能感知车内电池的温度变化,并能根据电池温度高低,自动调节充电强度。即这个看似简单的充电过程,是充电、电池冷却系统、以及充电桩的电流高度协同工作的结果。
特斯拉在美国的300项核心专利,绝大多数都是关于电池冷却系统,充电模式,还有电池板结构,总之
都与电源管理有关,这也是特斯拉技术最核心的部分。
每辆特斯拉的几千颗电池在各个层面都内置了感应器和芯片,即时监控电池的状态变化,遇到意外情况,能在几毫秒内关闭电池;充电也内置感应器,能和车内的电池管理系统形成“良好互动”。基于这样的技术优势,特斯拉联合创始人J.B.Strubal信心满满地说,未来特斯拉的充电时间可以减少到5 10min[5]。
3充电方法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可以划分为普通充电,快速充电以及机械充电[6]。其中,普通充电方法包含恒流恒压充电、变电流间歇充电;快速充电方法则包括:脉冲充电和智能充电;而所谓的机械充电并不是真的充电,而是电池组的快速更换。
恒流恒压充电方法一般分为预充电、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三个阶段[7],是一种经典的充电方法,首先采用恒流方式充电,然后采用恒压方式充电,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但是这种方法无法消除强烈的电池极化,充电效率较低。
变电流间歇充电:在限定电池最高充电电压情况下,采用电流分段减小的间歇方式对电池充电,增大充电电流、缩短充电时间,这种方法充分利用电池自身的特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入很大的容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池的循环寿命,但充电后期,充电速度仍然较慢。
脉冲充电:颠覆了传统方式对最佳充电曲线的限制,一般采用大电流脉冲式充电,停冲间歇消除电池极化现象。但是为了保证电池温度不至于过高,前期的恒流充电电流一般较小,速度仍然比较慢。
智能充电:采用智能控制算法,根据电池状态自动跟踪电池的最佳充电电流曲线,电池温度变化
86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
小、充电时间短,但是对于算法的设计和测量精度要求较高。
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控制充电电流接近最佳充电曲线能够提高充电效率、减小对电池的损害[8]。同时在保证电池寿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提高充电电流、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消除电池极化,以加快充电速度。
特斯拉为Model S提供多种充电方式,最低充电功率也达到10kW,这意味着普通的家用电源根本无法满足其充电需要。于是,特斯拉发明了一系列用于快速充电的优化方法及装置。可变电流充电系统是特斯拉独创的快速充电方式,它采用三段式充电[9],以最快的速度把电池完全充满。最快时,相当于3秒充满6芯笔记本电池。
第一阶段:小电流预充电。接通电源后检查电池状态,如果每颗电池的端电压小于最低充电门限电压2.5V,说明电池已存在一定程度的过放;此时如果立刻进行大电流充电会破坏电池内部的化学材料。系
统会选择0.1C的倍率进行涓流预充电,让电池的化学特性逐渐恢复,电压慢慢提高,当电池电压达到门限电压后,进入下一个充电阶段。
第二阶段:分段恒流充电。当电池电压介于最低门限电压与上限电压(4.2V左右)之间时,采用分段恒流方法对电池充电。首先以较大电流充电,此时电池电压迅速上升,然后一段时间后适当减小充电电流继续充电,经过多次分段减小的恒流充电之后,电压将达到上限(4.2V左右),而且容量接近80%,此时分段恒流充电结束。
第三阶段:大电流脉冲充电。在电池的电压达到上限值以后,电池内部的极化逐渐增强,此时采用1C倍率的大电流脉冲式充电。大电流脉冲使电池电压迅速上升,停冲期则为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提供了缓冲,将极化降到最低,使紧随的下个脉冲得以顺利进行,随着脉冲充电的进行,电池逐渐被充满。虽然并非连续的全时充电,但是由于充电电流增大,相比于传统的分段式充电,充电效率大大提高。
特斯拉还申请了电池充电时间优化的专利。在外接电源能量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为电池系统充电,而能量充足时,再兼顾其他附属机构(如电池冷却系统)的用电需要[10]。
4充电途径
为了保持顺利获得充电,目前特斯拉提供三种充电途径:移动充电包、高能充电桩和超级充电桩[11]。
所谓移动充电包,就是一条充电线,使用普通的家用电源插口进行,比较方便,但这种方式的充电速度非常缓慢。美国本土电压是110V,每小时充入的电量可以让汽车行驶16km左右。
如果用户有固定车位,可以选择特斯拉的Wall Connector高能充电桩,它在单充电模式下最大输出为240V/40A,充电速度比普通家用接口速度更快,每小时充入的电量可以让Model S续航46km。而在双充电模式下可以输出240V/80A,每小时充电保证行驶93km。所谓双充电模式,就是两个充电单元,其中一个是原车自带,另外一个则需要用户付费选装。它的作用和效果很简单,就是增加了一个充电通道,充电速度提升为原来的两倍,这比普通电源插座快得多了,基本一个晚上就能将车辆充满电。
第三种充电方式是公共超级充电桩。超级充电桩输出电压为380V,电流接近200A,每小时充电供给续航350km。每个充电站的输出电流都是恒定的,只有一辆车充电时,它可以享受充电站70%的电流额度;当充电的车辆数量增加时,电流会平均分配到每辆车上。充电速度可能下降到每小时充电续航96km左右。
目前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代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充电技术。特斯拉承诺,用户将永久获得免费充电的服务。随着特斯拉充电技术的更新换代,充电速度变得更快,充电时间相对之前减少了30%,充满一半的电量只需20min,这一充电速度是普通电动车的20倍。而一辆60kWh电池组的Model S充满电可以续航368km。
除了自营的快速服务站外(提供120kW直流电),特斯拉还采用所谓“机械充电”来解决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也就是90s快速更换电池组。这项技术2014年12月首次开放对外运营,首个更换电池站点在洛杉矶到旧金山的某处公路旁投入使用。
第3期谢靖飞,等:特斯拉电源管理系统和快速充电技术的研究综述87
具体操作如下:当Model S 在充电站停稳,地底下的一扇门开启,从下面升起一个升降台将Model S 车底下那块巨大的电池包上的39颗固定螺丝解开,再把这个重达590kg 处于低电状态的电池包从地底下运走,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充满电的电池包,然后重复以上动作快速安装。整个过程仅需90s 。其中,所有涉及到的机械运作都是靠液压或电力驱动。尽管有许多优点,但这种机械充电模式在应用层面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技术,而是管理,其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电池与电动汽车的标准化、充电站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电池包的流通管理等。
5无线充电技术
虽然充电技术已经处于领先,但特斯拉并没有止步于此。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包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在行驶的路上进行充电。无线充电技术在未来大有作为。这种灵活的移动充电方案或许将成为解决当今电动汽车面临的“续航焦虑”问题的最终选择。
图4无线充电装置
由美国业者Evatran 开发的Plugless 无线充电系统,采用电感(Inductive )技术为车辆进行无线充电;它们的思路是在车辆底盘安装转接器Vehicle Adaptor ,当它与装置在地面的平台Parking Pad 对准
时,充电系统就被唤醒,并自动透过功率水平与Level 2充电器相当的气隙(Air Gap )传送能量[12],如
图所示。
除了为特斯拉Model S 后驱车型提供无线充电设备,Plugless 还向Model S 四驱车型提供适配的无线充电方案。Plugless 的感应电力系统可以在10cm 距离的情况下实现无线充电。充电功率7.2kW ,相当于充电一小时行驶32km 。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当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大致分为三种:1)已应用于消费
类电子产品等的电池感应方式;2)可向数米外供电的磁共振方式;3)低成本的微波方式[13]。
表1无线充电方式方式
电磁感应磁共振微波充电原理
为线圈提供交流电并产生磁场,磁力线穿过与之分离一定距离的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并对外输出电流与电磁感应相同。只是充电与接收部分使用同一共振周波,可将阻抗限制至最低值并使传送距离增大充电与接收过程,均采用微波/2.45GHz 使用频率范围/Hz
22K 13.56M    2.45G 输出功率/kW
3011传送距离/mm
1004001000充电效率/%929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