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被国际上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就会兴旺起来,势必是旅游发展的排浪式消费阶段;当达到3000美元时,就会出现到周边国家旅游的热潮;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更多地追求周游世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被人们称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到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超过汽车、钢铁、军火、石油等传统产业,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旅游产品属于文化产品或精神产品,它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正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体育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一样,旅游活动必然会导致旅游文化的形成。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全方位展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国际旅游活动将更加频繁。这不仅会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推动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而且也必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本文就旅游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旅游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旅游文化则是华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优秀的文明成果。旅游这种有着悠久历史并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而不断发展兴盛的事业,吸引着日益增多的人类成员投入相当可观的时间精力、兴趣财力,因此,它不仅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而且也是社会的精神文明产物。
(一)旅游文化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9世纪40年代后,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和德国人贝德克首次组织了游客到异地景点去观光,因此,他们被公认为近代旅游业的创始人。从那时起,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就开始了这样一种活动:走出家门,拥向景点进行观光活动。这即是旅游的雏形。世界旅游组织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平时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并活动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目的不应是从访问地获取报酬。”旅游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根结底,离不开“行、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它们都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说有人说,旅游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
我们知道,旅游文化既是人类固有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包括人们在旅游活动中
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旅游文化,是通过旅游这一特殊的生活方式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欲望而形成的综合性现代文化现象,或说是通过对异国异地的文化消费而形成的现代特殊生活方式。旅游文化是传递文化的文化,渗透在旅游活动、旅游设施、旅游观念的方方面面。诚如美国学者麦金托什所说:“旅游文化实际上概括旅游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此来了解彼此间的生活和思想。因此,旅游是促进国际间文化合作的重要途径。反过来说,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又是吸引游客的基本保证。”①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业无论是其外形还是内涵,只要突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才能吸引广大旅游者,才会产生旅游消费和经济活动。对每个进入风景旅游区的人来说,在享受和观光的同时,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消费,很大程度是进行一种文化产品的消费。因此说,没有文化特点,就没有旅游业。文化必须有载体,一个景区、一座文物、一个游览点就是一个载体。旅游业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功能。因此,文化是支撑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的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先后经历了外事接待型、事业型、产业型三个发展历程。从1949年10月份,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厦门华侨服务社成立,标志着有名有实的中国旅游业的
汽车旅行一个开端。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间,中国旅游是作为外事活动的一个部分,是为政治服务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经济功能。当时,人们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旅游属于奢侈消费。尽管如此,出游的愿望人皆有之。只是生活条件不允许,经济基础不具备。由于囊中羞涩,人们只能望画兴叹、梦游各地……只有少部分人公出时顺便游览一下名山大川、历史名城。
有人说,旅游最能反映20多年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改革开发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时尚的一种理念,就是不但要勤奋工作,而且要享受生活,这是现代化文明对人们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影响。旅游让人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品位和享受。“全世界每天有5亿人旅游,中国人也应当获得这种享受!”②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1978年以来,在的旅游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恢复和重建各种文物、古迹外,厚重的文化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空间;2000年国务院又批准实行旅游黄金周和机关工作人员带薪休假制度,这如同给旅游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国以飞快的速度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展了本国的旅游业。到2002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9800万人次,是1978年的54倍;其中外国人1375万人次,是1978年的60倍;旅游外汇收入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04亿美元,是1978年78倍;国内旅游人
数达到8.7亿人次,因为1978年没有统计数字,是1990年的23倍;国内旅游呈快速增长,仅2002年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僵国出游人数累计达到2.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5亿元,占国内旅游收入的22%;2002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530亿元人民币,是1990年的15.7倍。③世界旅游理事会主席鲍姆加藤高度评价说::“中国是世界旅游者最向往的目的地之一,除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一优势外,中国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如果2003年中国旅游需求增长速度上升至世界第一位,我们并不惊讶。”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也赞叹说:“中国旅游业持续调整增长超出所有人的预料,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④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是人们生活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的消费领域。据调查资料显示,全世界消费排在第一位的是住房,第二位的是食品,第三位即是旅游。预计到2006年,旅游消费应该占总消费的12%。世界旅游组织1997年1月土耳其会议提出《旅游业:2020年前瞻》报告的结论之一:到2020年,全世界将有16亿人次外国旅游,是现在的3倍;结论之二:每年国际花费是2.1万亿美元,全世界每天平均有50亿美元花费在国际旅游上,是目前的4-5倍,这充分证明,旅游业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
(二)发展和弘扬旅游文化旨在为精神文明服务
第一,发展旅游文化事业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文化消费,它所购买的是文化产品和精神产品,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享受娱悦,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旅游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脉相承、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并行不悖的。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旅游文化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基础工程,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旅游文化就是建设精神文明。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和弘扬旅游文化,增强旅游者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民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旅游文化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发展旅游文化事业是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客观需要。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住房、汽车、电信、旅游、环保等领域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对促进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要完善政策,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从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及发达国家的经济史来看,无疑旅游产业会是经济的增长点,因而它被称为朝阳产业。旅游作为关联度大的产业,其着眼于决不能仅仅放在观光旅游的景点上,许多地区往往忽略了这一问题。泰国的经验足可为我们借鉴,他们在交通、住宿压价、保本经营的同时,在购物上增加
了大旺收入。据调查,中国每一位旅游者在泰国的购物消费平均为3000元人民币。在韩国、泰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不景气的同时,都把旅游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其旅游内容的重点也都是各自特殊的文化特。这充分说明,重视旅游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在国民经济中会起到增长点的作用。
第三,发展旅游文化事业,为广大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活质量不仅仅是用物质财富的拥有量来度量,而且金属制造生活环境、精神状态、生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因此,发展旅游文化必须坚持以提高人民众生活质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目标,把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要求贯穿其中,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亿万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文化“精品”,丰富人们的旅游生活,提升人们外出旅游的质量和文化品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