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
游
学
概
论
教
案
第一章 旅游概述
重点:旅游的定义、构成、旅游的分类
难点:旅游的本质与属性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概念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旅”和“游”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概念。 旅,即旅行。《周易正义》:“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旅。”游,即游览。古文中有“息焉游焉”一语,还有“谓闲暇无事于之游”。
可见,旅游即旅行游览,是旅行和游览二者结合的活动。
二、旅游概念的类型
1.“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亨泽克尔和克雷夫两位学者提出,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
联合会”采用,该组织英文缩写为AIEST):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详解:艾斯特定义把旅游看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现象,既包括旅游者的活动,又包括由旅游活动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该定义具有以下特点:
反映了旅游内涵的综合性;
指出了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强调了旅游目的的非经济性(非就业性)。
2.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简称WTO)1991年6月加拿大渥太华会议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3.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中的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它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李天元,李天元,南开大学教授,旅游管理专家,市场营销专家。
主要论着:《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学》
4.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谢彦君,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着名旅游学专家,国内旅游学术界着名学者。
主要论着:《基础旅游学》。
按照李天元、谢彦君的定义,今天数量众多商务、公务、会议及事务性外出访问旅游都没有包括在内,而现代旅游实践和旅游统计中却是包含了上述活动的。
备注:
旅游一词作为一般日常用语,其含义不包括以商务为代表的事务性外出活动。但在旅游研究中,差旅事务性活动应纳入旅游概念的范畴,因为:
● 差旅期间几乎都伴有参观或游览活动
● 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把因事来访者的消费纳入旅游收入账户
● 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都将事务性来访者纳入旅游者的统计范畴
综合定义: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长住地前往异地的旅行和暂时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PPT p.10,第一节结束)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山东安徽两省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中吉两国四地争当“李白故里”引出 第二节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一、旅游的基本属性
旅游的消费属性
旅游的休闲属性
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的经济属性
旅游的社会属性
(一)消费属性
1.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而非生产行为
生产和消费是人类活动对立统一的两大领域。生产是对生活资料的创造和积累,消费则是对生产成果的耗用。在大众旅游活动过程中,必然性地将涉及到食、宿、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每一要素的发生,显然都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
汽车旅行
2.旅游消费与日常消费不同
由于旅游本身的特征,旅游消费与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存在许多差异
3.旅游消费和日常消费的区别
划分维度 | 旅游消费 | 日常消费 |
时间维度 | 间歇性消费 | 连续性消费 |
行为方式 | 消费额度大,非理性消费多 | 比较理性,精打细算 |
购买方式 | 较高层次,大部分是精神享受,追求精神上的愉悦 | 低层次购买行为,以满足物质需求为主 |
例子:旅游活动与超市购物
(二)休闲属性
● 旅游活动是一种休闲体验
从主观上来讲,人们外出旅游旨在借助各种休闲活动来调节原有的程式化生活。在旅游观览与体验过程中,自然天放的随意性和畅神自娱的目的性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短暂地进入一种相对自由状态,没有了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也无须劳作,真正达到了“身”与“心”的双重休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