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商品在国内高价销售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作者:刘益星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4年第03
        201310月《第一财经日报》连续报道,称星巴克在中国暴利,售价是物料成本的10倍。也就是说,一杯物料成本2.6元左右的星巴克美式咖啡,在中国的售价在25元左右,这个报道引起了大量的争议。实际上像星巴克存在的问题在进口名表、电子产品等高价消费的例子枚不胜数,比比皆是。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在中国的销售价格要远高于国外呢?这种差价的存在对我国消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同一商品国内外价格差过大对我国的消极影响
        201310月,随着反垄断调查的进一步扩大,进口汽车的售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一款奥迪Q7,在加拿大仅需修刹车皮8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6万元,在美国6万多美元,约合人民币也不到40万元,该汽车进口到中国后在国内售价却超过100万元;同样,奔驰350在国内报价139.8万元,而在海外零售价仅为56万元左右,差价达2倍以上。然而,在我国市场上,
同种商品价高海马2两厢现象不仅仅局限于汽车领域:一升德国牧牌(Muh东风标志408)牛奶,在德国超市售价为0.65欧元(一欧元约合8.5元人民币),在中国最高可卖到3.5欧元;一双在中国生产的耐克篮球鞋,国内售价高出国外售价top gear 20季500多元;一杯能在美国街头随意买到的哈根达斯仅需要宝来1.6手动6元,而国内却得花费29……这样的例子枚不胜数,比比皆是。
        (一)国内消费者开支增加,使我国居民福利受损
        国外商品在中国国内价差过大,等于国民花费更高的成本,得到的是相对较低的使用价值;或者说若想得到同样商品的使用价值,国民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同样的商品,在我国国内居民消费需要支出更多的费用,相比较同样商品价格较低的国家,国内居民在此类商品消费开支增加,居民福利受损。经过调查分析,中外价格差显著主要表现在生活资料、进口名牌产品和服务等非贸易资料方面。当前我国已在国内生产总值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且以厢式货车3.4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但伴随着经济增长应该出现的居民福利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并未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进口商品价格过高,而出口商品价格较低,贸易条件恶化形成了贸易支付的转移,将我国经济增长的福利转移到国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价格生活资料反而使我国居民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