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二五”期间
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人民众基本出行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北京积极落实各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各项政策、措施,地面公共交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展望“十二五”,我们对继续大力发展地面公共交通,缓解道路拥堵,努力为广大市民众提供方便、快捷出行服务也做了深入思考。
一、“十一五”期间地面公共交通的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在筹办、举办奥运会过程中,公共交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公益性定位进一步明确,公交优先政策进一步落实,以公交集团公司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2005年相比,截止到2010年末,公交集团从业人员由9.45万人人增长到11.2万人,增长18.5%;公共电汽车由17695辆增加到20508辆,增长15.9%;公交线路由
574条增加到北京市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管理信息系统678条,增长18.1%;年总客运量由43.56亿人次增加到48.4亿人次,日均1345万人次,增长11%。
几年来,公交集团公司在保证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先后实施了十六批次线网优化工作,共计开辟线路193条,撤削重复线路86条,调整150条,延长线路营业时间522条(次)。市区减少重复线路长度1707公里,重复设站3632个;解决了80余处路段有路无车,线网覆盖增加183公里,方便了700余个小区的居民出行。
五年来,公交车质车况明显改善。公交集团公司淘汰、报废老旧公共电汽车13556辆,更新17870辆,欧Ⅲ以上排放水平的环保公交车达20064部。车辆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大幅提高。在车辆规模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公共电汽车中途故障由日均179次下降到13.68次,减少92%;故障频率由2.27次/万公里下降到1.46次/万公里,减少36%。公交吸引力显著增强。2010年上半年,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为39.3%,比2005年的29.8%增长9.5%。
虽然“十一五”期间公交集团公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实现北京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国外先进水平也仍有相当距离。主要表现为:
一是公交集团公司的中长期宏观发展规划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目前,公交集团公司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众出行需要,进一步明晰了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每年都制定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发展目标,但尚未制定具有较高战略性、较强指导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交通行动计划》、《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年—2020年)》的颁布,特别是未来几年城市“疏堵工程”各项措施的实施,集团公司迫切需要根据自身基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市民出行的远景需求,统筹制定一个中长期的宏观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和利用政策、经济、规划等各方面资源,引导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为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经济的出行服务。
二是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人民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公共交通“质”和“量”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同时,随着公交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通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车辆技术、GPS系统、调度指挥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公交集团公司亟需创新发展思路,进一步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破解与企业发展、市民出行需求不相适应的环节和难题,大力引进、培养一大批懂公交业务、有实践经验、具真才实学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通过提升广大员工的整
体技能和素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三是公交集团公司线路线网布局与结构需进一步完善。地面公交吸引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快捷性不足。目前,公交快线尚未形成网络,快线速度和服务标准需进一步完善。公交快线日均运送123万人次,仅占全日客运量的13%,运输效率无法满足市民需求。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新城、城乡结合部和远郊乡镇公交线网仍存在空白区,众出行不便。另外,公交线路在城市中心区重复程度仍较高,加之道路拥堵和站台资源不足,造成运营秩序不够稳定,对城市交通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是公交集团公司工资增长机制不完善,职工工资水平低,经营发展压力很大。近年来,公交集团加大减人增效力度,有效控制人工成本,劳动生产效率已达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但职工收入水平仍然不高。2006年以前员工流失率曾达到60%。由于历史欠账,员工工资基数低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员工工资水平的呼声比较强烈。同时,公交运营成本、价格严重背离,财政补贴和企业资金压力大。截至2010年9月末,公交集团公共电汽车业务累计亏损31.5亿元。另外,企业新增车辆没有资金来源,累计贷款130多亿元,每年需支付利息6-7 亿元,负担很重。
五是公交设施用地严重不足,企业发展受限。首先是公交场站数量不足。按照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标准,公交集团现有运营车辆应配备场站用地506公顷。截止到2009年底,公交集团公司场站比标准占地面积少19.2%。同时,临时场站比例大,不确定因素多,运营成本逐年增加迅速。其次,场站布局结构不合理。公交集团公司85%的运营线路在市中心城区,而市中心城区场站仅占17%。车辆保修场地严重缺失,造成无效和空驶公里大幅增加,仅2009年就达2597万公里。再次,因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工作难度很大,公交线路进小区受到制约,乘客换乘距离长,出行不便,部分中途站站台高峰期间候车拥挤现象严重。
六是公交专用道不足,公交车运营效率低。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以连接线为主,相互间断,没有构成完善的快速公交网络。随着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城区拥堵地段和时间不断增加,由此带来公交运营效率逐年降低。2008年地面公交运营效率为16.2公里/小时,2009年为15.3公里/小时,2010年为14.1公里/小时。这造成乘客出行时间过长、车辆运营效率降低、运行不稳定、实际发车间隔加大等问题。
二、对“十二五”期间地面公交发展的思考
“十二五”期间是全面落实首都“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交通”行动计划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开局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体系,是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唯一出路。
一是“十二五”期间,为缓解城市拥堵,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政府将全力打造“公交城市”,加大公交优先政策的推行力度,充分发挥地面公交的重要作用。这为地面公交更好地服务百姓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二是“十二五”期间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时期。随着北京城市化推进、环渤海经济区域发展和北京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城市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对公共交通的需求稳步增长。这为地面公共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交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仅满足于有车乘坐,更要求公共交通快捷、方便、舒适、安全。对此我们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四是随着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60万辆以及不断增长的趋势,道路资源将日益紧张,地面
公交的运营速度和运营效率也将受到很大影响。这对今后一段时期地面公共交通如何与其他交通出行方式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是随着地铁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面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的不同特点将带来出行比例与结构的变化。地面公交如何应对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主动地构建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相互依托、衔接配合、和谐运转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将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十二五”期间,地面公共交通要适应首都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市民出行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文公交、科技公交、绿公交”发展思路,围绕“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交通为主体”的定位,继续优化调整线网结构,完善线网通达覆盖,进一步均衡市、郊区运力,重点提高公交运送速度,从而提高公交吸引力、增加出行分担率,促进城市交通协调发展。
(一)全面加强企业管理,进一步优化线路线网结构,切实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公交车辆安全运行,实现“建设人民众满意公交”目标。
十二五期间,公交集团公司要充分把握北京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调整的重点,配合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和运营计划,构建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覆盖中心城、新城、乡镇的公共(电)汽车服务网络,进一步方便广大市民出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