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经过数千年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民族艺术智慧,形成了鲜明的民族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人文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具有特殊的美育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审美修养的提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心与乐的相通相融,追求音响的虚淡空灵,讲究韵味的深邃悠长。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
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如箫、筝、笛等民族独奏乐器因其清丽婉转的音特点,适于表现悠闲淡泊的审美情致。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剧种,其唱腔唱词、伴奏乐器、服饰舞美等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活动也都渗透着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如蒙古族音乐的悠扬高亢、维吾尔族音乐的热情奔放、侗族大歌的委婉质朴。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审美修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理想人格的养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好的音乐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涵养性情,对社会精神风尚也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建立和维护社会统一、宜人的法定秩序,最终实现社会的“大治”。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这种品格与文人雅士的精神志向息息相通,因而修习古琴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留下了如《高山流水》《广陵散》《阳关三叠》等大量优秀作品。传统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与优秀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产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励精神,温润心灵,进而培养起对人类、自然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理想人格的养成。
    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某种文化在观念、心理和行为上的认可、接受和融入,它可以使人们在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方面达成一致,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都是最重要、最有生命力的文化认同内容。我国的传统音乐如同浩瀚的海洋,单就民间音乐而言,56个民族保存了丰富的歌种、乐种、曲种、剧种等,而每个种类又有多种多样的乐器以及乐队组合、唱法和奏法等表现形式,现已收集到的民间歌曲有约30万首,器乐曲约200种,这些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大量文人音乐、宫廷音乐与宗庙祭祀乐等音乐资源。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摘编自许冰《传统音乐教育如何传承“乐感”文化》)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B.学习传统音乐,在心与乐的相通相融中增强对音乐的感悟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C.文化认同就是人们对本国传统文化在观念、心理和行为上的认可、接受和融入。
    D.中国传统音乐指各民族的民间歌种、乐种、曲种、剧种等及其多样的表现形式。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首段从国家、民族的高度指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是全文立论的背景。
    B.文章在总体上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音乐特殊的美育价值。
    C.文章列举民族乐器的音特点和地方剧种的唱腔唱词,论证了传统音乐博大精深。
    D.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传统音乐的美育价值,逻辑上是逐层深入的。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既有助于学校美育教育,也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活动都渗透着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内涵。
    C.《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古曲在今天仍然可以发挥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涵养性情的作用。
    D.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懂音乐的人往往比不懂音乐的人道德水平高,人生态度更积极乐观。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为了开展我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1965年9月,开始组建卫星设计院。“东方红一号”经历了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研制阶段,科技人员们艰苦奋斗,策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1970年4月1日,两颗“东方红一号”卫星、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运抵我国西北的酒泉发射场。1970年4月24日10点,运载火箭1、2、3级工作正常,卫星与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准确入轨。
    (节选自《历史上的今天》,2003年8月《人民网》)
    材料二:
    预计到,我国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实现全球区域覆盖,并且国内精度达到2.5米。这是3月20日,在北斗航天集团挂牌仪式暨“北斗沙龙”论坛上,有关部门对外发布的。与会专家认为,北斗卫星与数据挖掘、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相融合,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截至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16颗卫星,覆盖亚太区域。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目前已经启动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以增强信息修正误差,实现米、分米甚至厘米级的服务,可以给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是国内导航企业弯道超车的一个机会。同时阐明了北斗产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难。一方面是生产企业众多,有1000多家企业在生产同类型产品,芯片层面的竞争也处于白热化,产品标准不统一。另一方面,各地北斗产业园蜂拥而建,北斗成为圈钱圈地的名头。因此,他提出,北斗产品开发企业要转变理念,要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信息产业转变,要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服务。
    (节选自李新玲《北斗导航将实现全球覆盖》,2015年3月《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住、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援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北斗系统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国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北斗系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北斗系统用户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节选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3月北斗网)
    材料四:
北斗星汽车论坛
    12月1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双星”再次成功发射两颗“北斗星”,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至此,北斗三号全球系统24颗中国地球轨道卫星全部成功发射。
    美国《福布斯》杂志称,北斗导航系统不会止步于中国,它将专注于东南亚、非洲和东欧的市场。并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相比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系统将为自动驾驶汽车、农业和关键基础设施管理等领域提供更高级别的准确性。
    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以北斗系统为核心驱动力,由亚太地区逐步拓展到“一带一路”区域,最终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应用服务。如今,中国北斗系统提供了基本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和国内双向短报文通信服务。全球组网完毕后,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与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此外,还将提供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和国际搜救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