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汽车业的影响浅析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产业的全球化,集中体现在寡头企业的出现,产业链的全球化配置两个方面。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汽车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生产跨国化、金融一体化、贸易全球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正在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汽车产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国际汽车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汽车企业面对的市场规模变大,产业竞争的全球化特征加剧;零部件以及原材料市场范围的扩大,厂商在全球平台上建立零部件采购和供应体系;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跨国企业的投资提供了便利;贸易自由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使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障碍降低。
汽车产业的全球化,集中体现在两个显著的特征上,一是是巨型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二汽车产业链的日益全球化。
一、世界汽车产业的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的形成
1. 世界汽车市场的寡头企业的出现
全球化推动了跨国公司之间的联合兼并与战略联盟的形成。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汽车产业资产重组、并购联合来势凶猛,汽车跨国战略联盟己成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流。1998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宣布合并,揭开了重组浪潮的序幕。这次重组呈现出了两个重要趋势:一是跨国界、跨地区的重组与联合,特别是汽车工业先进国家之间的重组;二是重组集中发生在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之间,重组的规模也远远超过以往。
经过重组,原来世界上有20多家独立的大型整车制造公司,兼并重组的结果是组合成六家跨国企业集团,他们是通用集团、福特集团、丰田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雷诺·日产集团和大众集团,每一集团的生产能力在500万辆以上。除此以外还保留3家原有的独立的企业,
即本田、标致、宝马。目前这几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的近80%。人们把这次浪潮后形成的世界汽车产业的新格局称为”6+ 3”。
在整车厂家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的同时,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联合兼并也在强势展开。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的10年间,世界汽车零部件公司的营业额翻了一番,但企业数量却从3万家减至不足1万家。
2. 寡头竞争对世界汽车产业的影响
汽车企业在全球的大规模重组实质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并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往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生产高度集中,进入壁垒增大。经过重组形成的”6+3”汽车集团生产着世界80%以上的汽车,控制着大部分资金、技术和市场,使较小的企业难以生存。寡头垄断企业全的产生,严重制约新企业的产生。
技术创新能力成为跨国公司竞争取胜的关键。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实质上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是技术创新的竞争。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加大了资本投入,并把主攻方向从实施精益生产
、提高规模效益转达向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对汽车工业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提升。围绕安全、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采用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开发研制新车型,占领技术制高点。
汽车时尚 汽车跨国集团的进入促使发展中国家汽车市场份额逐渐扩大,争夺新兴市场已成为跨国战略重点和利益增长点。发展中国家汽车市场在全球整个市场中的份额将不断扩大。为了争夺新兴的战略增长点,跨国汽车公司近年来都加大了对这些地区的市场开拓力度,纷纷投巨资进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己经展开,后发国家已基本丧失了建立独立完整汽车产业体系的时机和能力。
二、世界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配置
1. 世界汽车产业链的形成
随着全球化经营己成跨国生产的方向性战略,国际汽车产业链全球化配置加快,产业链中主要环节的分布,不再局限于一国的地理范围,而是日趋立足于全球平台操作。汽车无国界生产己成为现实,新型合作关系日趋明显。汽车全球化涉及生产、销售服务、采购和技术开发
等诸多领域,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国际汽车工业广泛采用平台战略、零部件全球采购、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等产业链整合方式,使新产品开发费用和工作量部分转嫁到零部件供应商,风险共担,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产品通用化程度,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大幅度降低成本。此外,超精细生产方式、全球化的销售战略和今后服务也成为时尚,汽车厂商和供应商的新型伙伴关系以及与销售商一体化的关系日趋紧密。
2. 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性配置对世界汽车产业的影响
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性配置导致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增加。零部件工业全球资源的再配置不仅提高了规模经济水平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规模效益,显著降低了成本,而且导致整车和零部件工业分工模式发生重要变化。
促进企业内部技术和组织结构的变革,实施平台共享战略。所谓平台共享战略,就是越来越多的车型共用一组基础部件,其核心是更充分地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最大可能地减少基础部件品种,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实现零部件共享。零部件更大规模的生产和全球范围采购,客观上要求整车生产企业内部实施平台共享战略。
汽车产品日益具备全球性特征。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国际化产品。在日、美、欧等国家地区,人们甚至很难说清楚在这里制造的汽车属于哪个”国籍”,例如车身在德国制造,但发动机、变速箱或其他部件就可能从其他国家(地区)进口。这种”混血”车的大量涌现使汽车”国籍”的地理概念逐步淡化并破除,汽车品牌的”某国制造”概念正被”某公司创造”所替代。
汽车设计与研发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为使开发的产品更符合当地市场的需要和更便于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及技术淘汰,并与”市场和用户在哪里,就把工厂建到哪里,就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战略相配套,许多跨国公司将技术开发机构扩散到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 王月锋. 全球经济下的跨国公司研究, 集团经济研究, 2006-8.
[2] 周治平. 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特点,宏观经济管理,200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