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建设必要性
汽车类专业带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实际教学中,要保证教学与实践的一致,学生所学的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让学生毕业之后,快速完成从学习到工作的角转换和岗位匹配,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汽车类专业学生在企业的成长周期。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现实的因素影响:
1、实训设备使用繁琐
传统的实训设备存在操作繁琐、容易损坏、维修维护成本高昂等缺点。除了教学本身的准备以外,老师和学生都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设备怎么用,有效教学时间大打折扣,因此,实训教具的教学效率和使用率都不高。
2、一对多模式拖累教学成果
共享汽车怎么用
汽车专业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比如: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需进行大量的实战型训练,传统实训室工位有限,学生缺少一对一实训的机会和条件,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真正训练和强化,影响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新能源汽车涉及高压,有潜在的危险性,在不熟练如何操作的前提下,很难放手让学生亲自到实车体验;而且汽车教学设备本身的采购、维修、保养、管理、更新的成本很高,不能实现每个学生随时都有技能训练的机会。
4、职院校在汽车类专业大部分教学中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足,专业技能得不到充分训练,很难培养出无缝对接企业、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中心的智能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实战仿真环境,并使学生通过虚拟的操作,掌握汽车发动机机构拆装和诊断、电控系统检修等规范和标准流程,在学中做、做中觉、觉中悟,打通理论与实践的瓶颈,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实训的机会和效率,以此大幅缩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时间。
(-)项目建设可行性
1、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顺应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符合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据交通部门统计,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每年飞速增长,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汽车人才队伍已经不能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一定时期内,汽车类专业人才仍将属于紧缺人才。
2、据省交通厅行业数据统计,未来三年内全省汽车行业各类维修、服务及管理岗位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需要大量相关技能的人才。因此,汽车类专业面临快速发展的社会空间。
3、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已构建出一支爱岗敬业、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初步建设完成汽车实训基地,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教学、专业管理和专业培训水平。
4、随着现代汽车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汽车类专业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从事汽车行业人员的素质、技术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更高层次、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加迫切。
5、在本地区的同类职业院校中,本校汽车类专业的硬件条件被同行所公认,与同类职校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能够为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动力与支持。
6、学院对汽车类专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多年来坚持将汽车类专业作为发展前景广阔、就业率高的重点专业来建设,在资金、场地、招生诸方面均予以倾斜支持。
综上所述,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是必要可行的,能够顺利实施,并将对本地区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繁荣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带动相关产业链。
四、建设思路
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是基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基础条件补充建设,服务于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下游整车与服务领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基于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以实物教学实践为核心,补充虚拟仿真技术的教学应用,能够形成专业优质资源集约化,大大降低资源重复建设投入,有利于教学公平和优质数字仿真资源的最大范围共享和利用。
建设虚拟仿真线上平台打造,将突破地域限制,营造专业教学、实训、技术交流环境,通过
资源共享和专业运营,可辐射多个专业、多个学校、多个地区,进一步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吸引专业技术企业、团队,共同开发设计,为院校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带来的强电、高压操作对教学实训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发展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安全的必然保障。新能源汽车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应用资源,需要灵活设计教学硬件和仿真软件的使用场景,为专业教学的提供“实战”仿真环境,并通过平台运行,打破区域限制,发展翻转课堂、泛在学习、混合学习等教学新模式探究。基于虚拟仿真操作、知识技能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在“学中做、做中觉、觉中悟”中,打通理论与实践的瓶颈;规范化标准操作流程;强化职业素养培养;提升实践经验;提高实训的机会和效率;以此大幅缩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时间。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集结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设理念:“前沿引领、数据驱动、优势聚集、突出特”
(-)前沿引领,构建立体化知识技能体系
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教学应用,以承担的市、校级教科研项目为依托,建设面向新能源汽车专业,打造新能源、新技术方向的国内先进虚拟仿真示范性实训基地,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拓展教学形式、模式创新。将教研成果转化为实训教学资源和实训教学项目。实现专业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降低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抽象性,形象化知识点和记忆点,把握“以实为主,虚拟为辅”的建设要求,围绕“构建理论•虚拟仿真•现场实践”闭式循环的软硬交替混合学习方式,形成独具特的虚拟仿真教学体系。
立足于新能源汽车专业,培养从事新能源汽车检修和销售服务、辅助设计研发以及新能源汽车后市产服务等工作岗位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理论与实践、室内与现场、教学与科研的“三结合”基础上,以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基础理论、虚拟仿真实训、现场实践操作三个训练层次为核心,建立多个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块,探索并有效实施桌面式虚拟实训、沉浸式仿真训练、混合式互动实训、增强式互动实训四种实训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二)数据驱动,赋能助力专业教学改革
在实训教学中积极探索各种类型的教学方式,将动画模拟、虚拟仿真、远程实践、实训实践
优化组合,融入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丰富教学方式,营造开放性实践学习、原理认知、技能实训环境。力求将虚拟仿真基地建设成为“共建共享、互融互通、易建易扩”的开放性、可复用、能借鉴、易推广的综合示范性平台。注重实训过程数据积累,个性化考核评估,碎片化知识技能指导,数据驱动教学诊断,实现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考核评价。探索使用新型工作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结合虚拟仿真技能实训及信息化资源,采用虚实环境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创新和教法改革。
(三)优势聚集,校企共研,多方合作
开放平台接入接口,集中优势仿真企业共同开发建设。汇集行业职业专家、学校汽车专业教研团队、产业企业等各方的优质资源、核心力量,共同设计并构建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探索新能源汽车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方法的新途径。协同学院技艺技能创新平台,突破传统教学、传承模式,开展教、学、研交流活动,特教学模式推广。
(四)突出特,打造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环境
坚持“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有创新”的专业建设原则,以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建设共享优质实训教学资源为核心,依托AR/VR仿真教学实训软件、互动教学资源、智能硬件设备等智慧平台与内容资源,实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学习空间、评价方式等进行一体化改造提升,实现教学空间与教育理念、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双向促进,建立虚拟实训环境,全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训、自主创新,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虚实结合的教学实训体系。
三、建设目标
(-)整体目标
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共建共享优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建设集专业教学、自主实训等功能于一体的虚拟仿真学习、实训交流平台。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大数据、云技术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积极探索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落地的实训教学应用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升教学质量,带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的改革;共享虚拟实训和远程控制虚拟实训,提升教学能力,拓展实践领
域,丰富教学内容,降低成本和风险,开展绿教学实验项目;发挥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作用,吸引更多社会学习者使用,提升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具体目标
1、建设虚拟仿真技能实训线下实训基地:基于先进虚拟仿真技术应用,涵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沉浸式体验、数字交互等多种交互形式虚拟仿真实训硬件,营造基于实训实践为基础的一体化仿真实训空间。打造“理■虚-实”一体化教学环境,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优势互补。打通线上线下、理论课堂与实操课堂界限,利用信息化数字载体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坚持共享开放的原则,将虚拟仿真引入课堂教学,串联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兴趣为宗旨,营造职业虚拟仿真教学模式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