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配件名称
引擎系统(Automotive Engine System) 燃烧室:活塞到达上死点后其顶部与汽缸盖之间的空间,燃料即在此室燃烧。压缩比:活塞在下死点的汽缸之总容积除以活塞在上死点的总容积(燃烧室容积),所得的值就称为压缩比。
连杆:引擎中连接曲轴与活塞的连接杆。
冷却系统:可藉冷却剂的循环,将多余的热量移出引擎,以防止过热的系统。在水冷式的引擎中,包括水套、水泵、水箱及节温器。
曲轴箱:引擎下部,为曲轴运转的地方,包括汽缸体的下部和油底壳。曲轴:引擎的主要旋转机件,装上连杆后,可承接连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变成循环(旋转)运动。
曲轴齿轮:装在曲轴前端的齿轮或键齿轮,通常用来代动凸轮轴齿轮,链条或齿状皮带。
汽缸体:引擎的基本结构,引擎所有的零附件都装在该机件上,包括引擎汽缸及曲轴箱的上半部。
汽缸盖:引擎的盖子及封闭汽缺的机件,包括水套和汽门及冷却片。爆震:为火焰的撞击或爆声,在火花点火引擎的燃烧室内,因为压过的空气燃料混合气会自燃,于是使部份未燃的混合气产生二次点火(在火星塞点火之后),因而发出了爆声。
排气量:在引擎的某一循环运作中,能将全部空气及混合气送入所有汽缸的能力,也是指一个活塞从一个行程运作至另一行程所能排的体积。引擎:一种能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一种可将燃料燃烧产生机械动力的装置;有时可视为一种发动机。
风扇皮带:一种由曲轴带动的皮带,其主要目的是带动引擎风扇和水泵。浮筒油面高度:化油器浮筒室内,浮筒浮起而顶住针阀,堵住进油口,使油不再流入浮筒室时,油面的高度。
四行程引擎:进气、压缩、动力、排气四个行程。四个行程调一完整的循环。
垫片:用纸、橡皮片或铜片制成,放在两平面之间以加强密封的材料。齿轮润滑油:一种可润滑齿轮的机油,通常为SAE90号机油。热控制阀:在引擎排气歧管中一种节温操作阀门,可在引擎未达正常工作温度之前,将废气的热导入进气歧管。
敲击:随引擎速度出现的金属撞击声,通常是因轴承松脱或磨损所产生。主轴承:引擎内支撑曲轴的轴承。汽车底盘配件
歧管压力:涡轮增压器运作时位于进气歧管内的压力。
歧管真空:指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即汽缸在进气行程中所产生的真空。油底壳:位于引擎下部:可拆装,并将由轴箱密封做为贮油槽的外壳。机油滤清器:一种在机油通过时便可将污物滤下的装置。
1
机油泵:在润滑系统中,可迫使机油自油底壳送到引擎运动件的装置。爆声:
引擎在加速时所产生的爆震现象,此因点火正时提前太多或燃料的辛烷值过低所致。
活塞:一种装在汽缸内活动的机件,能在压力改变时接受或传递动力。就引擎
而言是指在汽缸内上下滑动,并藉助连杆,迫使曲轴旋转的圆形机件。活塞梢:一种管状的金属块,可将活塞或连杆连接。
活塞环:崁入活塞槽沟的环,分为两种:压缩环和机油环。压缩环可用来密封燃烧室内的压缩空气;机油环则用来刮除汽缸上多余的机油。压力水箱盖:一种附有阀门的水箱盖,可使冷却系统在压力下,保持较高或更有效率的温度。
散热器:冷却系统中,可将热气自冷却器消除的装置,亦即吸收引擎过热的冷却液,并将低温冷却液送到引擎的装置。
火星塞:为两电极及一绝缘体组合而成,可供引擎汽函火花点火的一种零件。火花测试:一种点火系统的快速检查方法。先将高压线的金属端接近汽函盖6mm 处,而后起动引擎,检查火花发生的情形。
增压器:引擎进气系统内,将进入的空气或空气燃油混合比加以压力的泵。如此增加可燃的燃油量,而增进引擎动力。
节温器:为一自动调温装置,通常含有感温组件,借着膨胀或冷缩来开启、关掉空气、气体或液体的流动。
涡轮增压器:藉引擎排气所驱动的一种增压器,马力通常可增25~30%。二行程循:二行程循环引擎,其燃油进入、压缩、燃烧与排气陆续发生在两活塞行程之间。
汽门间隙:OHC引擎中,摇臂与汽门杆顶的间隙。汽门机构中,关闭的汽门之间隙。
汽门正时:配合活塞位置使汽门开或关的正时。
汽门机构:引擎的汽门操值机构,从凸轮轴至汽门的机件包括在内。减震器:与引震曲轴相接的装置,用来抗衡曲轴的扭转振动(即曲轴受汽缸点火的冲击力而扭动的现象)。
废汽门:涡轮增压器中的控制装置,可限制压力升高,以避免引擎和滑轮增压器的损坏。
水套:指汽缸体和汽缸盖的内外壳间之空间,冷却液即在其间循环。水泵:在冷却系统中,水泵的作用使冷却液在引擎水套和水箱之间不断循环。悬吊系统
钢板弹簧:扁平长方形的钢板呈弯曲形,以数片迭成的底盘用弹簧,一端以梢子安装在吊架上,另一端使用吊耳连接到大梁上,使弹簧能伸缩。目前适用于中大型的货卡车上。
2
圈状弹簧:此弹簧为独立式悬吊装置使用最多之弹簧,以弹簧钢卷成螺旋状。扭杆弹簧:扭杆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使用臂与车轮连接,车轮上下跳动时使扭杆扭转,以扭转弹力来吸收震动,构造简单占位置小,适合小型车使用,但材质要佳。
平稳杆:平稳杆属横向装置于车架与控制臂之间,其功用可减少悬吊系统的移动及车身摇摆,尤其汽车转弯时,因离心力作用,会使车身发生倾斜,此杆抗衡扭力的作用足以减轻汽车偏外的程度。
避震器:避震器的需求是由于弹簧不能马上稳定下来,也就是说弹簧被压缩再放开以后,它会持续一段时间又伸又缩,所以避震器可以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乘坐舒适。
前悬吊:前悬吊系统使前轮可以上下移动并吸收路面震动,但是也须使车轮能左右摆动,以便汽车转向。除大货卡车外,大多的车辆已普遍采用独立式悬吊装置,左右轮互相无关系,为独立动作。
后悬吊:一般车辆后悬吊系统会采用钢板弹簧,或螺旋弹簧,但现今的轿车为使乘坐舒适,亦采用独立悬吊系,与前悬吊系相同,可以使四个轮子各自独立,为减少轮胎磨损及行驶稳定,需作后轮定位。
自动水平控制装置:自动水平控制系统为专门应付汽车后部荷重的改变,没有自动水平控制的汽车若在后部加重,汽车后部就会下沈,则会改变汽车的操纵特性,使头灯上扬。
剎车系统
主剎车系统:汽车行驶时常用之剎车都是脚操作,故又称脚剎车(Foot Brake)。驾驶人踩下剎车踏板后即由机械或液压将剎车力传到车轮之制动装置使产生磨擦作用。
驻车剎车系统:驻车剎车又称手剎车,为汽车停驻时,防止车辆滑行之制动装置。一般有装在传动轴之中间制动式,及直接控制后轮制动式两种。剎车总泵及剎车分泵:油压剎车的主要配合部份,其上面有储蓄剎车油的槽池,下方是汽缸内配有活塞。活塞是在缸内受剎车踏板再经推杆起作用,将缸内的剎车油压至各轮分缸,亦是油压剎车装置,配置在各车轮内的制动缸。动力剎车器:以引擎真空及油压操纵Booster等作用补助剎车力量的剎车。剎车来令:剎车蹄片上的制动表面所张贴的摩擦材料,一般大型汽车是以铆钉固定,而小型车则用粘剂加压张贴之。
剎车蹄片:受剎车凸轮或推杆的作用量被推向外展开压制剎车鼓,而起制动作用的配件,其形状似如半月形。
鼓式剎车:由剎车底板、剎车分泵、剎车蹄片等有关连杆、弹簧、梢钉、剎车鼓所组成。目前仅普通采用于后轮。
碟式剎车:使用金属块(碟)而不用鼓轮,在剎车碟的两边都有一平坦的剎车
3
蹄,当剎车总泵来的油压压送到分缸,使剎车蹄向剎车碟夹住,以达到剎紧的效果,目前已普遍用于前轮,有的高级车装置四轮碟式剎车,其优点是作用灵敏,散热良好,不必调整剎车间隙,保养容易。
剎车油:液压剎车系统所使用的液体称为剎车油,它必须不起化学作用,不受高温的影响,对金属及橡胶不会产生腐蚀、软化、膨胀之影响,目前所采用的有DOT3、DOT4、DOT5。
车体
总长:自前保险杆至车尾最末端之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