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
加快培育创新力量
抢抓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深化科技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聚焦“五个千亿级”产业,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汽车、笔电、智能终端等有优势产业企业组建面向行业共性基础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开发的研究院,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围绕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创新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制定扶持本土科技企业的政策,积极培育本土科技企业。落实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科技企业,
营造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环境,重点培育和引进研发能力强、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产品生产企业。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集聚以高新技
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型企业。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5000家,高成长性企业200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全覆盖。
培育产学研融合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实施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制定有利于高端研发资源及研发环节集聚辐射的扶持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一流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来渝北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长安等领军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旗舰型新型研发机构。支持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同企业共建新型研究机构,发展一批科教融合机构,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共享科技成果。支持科研机构市场化转型,提升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加快建设西部地区最大的5G智能硬件检测基地,在新材料、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充分发挥西部科技金融路演中心作用,建设一批新兴孵化和加速平台,打造渝北自有产业孵化品牌。优化完善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和体制机制,提升现有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大力支持高端研发机构与渝北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或建立
联合研究中心,在智慧医疗、新型节能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开放式、国际化创新平台,打造成为重庆市一流创新资源聚集高地、科技创新示范高地、新兴产业孵化高地、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高地。围绕软件信息、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物联网、
生物医药、绿建筑等重点产业的重大技术进行攻关,抓好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持现有众创平台提档升级,加大孵化能力考核力度,逐步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园区”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到2025年,全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350家。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推进临空人才高地建设,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打造临空人才高地。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人才需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体系,用好用活青年人才成长驿站,造就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集聚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发挥人力资源产业园和西部人力资源博览会的作用,汇聚八方人力,助力临空产
业发展。强化“五个千亿级”产业集人力支持,出台高端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创新、聚集作用,持续推进大师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和认评力度。扎实做好国家级、市级技能大赛的推荐服务工作,打造区级竞赛基地,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搭建技能人才交流平台。加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
队伍。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择优推荐优秀人才、优秀项目参评市级、国家级人才和项目扶持。进一步构建常规性公开招聘、公开选聘为主体,即时性考核招聘为补充,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优秀毕业生高校现场招聘、基层紧缺实用人才招聘为特的公开招聘制度体系。
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强科教结合和企业实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加快打造成人尽其才、贤毕至的区域性人才高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人才队伍发展基金,针对科技人才培养重点工作及薄弱环节,给予积极的财政支持。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长期稳定支持机制,鼓励驻区高校、职校围绕我区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健康发展。
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推动人才评价导向改革,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从技能培训、奖金奖励、名誉奖励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和激励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和劳动者来渝北创业就业。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大优秀人才奖励力度,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通过股权和期权奖励方式,实施更大力度的自主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建立创新创业人才梯度奖励机制,完善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增加对创新创业企业及自主创新人才的奖励。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吸纳,细化人才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
重庆汽车网完善科技创新制度机制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优化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落实“军令状”和“揭榜挂帅”等制度。充分依托长安系、OPPO、再升科技等科技龙头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充分发挥临空优势,高质量打造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多宝湖公园智慧新城等平台,吸引全球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入驻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