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
(2009—2020)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本版本由魏帅领整理提供,仅供交流参考,版权归原单位所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5号)精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促进河南省汽车产业结构升级和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作为2009—2012年产业调整振兴的实施方案,并为2020年前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省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我省生产各类汽车整车、改装车14.3万辆,摩托车173万辆,三轮汽车、低速货车25万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77亿元,比2005年增加2.45倍,年均增长51.1%,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公路客车、高档皮卡和专用半挂车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同行业首位,转向器总成、减振器总成、传动轴总成等10多种零部件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以郑州宇通、郑州日产等整车企业和新航集团、中轴集团、中原内配等零部件企业为代表的企业体迅速壮大,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高,郑州日产、海马、宇通等汽车产能提升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但是我省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仍然比较明显,特别是产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较低、产业布局分散、区域配套水平不高等问题尤为突出。
(二)发展趋势
1.国际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汽车产业进入新的结构调整期,发展重点从过去的以规模扩张为主,转变为着力提高市场竞争的生存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体呈现以下趋势,一是世界汽车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受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影响,发达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和组装环节将加速向要素成本较低、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市场潜力较大、
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地区转移。继南美之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中东欧地区将成为重点转移地区,产业格局将由日韩、欧洲、美国三足鼎立向日韩平稳增长、欧系快速扩张、美系逐步萎缩、中印迅速崛起方向发展,汽车制造中心、运营中心和研发中心也将随着产业的调整重新布局。二是发达国家仍将占据汽车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依托低成本研发人才优势,中国、印度等新兴汽车制造中心的业务附加值逐步提升,但研发和制造能力仍局限于中低端车型,整车设计、核心部件及模块研发、高档车生产等高附加值业务更加向西欧、北美和日韩地区集中。三是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产业重要发展趋势。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的压力下,世界主要汽车厂商针对各种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争先抢占未来汽车产业的新优势。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插电式电动车和纯电动车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
2.国内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当前,金融危机虽然对世界汽车产业冲击巨大,但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却远远小于发达国家。2008年,我国汽车行业总体继续增长,累计生产934.51万辆,同比增长5.21%,销售938.05万辆,同比增长6.7%。进入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率先回暖,截至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7月底,累计生产710.09万辆,同比增长20.23%,累计销售718.44万辆,同比增长23.38%,产销量连续7个月位居世界首位。
综合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汽车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08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37辆,已经进入了千人保有量从20辆到100辆的高速发展阶段。预计这一阶段在我国将历经15年左右,年均增速接近20%。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的更新需求相比,我国的汽车市场需求表现更为刚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业协会等机构研究表明,2020年之前,汽车产业仍将保持相对高速增长态势,汽车保有量将从目前的6700万辆(含三轮和低速载货汽车)增加到1.5亿辆,需求潜力巨大。二是产品结构将发生较大调整。新能源汽车、小排量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载货车专用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混合动力、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与国外整体处于同一水平,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在乘用车方面,随着我国对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将不断加快,自主品牌、小排量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在客车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更加注重人性化、舒适化、安全性、环保节能和大容量。在载货车方面,随着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细分,向重型和轻型两端分化,并且专用化趋势日益明显。三是中西部汽车市场开始启动。我国汽车市场高增长区域呈现由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趋势,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中西部地区对技术成熟、经济适用的汽车产品需求旺
盛,将成为汽车市场后续发展的重心。同时,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内汽车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和能力都将大大增强。
(三)河南发展汽车产业的基本判断
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看,我省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标志着这个地区开始步入汽车社会,并且汽车产业将进入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期。2008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2800美元,接近3000美元,即将步入汽车社会。东南沿海地区的汽车市场已高速发展近10年,市场增速相对放缓,而包括河南在内的中西部省份汽车市场开始加速发展,将共同构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性市场。我省汽车产业将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从国家产业政策看,河南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经济型微车等方面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为稳定汽车消费,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国家制定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扩大消费需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新的机遇。特别是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汽车动力系统进入转型期,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型汽车成为
国家支持的重要领域。汽车动力系统的电动化和经济适用型汽车成为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为我省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经济型微车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我省自身条件看,发展汽车产业既有比较优势,又有明显劣势。比较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区位市场优势。河南地处中原,位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网络发达,具有物流成本优势,对中西部地区汽车市场的辐射作用日益凸显。经验表明,区域汽车市场的规模首先取决于购买力,随着购买力水平的提高,对市场规模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口规模。目前,我省汽车市场的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5.8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很大。我省将会凭借人口大省的市场优势和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二是局部产业基础优势。我省汽车工业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在大中型客车、专用车、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日产、海马在郑州布局建设节能经济型乘用车生产基地已经展开。三是要素成本优势。我省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
目前在国内乃至区域市场竞争中,河南汽车工业整体处于劣势地位。我省汽车工业起步晚、基础弱,整车产量仅位列全国第20位。特别是周边省份汽车工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湖北、安
徽、山东、江苏、上海、河北、北京、天津以及重庆,已经形成了以大型优势企业为支撑、产品各具特的生产格局。面对竞相发展的竞争态势,在汽车产业大格局已经形成的背景下,由于骨干企业制造体系不完善、研发能力不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需要认真研究发展策略,把后发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
总体上看,河南汽车产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世界和全国范围内的汽车工业正处于新的调整重组期,我省完全可以利用中西部地区汽车市场启动的有利时机,以市场换发展,着力推进汽车工业在我省扎根布点、链式发展,以商务客车、经济型汽车、专用车为突破口,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契机,延伸产业链条,挖掘市场潜力,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使我省汽车产业成为全省工业主导产业和战略支撑产业。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把河南汽车工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支撑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辐射中西部的汽车服务贸易中心。
(二)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抢抓机遇、扬长避短、边路突破、以奇促正”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以专促通、以零促整、以市促产、联合发展的“三促一联”发展路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壮大产业规模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主线,重点发展经济适用型汽车、新能源汽车和专用汽车三大类产品,着力加强零部件产业配套能力,加快推进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和汽车服务贸易中心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新格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中西部汽车制造中心。
(三)主要原则
1.坚持以专促通,通过发展专用车带动普通型汽车发展,推进产业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以提高公路客车、专用车等优势商用车规模,带动发动机、底盘、车桥等关键总成的本地制造,以提高经济适用型汽车等新车型开发能力,促进乘用车发展,形成“一客二专三新”的产品结构。2.坚持以零促整,通过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促进整车生产,形成零部件本地配套优势和整车制造成本优势。大力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带动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围绕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把零部件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大力引进零部件企业,吸引整车
企业本地化布局,形成整车与零部件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新格局。3.坚持以市促产,通过放大市场规模效应促进汽车制造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市场优势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汽车分销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汽车生产性服务业和汽车后市场,实现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相互支撑、互为促进的新局面。4.坚持联合发展,通过最大限度地推进战略合作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推动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要把战略合作作为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积极承接零件产业转移,努力引进整车企业来我省布点生产,壮大企业体。围绕重型车底盘,积极开展与国内外企业的战略联合、重组,努力打造名牌底盘产品,并形成较大生产规模。
(四)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2012年,全省汽车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其中乘用车65万辆、载货汽车12万辆、客车8万辆、专用车15万辆),三轮汽车、低速货车50万辆,摩托车260万辆。2015年,全省汽车整车产能达到120万辆(其中乘用车75万辆、载货汽车15万辆、客车12万辆、专用车18万辆),三轮汽车、低速货车60万辆,摩托车350万辆,郑州百万辆汽车制造中心基本形成。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汽车服务贸易中心。
2.企业发展。2012年,培育5家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宇通集团、郑州日产、海马郑州等3家企业超过200亿元,8家企业进入国内零部件企业100强。2015年,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企业集团达到10家。2020年,形成2至3家营业收入超500亿的大型企业集团。
3.新能源汽车。2012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达到5亿安时,形成5万套动力模块的生产能力,在中原城市启动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2015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达到20亿安时,形成10万套动力模块的生产能力,突破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技术,构建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整车产销量的20%,动力电池技术和规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技术创新。全面提升全省汽车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2012年,全省汽车行业国家级技术中心达到10家。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形成具备车辆耐久、碰撞实验、电子匹配等核心能力的综合性技术中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重点优势领域形成国内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2020年,重点企业具备自主开发行业领先技术的能力。
5.零部件发展。围绕整车和关键总成集聚零部件产业,不断提高零部件的本地配套水平,大力
推进优势零部件产品参与国际化竞争。2012年,围绕优势产品建成3个左右全国知名的零部件生产基地。2015年,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70%以上,零部件骨干企业形成与整车同步开发能力。2020年,汽车产品的主要零部件实现本地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