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任务驱动化教学设计
【摘要】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以汽车发动机机械维护工作过程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发动机机修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设计出6个学习情境。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任务驱动职业能力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本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在“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领域的专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主要教授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结构、原理与检测维修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和汽车维修企业中“发动机机械检修”领域拆装、检测、故障诊断的相关能力要求。同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大修发动机
一、依岗位工作分析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参考汽车维修企业“发动机故障诊断及检修”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各方面能力设置。
通过对柳州本地的汽车4S店、维修企业的走访调研,并召开行业专家的工作分析会,结合目前汽车维修行
业发动机机械维修的职业特
点,针对汽车维修相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确定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程结合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能力要求,遵循“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把维修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职业素养养成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具体表现有: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教学内容与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参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行业许可证考试内容设计课程考核环节。课程教学内容将传统课程体系中的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知识点按照汽车维修企业实际维修工作过程的需求重新进行分解和整合。把相关的知识点解构到若干个学习单元当中。以上汽通用五菱B系列发动机作为主要教学设备,使学生掌握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相关检测维修技能。教学内容的设计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实施教学,理论及实训教学全部在发动机维修实训室进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产性实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劳动态度、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上得到全面提升(见图1)。
二、依据岗位特点设计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和顺序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以发动机机修工作过程为导向、典型工
作任务为载体,引进发动机大修职业标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的改革,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模块化课程。以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B12发动机为训练主体,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设计出6个学习情境(见表1)。
沿着从发动机整体认识→发动机拆装、调整→发动机检修这条由简单到复杂的主线,将发动机检修典型工作任务在B12发动机上组织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完成发动机检修工作任务的全过程,递进式地提高学生的技能。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的内容选择主要是发动机机械系统结构和机械系统故障。按照汽车维修企业实际维修工作过程的需求重新进行分解和整合,按照汽车维修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对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排序,构建了6个学习情境,并在每个学习情境下选取典型、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见表2)。课程内容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内容”的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汽车发动机机修工作中典型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使教学内容能够达到汽车发动机机修岗位职业能力的目标。
三、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B12发动机上进行训练,以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和贯彻教、学、做三者的融合和统一。建议
第一、第二单元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在后面三个学习单元采用案例教学法。为了实现课程学习目标,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每个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24人为宜。每个小班分若干学习小组,形成学习团队,以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团队协作的关系。在每个学习情境,要求学生完成对应的工作页。在有具体操作工作任务的学习单元,建议增加实操考核环节。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汽车发动机机修所需的知识和综合技能,体验岗位工作的艰辛与乐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
四、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核观念
为检验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效果,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任务的自主学习中,必须以过程考核为主,突出对综合能力的考核。
鉴于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等各方面均有要求,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的评价:包括出勤率的检查、学习工作页的日常
检查、日常车间工作纪律评价、安全文明生产的评价。
实践考核: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涉及实际操作项目时,建议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对象包括学习团队及学生个人独立考核。考核评价标准参照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的要求制定。
对于零件名称、作用等简单知识,可采用口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理论知识考核:在课程结束后,采用统一的书面试题,闭卷作答形式考核,考核时间为1~2小时。
实践表明,实施基于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做好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把握好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方法的特点。通过课程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过程性评价更趋于全面合理。同时可使教师掌握、了解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效果与职业素养情况,实现有效监控。
【参考文献】
[1]徐忠根.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