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汽车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置
作者:赵珉
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36
        安全驾驶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财产安全,提高通行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这就要求驾驶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置的能力。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逐渐成为寻常百姓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置随之也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将从影响安全驾驶的因素入手,提出了安全驾驶的几点建议,并对汽车驾驶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安全驾驶 安全检查 车辆状况 应急处置
        中图分类号:U26 文献标识码:A
       
汽车除味        Vehicle's Safe Driving and Emergency Response
        ZHAO Min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mpany, Over (Especially) High-pressure
        Run Maintenance Compan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Abstract Safe driv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maintain road traffic order, prevent and reduce traffic accidents, protecti personal and property safety, improve traffic efficiency. However, the car in motion the process often encounter a variety of emergency situations, which requires the driver must have a certain ability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the car has become the common peopl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transport, emergency vehicles and safe driving along has an impact on families and society as a major problem. This paper will start with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safe driving, safe driving made several suggestions, and finally driving the car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mergency was introduced.
        Key words safety driving; security check;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 emergency response
       
        1 安全驾驶的影响因素
        影响安全驾驶的因素有很多,这其中包括驾驶员的自身素质、车辆条件、道路条件、气候条件等。驾驶员的自身素质是影响安全行车最重要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影响驾驶员的操作行为的生理条件、心理条件、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四个方面,它是安全行车最根本的保证,所以汽车驾驶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安全行车。
        1.1 生理条件与安全驾驶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操纵汽车的驾驶员是通过视、听、触等各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取信息,通过大脑处理并作出判断,再支配四肢来操纵汽车,使汽车按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行驶。而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均发生在刹那之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驾驶员能否尽可能地将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驾驶员是否具有良好的生理状况。
        驾驶员的生理条件主要包括感觉特征和身体状况两个方面。人的感觉特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其中,对于安全行车最重要的是视觉,因为视觉是驾驶员快速准
确地获取外界信息并依此作出判断的最重要的手段。除此以外,驾驶员还必须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灵敏的反应和健康的体质,才能保证安全行车。
        1.2 心理条件与安全驾驶
        安全行车与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驾驶员的心理因素是安全行车的决定因素。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特征,才能保证驾驶过程顺利地、正确地完成,从而保证行车安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驾驶汽车时头脑清醒、判断准确、反应迅速、操作敏捷、行动果断。与此同时,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驾驶员还应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安全地驾驶车辆。
        1.3 车辆条件与安全行车
        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对行车安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转向装置和制动装置的技术状况尤为重要。由于机件的磨损、内部缺陷、受力产生的扭曲、断裂、弯曲等机械损伤,化学物质腐蚀和有害气体等作用,以及材料的老化变质,都会使汽车的技术状况变化,甚至造成故障,从而危及到汽车的安全驾驶。所以,汽车驾驶员应时刻掌握汽车的技术状况,防微杜渐,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排除,保障行车安全。
        1.4 道路条件与安全行车
        道路是道路交通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交通安全的基础。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大约有10%的交通事故是因为道路路况和环境造成的。因此,熟悉和掌握道路条件和对行车的影响,对于行车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在路况条件不好的道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应该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减速行驶,尽量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如何做好安全驾驶
        1)绝不疲劳驾驶。在已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产生的,夜间驾驶时尤其需要注意。在患有疾病或身体状况不佳时,在睡眠不足或长时间连续驾驶时,容易产生疲劳,遇到这类情形时,驾驶员应尽量少驾驶甚至不驾驶。因为出现疲劳时,驾驶员的操作准确性降低,动作协调性遭到破坏,极易造成交通事故,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2)严禁酒后驾驶。酒驾猛如虎,驾驶人员切不要有自己酒量大、少量饮酒没有关系的糊涂意识。因为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可以麻痹神经,当体内的酒精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
其判断能力减弱、反应迟钝、动作失调,严重时还会失去控制能力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驾驶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产生消极的情绪。实践证明,凡是做到安全行车的驾驶员,其心理活动一般是积极的;凡是违章肇事的驾驶员其心理活动必然有消极的因素。所以驾驶员在行车时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养成优良的性格,这样才能保证驾驶过程顺利地、正确地完成,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4)熟悉道路条件。在出行时应提前了解所经过道路,尽量避开高峰时间,在经过交叉路口等交通信号灯排队时,要正确把握车间距离,防止一些猛变道、插队车辆,避免大油门、猛刹车,以免造成追尾、擦挂现象。
        5)保持汽车良好的技术状况,定期做好安全检查,防微杜渐。驾驶人员应该时刻掌握汽车的技术状况,保证汽车的转向装置、制动装置、车轮和轮胎等部件的正常工作。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对行车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驾驶员应认真做好车辆的检查工作。应坚持进行行车前、行车中和行驶后的三检和日常维护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和隐患;与此同时,还应定期进行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使汽车经常保持完好的技术状况,确保行车安全。
        6)严禁超载行驶。汽车超载时,会影响汽车的操纵性能,方向滞重,转向能力变差。长期超载,还会使汽车机件磨损严重而早期损坏,特别是造成一些安全操作部件的突然损坏和实效,会引起严重的事故。因此,驾驶员应避免汽车超载行驶。
        3 汽车驾驶应急处置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各种突发情况时有发生,比如:车轮爆胎、制动抱死或失效、转向失控、撞车或发生火灾等,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规避、减轻或逃生将取决于驾驶员的应急措施是否及时恰当。
        1)保持沉着、清醒和镇定。无论在驾驶过程中出现何种突发事故,驾驶员首先要保持沉着的心态、清醒的头脑、镇定的情绪,切忌惊慌失措,在短暂的瞬间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措施。
        2)减速和控制方向。在行驶时,为了规避和减轻交通事故的程度和损失,最有效的措施是减速、停车和控制方向以及避让障碍物。在不同情况下,控制方向和减速这两方面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车速越低,碰撞损失越小,只有在减速后仍然不可避免地要相撞时,
才能采取转向的避让措施。而发生紧急情况时车速较低,为避开障碍物,在交通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优先考虑方向,规避撞车,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减速或停车。
        3)就轻处置。首先应遵循先人后物的原则,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物的损失无论如何也抵不上人体的伤害,因此,在危及人员伤亡时,宁可损物也不能伤人。与此同时,在危急关头对于事故轻重、利害得失、损失大小的选择,应以避重就轻为处置原则。
       
        参考文献
        [1] 罗凯.汽车学习驾驶员培训教材[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仲良.冷轧退火钢板冲压汽车B柱的有限元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12).
        [3] 叶宏.汽车驾驶全攻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李化林.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M].公路与汽运,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