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苏联间谍炸死张作霖
资料档案 2011-02-16 06:56:06 阅读236 评论3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俄国史学界揭秘皇姑屯事件的最新史料
皇姑屯事件,使中国更深地陷入了二次世界大战的危机之中。西安事变,张学良之所以“兵谏”蒋介石,誓死要抗日,与其父被“日本人”炸死有着直接的关系。
大战结束后,纽伦堡国际法庭上,日本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上校写了《我炸死了张作霖》的自供书,主动坦白所有策划、实行均出自他个人之手。——但是,法庭最后认为证据不足,未予采信——这似乎铁证确凿,无容质疑。
然而,出乎史学家的意料,苏联解体后,克格勃许多绝密档案被曝光。一则新的信息浮出水面:苏联间谍策划、实施了这起爆炸案。真凶并非河本大作,乃是苏联间谍萨尔嫩、埃廷贡、维纳罗夫等人。
三、苏联特工成功暗杀张作霖
为尽快完成克里姆林宫领导人下达的“清除”掉张作霖的密令,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与苏联红军军事情报局开始了紧张的密谋。
在汲取了第一次暗杀未遂的经验教训后,他们把“选才”放到了首位。
“必须选派大智大勇、一击必中的同志,完成这项极为特殊的任务。”时任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局长的缅任斯基对军事情报局局长别尔金及“国外工作处”头目里利瑟尔说道。
经过一段慎密的考核,他们决定仍让 有着丰富的对华情报工作经验的萨尔嫩担任此次行动的负责人,而具体执行人为有“冷面杀手”之称的功勋特工埃廷贡。
后来,为确保此次暗杀行动的成功,总部又增派了一名兵器专家型特工——苏联红军军事情报局三局的维纳罗夫。
埃廷贡,名纳乌姆, 1899 年出生在白俄罗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是由母亲一手拉扯大的。他常说:“我是没有童年的。”
汽车谍报埃廷贡 18 岁时,距家乡很近的彼得堡爆发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他非常欣赏这种用暴力
方式推翻旧政权的行为。可是,他的家乡被帝国主义干涉势力占领了。为了谋生,他不得不辍学到附近的水泥厂去打工。一直到 1918 年 l2 月,苏联红军打败了德国干涉军,并解放了埃廷贡的家乡。
1919 年初,他参加了家乡的工会组织。同年 4 月,工会组织派他到莫斯科学习“苏俄苏维埃教育课程”。他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思想和理论。 9 月,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组织。返回故乡后,埃廷贡被选派到当地布尔什维克党新成立的“特别行动小组”,这种安排改变了埃廷贡一生的命运。
在“特别行动小组”工作一段时间后,埃廷贡又被选派到由捷尔仁斯基担任主席的“全苏俄委员会”,即后来被人们习称的“契卡”。凭着自己的才华与勤奋,埃廷贡加入“契卡”的第二年,就当上了当地“契卡”局的副局长。
被任命为地方“契卡”局副局长后,埃廷贡单独执行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成功地侦破著名的“克罗特”反苏案。在侦破案件过程中,他摧毁了企图“反苏复国”的地下组织——“捍卫祖国与自由联盟”,击毙了该组织的头目—一流亡的沙俄将额奥别尔普特。
1921 年,埃廷贡在参加战斗时负伤住院。 1923 年,他重返“契卡”,接受的第一个秘密任务,就是孤身一人深入到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巴斯吉尔州,剌杀当时的反苏大头目萨科夫。
1923 年,埃廷贡被调到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东方部工作,随后又被派到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所属的军事科学院,从事间谍与特工业务学习。当时,同在该军事科学院学习的学员有许多后来成了著名指挥员,其中包括第二次大战中的苏联红军前线总指挥朱可夫元帅。
1925 年,在军事科学院毕业后,埃廷贡被分配到国家政治保卫局外国部。同年年底,作为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国外工作处”派出的特工,埃廷贡首次来到中国。
他首先以一名商人的身份乘船从海参崴来到上海,然后与苏联驻上海商贸处人员打个招呼,便乘火车来到张作霖控制的北京。在这里,他仍以商人的身份拜访了苏联驻华商务代表,一个月后又乘火车直奔哈尔滨。
哈尔滨当时是苏联安全与情报工作的重点地区,先后有巴果金、拉基金、吉谢廖夫等人指挥这里的苏联特工人员开展反张、反日及反白俄流亡分子的斗争。当埃廷贡从北京来到哈尔滨时,这里的安全情报工作的领导人已经换成了萨尔嫩。
苏俄史学家克拉契蒂与普罗霍罗夫在 (( 苏联情报特工——克格勃》中写道:
正是在中国,埃廷贡做出了至今不被人知又惊天动地的大事,从而开始了他以后更加辉煌的特工生涯。
埃廷贡的特工生涯中,主要 “功绩”有:
—— 1928 年,在萨尔嫩、维纳罗夫等人的参与下,成功地实施了“清除”张作霖的暗杀计划;
—— 1929 年,受苏联国家保卫总局的派遣,乔装打扮深入土耳其 . 与战友一道“清除”了由斯大林亲自下达“暗杀令”的苏联特工反叛头目布留姆金;
—— 1940 年 8 月 20 日,亲自招募并指挥“坚定的斯大林主义者”梅耳卡德尔在墨西哥城成功地“除掉”了反斯大林的苏联著名政治家托洛茨基;
—— 1941 年秋,接受斯大林的密令,与战友维纳罗夫等一道在土耳其实施暗杀德国政界人物冯?潘佩纳的计划。
由于埃廷贡建立的功勋,在他生前,苏共中央、苏联政府及苏联军情部门就给了他众多的荣誉。
在完成暗杀张作霖、托洛茨基等一系列绝密任务后, 1942 年春,埃廷贡被秘密召进克林姆林宫,接受了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加里宁亲自颁发的政府最高勋章——列宁勋章。授勋时,加里宁还代表斯大林向埃廷贡表示:无论发生何种情况,苏维埃政府都将始终关照你及你的家人。”
1945 年,二战结束后,功勋卓著的埃廷贡接受了苏联红军最高勋章——苏沃洛夫勋章,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
因为他在国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骄人业绩, 1951 年 11 月,埃廷贡被任命为苏联 ( 即克格勃前身 ) 第一局 ( 即情报局 ) 副局长。①
在哈尔滨期间,埃廷贡秘密结识了“清除”张作霖行动小组的另一位成员——维纳罗夫。
维纳罗夫,名依万,化名为加夫林洛维奇,代号为“马尔特”。
维纳罗夫于 1896 年 2 月 24 日出生在保加利亚的一个工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6 年加入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人党 ( 即保加利亚共产党的前身 ) ,同年,经过兵器专业知识的培训后,被调到保加利亚共产党兵器监察委员会工作,主要任务是为保加利亚
的革命党人调配武器。
1917 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保加利亚共产党也加快了革命步伐。同年底,维纳罗夫参加了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的准备工作。 1921 年,维纳罗夫在从事地下活动时被捕, 1922 年从狱中逃出,进入苏联境内。
1922 年底,经共产国际“秘密国际联络处”头目皮亚特尼茨基的举荐,维纳罗夫被招募到苏联红军军事情报局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向调配武器,武装那里的特工人员和地下工作者。
1924 年,维纳罗夫接受特工与谍报专业学习,次年 4 月,受命秘密潜回保加利亚,并与战友一道,成功地暗杀了正在索菲亚大教堂做祷告的保加利亚皇帝。
1926 年元月,应苏联红军军事情报局中国站负责人萨尔嫩的请求,具有丰富的兵器及暗杀经验的维纳罗夫被总部派到中国,协助萨尔嫩工作。
维纳岁夫来到中国后,以商人为掩护身份,先是负责苏联武器在中国境内的秘密调配工作,后被总部选派到由萨尔嫩任负责人、埃廷贡任执行人的“清除”张作霖行动小组。
与维纳罗夫同时到达中国的,还有他的妻子、军事情报局密码报务员列别捷娃。在执行“清除”张作霖的任务中,许多绝密电报的收发都由她完成。
1928 年春季,“清除”张作霖特别行动小组成员,陆续地从莫斯科、北京、沈阳等地聚集到了哈尔滨。
乌索夫在《苏联特工在中国一一 20 世纪 20 年代》一书中记述道:1928 春,由从北京来的拉脱维亚人萨尔嫩、保加利亚人维纳罗夫和从莫斯科来的年轻特工埃延贡等人齐聚哈尔滨,组成了一个特别小组。他们以商人为掩护身份,在俄国人列昂尼特 ? 维加德卡开办的罐头食品厂落脚食宿。
该小组的密码报务员为与丈夫维纳罗夫一同从北京赶来的女特工加丽娜 ? 列别捷娃,她的掩
护身份为“哈尔滨远东银行”职员。
后来,这个特别小组的所有成员一下子从哈尔滨消失了。
解密的档案材料证实:考虑到张作霖经常乘火车回奉天的习惯特点,特别行动小组决定把“清除”行动锁定在沈阳,采取中途起爆的方式。由兵器专家维纳罗夫备制,而地点、线路选择则由埃廷贡负责。萨尔嫩负责挑选亚裔特工,做协助及外围工作。
潜入沈阳后,他们聚集到苏联驻奉天领事馆“安乐窝”小楼,举行了秘密的宣誓仪式。其誓词全文为:
我十分珍惜党和祖国对我的信任.党和祖国把我派往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最前线的决定,使自己万分激动。作为党和祖国的儿子,我甘愿牺牲自己,也绝不会暴露秘秘密,出卖组织。我已自己的生命作保证,宣誓:我要永远忠于布尔什维克共产党忠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忠于伟大的苏联人民。
宣誓仪式结束后,他们向莫斯科总部发去密电:一切准备就绪,可随时实施“清除”行动。
莫斯科总部领导人明白:萨尔嫩与埃廷贡等人正在等待暗杀张作霖的最佳时机。于是,他们命令在张作霖身边工作的“线人”,要不失时机地密报张作霖的行踪,以配合萨尔嫩等人的行动。
不久,报务员列别捷娃收到来自莫斯科的密电,上面写道:由于北伐军步步逼进,张作霖正准备撤出北京,返回老家沈阳,并拟实施“满洲独立密约”计划。
张作霖将于近期返回沈阳,这样就可以尽快实施中途起爆方案。埃廷贡不免为此而喜形于。
“请总部说出张作霖返沈的具体日期及所乘的具体交通工具。”萨尔嫩对列别捷娃命令道。
5 月 30 日夜,莫斯科总部发来密电:
张作霖拟在 6 月 3 日从北京站出发,所乘交通工具为火车。你们要缜密行事。
在该密电中,莫斯科又指出:再次提醒你们,在实施“清除”行动时,一定要把人们的视线引导到日本人或南方的蒋介石集团身上,最好能引导到日本人身上。已指示在华的相关媒体,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关于这一点,戈尔巴基迪与普罗霍罗夫在《克格勃下达暗杀令》一书中有如下的解释:之所以选择萨尔嫩再次领导这次“清除”行动,是因为他在满洲地区发展了多名中、俄及其他亚裔的特工人员。这样,在日管区实施行时,由于有这些人的化装参与,就可成功地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日本人的身上。
按照莫斯科总部的要求,特别行动小组紧张而有序地工作起来。
维纳罗夫负责准备。在很短时期内,他就备妥了 120 公斤。
为便于携带和隐藏,他把这 120 公斤分解成 40 个小袋,每个小袋仅重 3 公斤。小袋的外面标上了“洋灰粉”或“涂料粉”的字样。兵器专家出身的特工,干起这种事来,可谓得心应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