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汉字。(9分)
1.段练。2.鞋帖。3.离帽。4.惊慌失措
二、选出合适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7分)
1.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B舷)
2.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守珠待兔)
3.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最喜小儿无赖)
4.加点字用得不正确的一项是:(D冒出水泡)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得不正确的一项是:(C即使雨再大,也阻挡不了解放军战士前进的步伐。)
6.下面的故事,出自《水浒传》的是:(A三打祝家庄)
7.按照朝代顺序,对下列四则历史事件进行排序,正确的是:(B②①④③)
三、按要求进行句子练。(6分)
1.把句子写得具体些:听到这个喜讯,我高兴极了,(听到我被录取了这个喜讯,我高兴极了。)
2.填上合适的歇后语:好朋友XXX从北京旅游回来,送给我一枚香山红叶做成的书签,这可真是“锦上添花”。
3.一个外国学者读了XXX的小说《围城》,想登门拜访。XXX在电话里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鸡呢?”XXX这话的弦外之音是:不要只看到表面,而要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和内涵。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绚丽的彩去描绘,美好的耕耘。
2.课本中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从中领略了祖国名胜古迹的神奇:迎客松有一丛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迎接宾客的到来;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翩翩起舞,让人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经过四年的辛勤努力,XXX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让这部书更加完整和准确,他携带着书稿特地去了都城北京。在北京期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考察历史遗迹。他穿着破衣服,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几年后,他完成了一部新的《国榷》。新的《国榷》共有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和精彩。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因此名垂青史。
1.“四年”和“都城北京”是数据。
2.滴水穿石。
3.运用数据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和有说服力。
4.谈迁为了完成一部新的《国榷》,奔波于北京和郊外,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最终完成了
汽车谍报这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正式的书籍出现了。最初,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简牍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有个成语叫“韦编三绝”,说的是XXX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XXX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XXX给XXX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例如,“缩微胶卷”。它是用照相机把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阅读器放大到原来的大小。实际上,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起,它们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不断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研究的人们。
1.无需画出。
2.韦编三绝。
3.运用数据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和有说服力。
4.介绍了书籍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简牍到现在的缩微图书。现在的书籍不仅品种多,而且越来越小,缩微技术的出现为书籍的保存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1.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和举例的说明方法,目的是强调缩微图书的重要性和普及程度。比如,“这种缩微图书就像是一张张小小的‘名片’,可以方便地携带和保存”;“在图书馆中,这些缩微图书就像是一排排小小的保险柜,为读者提供了便利”。
2.D由“册”到“缩微图书”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