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
No.6,2021SHANGYE JINGJI
Total No.538
第2021年第6期(总第538期)
阮娴静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随着工业4. 0相关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界定工业
4. 0时代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内涵,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的实现同技术创新能力间的关系机制,重点研究创
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的制约机制。
[关键词]工业4. 0;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6-0035-03
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系统核心就是这个行业的技术
产业,它是一个开环系统,具有多重反馈的功能,其路径
为:技术研发,技术产品生产并市场化,市场需求增长与
技术扩散协同,技术创新实践效果得到反馈并进行二次
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创新主体。在产业创新产
业链中,上下游间各个环节都彼此交融,彼此影响。因此,
技术创新机制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就是协同环节上的
利益载体。如果协调效果显著,则对于实现技术创新成果
转化,扩大技术影响力有推动作用,反之,效率低下,导致
资源浪费。而协调效果往往取决于产业所在行业的创新 系统的运行状况。
一、工业4. 0时代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
界定
界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可以尝试从狭义和
广义两个方面进行定义。首先,从狭义角度,对创新能力
进行解读,其指的是技术或工艺产品从研发到成果变现 的能力。创新能力具体体现为通过运用各种资源和综合
力量对产业进行技术创造,以技术知识和产业组织为创 新对象,为产业创新与发展提供“智力”。另外,从广义的
角度来看,创新能力不仅局限于狭义创新能力的定义,同 时还包括对整个产业体系发展状况的关注,比如,新能源
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技术产业成果转化扩散等问题。此外,
基于广义概念思想指导下,一些高校研发部门与政府机
构对创新活动的引领及作用也应被纳入到技术创新能力 的界定当中。而在本文研究中,则主要围绕广义的研究视
角展开,表现在宏观层面,指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 新能源汽车产业,经济,社会,生态等整体系统的带动能
力,且是动态的。
二、工业4. 0时代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的实现
同技术创新能力间的关系机制分析
首先,对机制这个概念的理解,通常是一些本质之间
的互动关系,体现为这些本质间自带条件适应、发生、联
系的过程,从而形成各式各样的外在形式。因此,对机制
展开研究其实就是对其存在条件的分析探索,这样才能 更加准确的研究机制本身。其次,技术产业创新与产业化
升级关系密切,对产业化升级的技术创新的研究大致可 从三方面展开,即创新的外部环境,创新的知识能力,创
新成果变现能力以及带来的扩散效应等。此外,还需对几 个具体事项进行研究:其一,在产业升级中,技术创新机
制是如何影响产业升级?以及在哪个环节影响产业升级?
其二,技术产业创新的实现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
或联系的逻辑关系,但一般侧重于理论层面。最后是对两
者间动态化过程分析。
产业是社会分工不断发展的产物,而技术则属于精
神层面的概念,故对两者讨论不应从相同范畴中展开,同
理,产业化与技术的关系亦是如此。优秀的技术能为产业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产业创新,变革提供支持。另
一方面,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也为技术价值的实现提供了
平台,同时也促进了技术的扩散。技术成果的转化过程就 是技术嵌入产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技术和产品
的研发,生产能力的形成以及产品市场化等几个环节,这
也意味着上下游产业间的结合。换句话说,要实现技术促
进产业化升级的目标,首先需确保产品成果具有理论或
现实价值,能够与市场结合并且能够实现企业开展集约 化生产或产业化布局。
技术创新能够对技术产业化以及产业化升级产生重
[作者简介]阮娴静(1977-),女,湖北襄阳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产业经济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特创新类项目:工业4. 0时代下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汽车时代网(2018WTSCX055).
-35 -
商业经济第2021年第6期SHANGYE JINGJI No.6,2021
要影响。从供给侧角度来看,产业生产中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生产成本的降低,产业技术基础的积淀都得益于技术创新的推动。而在实现产业成果转化而催生出的新产品,将会带动新的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不应仅仅以物质标准来衡量,前一阶段的创新结构会影响到后一阶段的创新活动,
而后续的创新行为又可由前一创新行为派生,两者相互影响。因此,长远看来技术创新会催生新的部门机构,而新的机构又会产生新的机构,最终会促进新型产业的形成。就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原有的传统工业体系,基础设施可以为由技术创新而催生的新产业的扩大提供丰富的资源。
与此同时,技术价值的实现,必然会与市场需求,经济需求产生紧密的联系,这样,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企业需求端产生影响,也会对供应端,即产业下游具有推动促进的作用。显而易见,技术对
整个市场体系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在产业下游,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加明显,影响的范围也更广阔,即便在一些低端落后的传统夕阳技术产业,也为其进行变革改造提供了可能性,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实现其价值。
由此可见,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对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有正向的积极的作用,其影响路径体现为:首先,技术创新促进了技术要素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与此同时,技术要素的生产部门也因此提高了效益,实现了技术价值。其次,生产部门通过生产要素的配置更新换代,不断创造出新的生产要素,新要素间的组合则往往更具活力,更具高效率。在这些部门采用了这些新要素组合之后,由于有了新技术的加入而衍生出新的产业。此外,若新产业的所生产出来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有巨大的需求量,则其相关的部门也会大量的涌现,并产生紧密的联系。另外,我们在关注新产业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也能发挥技术的影响力。而从更高的产业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技术对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质量,促进产业经济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工业4.0时代下产业升级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制约机制分析
从现状来看,技术产业创新成果的转化深深地影响着的产业升级,为了进一步说明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将从低水平产业化和高水平产业化两个阶段进行探讨。对其细分,则分为由研发到产品创新环节为创新转化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为基础阶段,为整个技术产业创新转化提供了核心增长动力。其中,
技术部门和研发机构是初级环节的主体,技术研发机构则为商业企业注入新技术。在转化过程中,技术要素是核心,技术创新是手段,技术创新将会影响技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其他要素,比如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资金等都会受其影响。
在完成初始阶段的转化后,接下来将进行高阶段的转化,由创新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在结构升级环节,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生产生活中出于提高效益的需要,需要应用技术创新成果,便实现了技术成果的变现,经济与技术进行了融合,技术价值的实现带动了产业化。当然,实现质变,需要长期日积月累,这才能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O 技术通过在其他领域的发散,带动其他产业技术进步,实现技术产业化,最终促进整个区域技术经济甚至国民经济的飞跃。综上所述,技术产业化最终环节的重心就是完善产业技术,合理化需求结构,这两个着力点将为产业结构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转化的高级阶段过程中,会衍生三种效果:首先;模仿,创新,成果转让等手段是技术产业化常用方法,为产业壮大提供了路径。其次,转化的高级阶段目标就是将传统技术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对相关产业注入技术创新,或者在一些传统技术产品中注入新技术,这种方法从根本上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最后,不断涌现新兴的产业。由于社会需求的扩大,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催生了新的产业。此外,传统技术产业也会由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化而受益,从而扩大规模,优化生产。在技术创新转化的过程中,外部经济环境,社会制度都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新兴的产业体,传统产业得到了升级,产业规模
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技术产业化也会更新创新要素。可以预见,受产业化或技术创新的影响,将涌现更多的技术新产品,而那些技术产品又会成为技术产业化的基础,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为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四、工业4.0时代下产业升级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环境的制约机制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其转移、发散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技术创新,技术产业创新等,与此同时,一些政策法规,行业环境,区域发展战略,市场环境等外部环境也会因此得到改变。其他要素也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格局的形成产生影响,从产业经济大环境来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虽然市场要素的地位越来越被得到关注,但依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因此,在本文探索中,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主要从两方面出发:首先就是技术市场的大环境,主要是技术产业市场环境。其次,国家对产业创新政策的影响,主要是制度环境。
由于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加上技术创新的影响,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规模,发展速度,范围与联系上具有明显的特点。此外,又因为技术产品更新速度很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消费对象范围受限,因此,生产风险较大也是其一大特点。所以,一些实力强劲的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在技术市场行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因为产业集聚程度高,劳动生产力高,产业也竞争力也就强,从而市场占有率就高,而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资本作为支撑。此外,一个行业具有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创新资金和
创新人才。首先,研发人员需要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专业化水平也要高,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输出。其次是资金,生产要素的运转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技术企业
-36-
阮娴静:工业4.0时代下产业创新能力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影响机制研究
在进行创新时,由于内部技术关联性不同,在内部技术磨合的过程中,便产生了企业内部创新协同的情况,进而实现了技术引入到扩散的过程。因此,产业集聚越高,所生产的创新成果就越多,产业集聚还能促进技术产业升级,完善产业结构,并不断巩固其规模。
企业在行业中的资本实力状况将会对技术创新范围,转化,扩散起到主导作用,甚至决定产业升级的成败。行业资本实力将对产业升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本实力将使技术产业在竞争力,劳动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上占据优势,从而主导区域资源配置,集中精力,资本投入技术产品创新研发当中,进一步增强实力,形成马太效应。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对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扩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创新成果溢出效益也会越高。产业集聚也会使得行业,产业之间的交流也愈加密切,对改造传统产业,发展规模经济起到推动作用,最终加快产业化进程。
工业4.0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连接、分析、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热门技术,彻底改变了下
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通过连接现实与数字世界,工业4.0为制造业提供一种互联的整体解决方案。这种连接能够让各部门、合作伙伴、供应商乃至产品和人之间更好地协作和沟通。随着产业经济不断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技术创新之路只是时间问题,为产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注入活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机制,其地位也需重点关注,它和产业经济的一些创新,创业,产业的政策一样引导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方向。产业创新,产业政策将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提供优势的技术,社会与政治环境,提供劳动力与资源配置上的优先权。有了地方政府的多方面支持,制度环境也会为技术成果的顺利转化创造条件,铺平道路,产业创新,升级与政策引导互相促进。各部门间的创新交流,交互发展创建了良好的生态机制,在创新转化的初级阶段,终极阶段重视创新成果应用的反馈,并且对产业内部间的生产相关因素进行调研,重组,从而构建完善的创新体系。因此,发展良好的生态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至关重要。[参考文献]
[1]李守伟,钱省三,沈运.基于产业网络的创新扩散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7(4):49-54.
[2]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7):143-151.
[3]李守伟,朱瑶.合作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6(11):137-144.
[责任编辑:赵磊]
(上接第2页)
复管理。同时,由于我国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缺乏针对性的政策规划,所以也应当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海洋产业的发展规范化,确保海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从而加快推进技术成果转化。
(二)加快海洋产业的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随着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复杂,单个创新主体起到的作用已经十分有限,这就需要创新组织模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合作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包括海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政府和金融机构等,这些组织的合作可以实现知识的跨组织流动,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金融支持政策
1.强化政策引导。海洋产业的金融体系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设计、引导和支持,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合理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来促使金融机构与海洋经济行业有效融合。政府部门应当适当采取减税降费和财政补贴措施,减轻海洋产业发展的经济压力,防止出现投资风险与经济效益不成正比的问题。同时,政府部门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海洋金融业务比例较高的金融机构予以奖励,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参与海洋产业的积极性。
2.抓住发展机遇。金融机构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在国家重视海洋经济产业的大背景下,拓展海洋经济信贷业务种类,突出金融机构的自身优势,以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进而积累更多的涉海金融业务的工作经验。
四、结语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处于机遇与问题并存的格局,很多先进技术得到研发和应用,但产业结构、金融体系和产学研脱节等方面的问题也制约着海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多个角度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多措并举来解决问题,确保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取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⑴张芳,康芸芸,王晓婷.辽宁省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现状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9⑹:52-54.[2]张艺,孟飞荣.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竞争力发展态势研究一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6):67-76.
[3]李晨,冯伟,刘大海,赵子毅.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J].海洋经济,2019,9(3): 8-17.
[4]刘名远,卓子凯.福建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发展研究,2018(11):54-60.
[5]黄金阳.青岛市海洋新兴产业未来发展路径研究[J1.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4):13-14.
[6]张鹏.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政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3):397.
[责任编辑:赵磊]
-37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