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的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作者:杨柏青 刘海波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年第06
        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现状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岗位针对性强,多数是依托产业有序发展,产业政策和政府法规使企业有义务参与职业教育当中,因此校企双方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政府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承担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的研究、规划和推进,按照国家相关法律,企业有义务承担职前培训,与职业院校是平行主体,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能够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要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发展目标。国家在100所高职示范院校建设中,重点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续的100所骨干校建设中明确了主要建设任务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从宏观规划到项目实施,都有力的推进了高职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改革创新上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整体上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更多停留在教学改革层面,尚未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作用仍需加强,尽管国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校企合作仍缺乏地方政府有效引导、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机制缺失。二是企业与学校价值取向不尽一致。提高经济效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的;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追求办学育人的社会效益。双方在合作动机和合作利益的追求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企业缺乏热情,校企合作难以深入。三是学校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服务企业能力弱吸引力不足,企业缺少合作育人的责任感,校企合作缺乏源动力。现有合作项目更多取决于企业需求,合作层次比较单一。四是行业协会在办学育人及专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综上分析可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运机制并未真正形成,推动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依法确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架构,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规范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主体的权利、义务,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成果法制化,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校企合作长效育人机制仍然是高职院校在较长时间内必须面临的现实课题。
        我校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实践及成效
        1 打造专业品牌、争取政府项目支持
宝马是哪国的品牌        我校汽车专业建设和改革历史悠久,起步早、起点高、成果丰硕。自1997年起借鉴加拿大CBE教育理论在汽车专业探索和实施能力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2年被确定为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学校持续支持和建设,积淀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自有的品牌特,尤其获得了政府项目的诸多青睐。经过2006年和2011年国家两轮评估成为重点剖析专业,2004年被确定为国家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汽车专业教师中职省培及高职国培基地,先后参与专指委专业资源库建设、专业目录审定等工作。目前,已建成了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规划教材、以及汽车检修专业全套统编教材资源。依托职教集团辐射支持省内外十几所中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承办每年全省大赛等。中韩合作办学达10年,近几年,国赛先后获得过一、二、三等奖项。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丰厚的回报,打造了一支国家级教学团队,提升了专业品牌影响力,成为省汽车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学校,得到了教育和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关注和政策支持。
        2 提升服务能力、成为行业协会主人
        转变思想,发挥自身优势,在做好育人工作同时,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及院校的能力。作为省市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参与维修企业建设标准审定,承担我省行业培训、行业大赛,为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承担每年一次的哈尔滨市卡思调研,直接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与行业协会共同在我校建立机动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中心及维修司法鉴定所等,共同开展业务;行业协会专家直接参与我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专业建设及校企合作项目相关工作。作为省内高职汽车专业的龙头,长期支持3所高职及7所中职专业建设;作为汽车专业中职骨干教师省培基地、高职教师国培基地,每年利用假期举办两期中职汽车骨干教师培训、一期高职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并承担援疆专业教师培养。
        3 引进品牌项目、探索合作育人机制
        2010年以来,与品牌企业合作,我校汽车专业先后引进了教育部中德SGAVE项目、宝马BEST项目、长安福特STWP项目和以大学生创业为主的PICC汽车保险项目4个校企合作项目基地。不仅获得政府和学校的政策资金支持、行业的指导和帮助,而且企业作为合作主体直接投入车辆、检修设备、技术资源、培训模式及管理模式等先进的软硬件资源,更重要的是引入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搭建了育人及服务的合作平台,实现育人、培训及社会服务
功能,助推整个专业的建设及改革。项目启动至今,从人才培养方案上,前三个项目已逐步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上进行了嵌入,利用基地开展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合作服务、合作就业;依托汽车保险项目,为汽车专业学生提供了创业平台,汽车保险服务部业务启动以来,以本校教师作为优先开发的客户,并向校园周边辐射,已经开发了200多个车主提供了便捷的车保服务,使其成为长期客户,PICC省公司和哈尔滨大庆市公司将我校列为人才招聘基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开展的案例教学及实习改革,与中宝财险公司实现就业直通。
        4 实施军校合作、夯实思想教育基础
        汽车学院作为预备役高炮师三团列编的修理所,师生应履行国防义务,承担相应的维修、培训及训练任务;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团分期承接校企合作项目班学员第一学期的营地集训,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国意识、职业忠诚度和养成教育,学生在营地学习军事理论、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参与车辆及高炮维护、军事训练及大比武,我校学生已经连续两年代表三团参加全师集训和大比武,均获团体第一名;每到假期三团都要接收汽车学院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不定期入校为学生做国防教育讲座;接受列编的军官教师参加军营日及实弹射击训练。
        政行企校合作育人机制建设的几点启示
        就我国目前体制及经济发展现状,要有效建立政校企协合作育人机制,学校主体作用发挥是核心、是内因和源动力。即学校首先应做强自己的专业,发挥好育人和服务区域经济功能,才能真正得到政府的政策倾斜,行业的支持和企业的青睐,从而吸引好的校企合作项落户学校,促进企业先进的技术、规范的标准、现代的文化、精细的管理融入到育人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和服务的机制创新,又会反向进一步促进专业的发展和品牌影响力提升。这就解决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项目中目前普遍困惑的几个问题。
        解决了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缺少政策制度保障问题。结合校企实际,依据前述项目目标,引入企业成熟的运行、管理及考核机制。
        解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问题。行业企业为平行主体,按照协议双方资源共享,参与育人服务也是其职责所在,能为企业实现定制化育人服务基础上,还要提供行业企业技术培训、认证、业务竞赛等服务。
        解决了教师实践能力不强、服务行业企业能力较弱的问题。如中德项目培训师要按要求
参加国内外及项目培训;宝马项目要求参加培训课程开发、承担经销商开业培训,每学期不少于一周深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福特项目的新车型培训;各个项目培训师应有企业兼职服务、承担行业及师资培训等。
        解决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对接的问题。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育人过程,承担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定期深入企业,共同承担社会服务等。
        通过诸多项目实施,逐步建立师资配置和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硬件资源建设及更新、文化建设、教学及实习过程管理、基地运行管理、学生管理及相应的考核机制。另外,创新了政行企校合作育人有效模式,创新了师资队伍综合能力提升方法途径,使企业标准、企业文化真正进入校园;最终实现多元互动、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合作服务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许士,黄志纯.高职教育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63-65.
        [2]杨娟.高职院校政行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