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改委工作简报
发改委简报 我委积极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审批工作,六家企业通过评审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大力推进我市产业节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我委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和指示安排,帮助我市境内的企业积极向**市发改委申报节能和改造项目,首先认真对申请企业的资质和申报项目的情况进行了现场评估,初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其次,我委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和上级发改委,将所需的资料、所要走的流程详细、认真地向企业负责人通告、阐述,并耐心指导企业进行材料准备、环境影响评估、可行性分析报告等环节的准备工作。最后,我们根据结果向上级部门上报备案,争取尽量多的名额和资金。经省市发改委的研究决定,我市有六家企业通过了项目评审。
节能减排关乎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给力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我们以增加社会福利,优化地区发展为宗旨,积极探索,热情投入,大力支持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旧产业和工艺的更新升级工程,努力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节经济运行,服务企业社会保驾护航。
我委积极开展“党建实践活动月”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三联两创”党建固本工程, 切实提高我部门的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根据《中共**市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建实践活动月”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委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周密执行,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发改委开展“党建实践活动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和日程安排,为这项活动的开展做了良好的思想和组织铺垫。
我委机关支部组织全体干部以庆祝党建90周年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红经典读书月活动,重点研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党史书籍、选读《红岩》等红经典著作。通过读书活动,广大党员干部重温了党的光荣历史,又一次铭记了入党誓词,牢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庄严使命,增强了认真履行职责、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主动性,着力打造学习型党组织,提升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为进一步牢记历史,开拓创新,发展革命传统,我委将组织广大党员到山东枣庄台儿庄大战役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等红旅游胜地等参观学习,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大家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热情和责任感。
第二篇:发改委课题简报
武汉“十二五”产业发展体系研究课题简报
武汉正在经历一次因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资源环境约束共同作用导致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十二五”武汉产业发展体系,实质是把武汉产业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大背景下,来探索武汉在“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其城市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内部结构如何优化升级,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如何在城市以及相应的城市圈配置。形成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课题通过对武汉地区产业结构演进和三大产业在全国的竞争态势分析,归纳武汉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探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及其优化机制。在历史考察、规范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把武汉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目标确定为构建“科技驱动、自主创新、结构优化、特突出、和谐发展”,并就达成这一总体目标的规划、以及相关对策进行了讨论。课题报告对武汉产业发展中的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武汉市产业体系发展现状解析、武汉市农业体系及竞争力研究、武汉市工业体系及竞争力研究及武汉服务业发展研究。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对于武汉产业体系演进的研究按历史演变、现行结构和未来发展的思路进行。通过对武汉产业发展历史演进和现行结构的纵向和横向研究,可以看出武汉产业发展形成了如下的趋势和特点:农业结构转型,规模化、产业化步伐加快;工业结构调整,重型化、集约化趋势明显;服务业层次提高,现代化、新兴化不断推进;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化、区域化逐步形成。但是,从产业体系发展的目标来看,武汉仍然面临着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社会发展压力加重、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区域发展竞争加剧等困难和问题。基于武汉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总结了武汉产业发展中的八大矛盾:一是区域产业雷同与竞争优势趋弱的矛盾;二是重化工业过重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矛盾;三是新型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薄弱的矛盾;四是外部产业迁入与区域综合引力制约的矛盾;五是对重点央企的依赖和该类企业战略外移的矛盾;六是重点企业突进与配套产业链滞后的矛盾;七是区域智力资源富集与区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八是产业路径依赖导致的先发劣势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
报告的第二部分聚焦武汉农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分析。一是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深入分析武汉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具备的潜力。武汉农业发展的问题在于:农业总产值规模较小;农民收入低,而且来源相对单一;农业生产效率低及农业生产的环保、绿不够。
二是在定位于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大方向下,利用“钻石模型”分析武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优势和劣势。三是在借鉴国外都市农业经验的基础上为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提出了包括促进武汉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推行武汉农业人口增收策略,强化武汉都市农业的社会和生态功能,确立武汉都市农业服务业导向型定位在内的系列建议。
报告的第三部分聚焦武汉工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分析。第一,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工业化进程,分析武汉工业既定的产业结构特征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区域、环境、制度等约束条件,结合十一五规划以来武汉产业转型的纵向分析和横向研究,形成对武汉工业体系演进和现行结构的基本看法:即武汉工业发展纵向出现结构趋重,横向出现竞争趋弱的现状。第二,构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产业吸引力-相对竞争力-区域辐射力模型,并分别对武汉汽车制造业、钢铁生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了竞争力分析和三力指标计算,一是分析了武汉钢铁产业的外移倾向和以钢铁工程为主导的产业链发展方向;二是将武汉汽车工业的现状概括为“一流集团、二流厂商、三流集”,提出武汉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应将集和产业链打造为重心。第三,鉴于专利与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强相关关系,报告从武汉专利申请和授权的现状研究出发,对武汉制造业的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下述对策:一是要推行武汉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二是要鼓励企业家选择创新能力
强的企业组织形式;三是政府要支持以企业创新为主导的改革;四是要完善区域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加快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五是要充分调动制造业中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积极性;六是要谋求均衡发展,重点提高重工业创新能力。第四,从产业集与产业链耦合的分析视角出发,对武汉面临的产业迁移和“十二五”招商引资策略进行了研究。在分析武汉产业迁移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产业链耦合的经济学分析,提出产业集和产业链耦合是武汉解决产业迁移问题和招商引资的有效机制,并将武汉招商引资模式的创新转变总结为:一是由产业的分散招商向有机聚合主导产业转变;二是由追求企业数量的引进向追求产业整合、产业链完善转变;三是由只注
重引进制造业项目向构建“现代制造业生物圈”转变;四是由项目引进为“资源扩张型”向“资源集约型”转变;五是由以“优惠政策”为主要招商优势向提高综合投资环境水准转变。第五,报告分析了武汉工业发展中的中小企业问题,提出武汉中小企业需要通过信用重建、结构重建和能力重建以实现其比较优势的重建,在比较优势重建的基础上,发展武汉中小企业应力求形成产业集,建立五个中心:一是建立设计中心;二是建立创业中心;三是建立服务中心;四是建立物流中心;五是建立制造中心。第六,分析了武汉工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认为武汉工业发展面临以下困境:一是整体实力不强,工业升级和转型遭遇惯性困境;二是布局
和结构失衡,工业发展面临外流压力;三是相关资源不足,工业发展面临后发困境;四是产业政策模糊,工业发展遭遇政策困境。武汉工业破除发展困境的对策有:工业发展应实现“1+8”产业布局一体化,充分发挥武汉在城市圈工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工业发展方向是产业结构高级化,注重发挥工业对在
一、三次产业发展的辐射和交叉功效;工业发展最终要符合主导产业“两型化”要求。
报告的第四部分聚焦武汉服务业的发展问题。在分析武汉市服务业发展轨迹基础上,指出武汉市服务业发展存在总量不大,内部结构失调和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并重点选取设计产业、餐饮酒店产业、商贸物流业和旅游业为武汉市服务业主导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在分析武汉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的优势和基础后,提出武汉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面临的结构缺陷和主要矛盾:一是中央在汉研究设计单位内部循环与地方科研设计单位能力薄弱的矛盾;二是工程设计业务快速发展与产品设计水平相对滞后的矛盾;三是军品设计单位资源富集与“军转民”工程发展滞后的矛盾。认为要发展武汉的工业设计产业,需要:第一,充分发挥科研设计单位对地方经济的乘数效应;第二,围绕重点单位和支柱产业发展有地区优势的科研设计产业集;第三,科研设计单位必须实施无形资产优化战略。
第三篇:苏州信息化工作简报-苏州发改委
实事项目工作简报
2017年第2期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5月3日
2017年市实事项目1-4月份进展情况
一、“三优”工程
(一)优化就业环境工程
1.新增就业15万人;组织提供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8000个。
加大对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扶持力度,做好就业援助工作。截至3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932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25.95%。
红岩汽车服务站截至3月底,全市共举办高校毕业生公益专场58期,3746家用人单位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5.95万个,岗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9.5%。预计到4
- 1所,开工率85.72%。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学校建设前期报批程序较多、时间周期较长,目前仍有11所学校还在进行开工建设的前期准备,其中吴江区1所幼儿园还在落实土地指标过程中。此外,由于国家和省关于塑胶跑道建设的新标准没有出台,新建、改扩建学校的塑胶跑道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5.完成全市75所外来工子女学校提档升级。
已完成全部75所外来工子弟学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未达标项目情况统计,初步制定了《苏州市外来工子弟学校提档升级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苏州市外来工子弟学校提档升级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6.建设“家在苏州〃e路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站综合服务平台。
组建了苏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指导中心,邀请教育界、文化界、科技界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核心团队,指导体验活动课程开发和互动体验区建设。建立了体验站指导员和志愿者队伍,
每个体验站与1至2所中小学校结对共建,开发了“红印记、时代精神、名人先贤、历史文博、艺术品鉴、苏作工艺、科普创新、绿生态、生命健康、志愿服务、职业体验、法治宣传”12个不同类型的体验活动示范课程。发挥全市112家社会实践体验站作用,坚持公益原则,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优质、有特的公益服务。建立长效机制,重点抓好“成长苏州”云服务平台开发建设,出台《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站运行管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