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34年 汽车之城谱新篇
(因双桥区是1975年建区,自1978年才有较完备的统计资料,故我们以1978年为基期)
今年是祖国60周年华诞,双桥区也走过了34年风风雨雨。历史的长河汹涌澎湃,34年,建设者用智慧、汗水和市场经济理念铸就了这座重型汽车城。站在双桥建区34年的门口,回望历史漫长的隧道,我们发现,自建区以来,这34年无疑是社会发展最快,人民最感幸福的时代。我们建设了一个功能设施基本齐全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我们让5万人民达到了温饱,我们给了人民一个相对平安、宁静的生活环境。
34年时光荏苒,34年沧桑巨变。34年,勤劳智慧的双桥人民,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正确道路阔步前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双桥,一个实力日增、充满活力、开明开放、文明和谐的新双桥,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双桥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一是“因厂设区”。1965年7月,为加强“三线”建设,国家引进法国贝利埃军车技术,在原江津地区大足县双路公社兴建了原四川汽车制造厂(现已合资组建成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1975年3月,为更好地给原四川汽车制造厂提供行政、后勤服务,经国务院批准,从原江津地区大足县划出12个大队组建成立双桥区,幅员面积43.1平方公里,由重庆市直辖。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01万,常住人口4.74万,城镇化率92.83%。
二是区位优越。双桥地处重庆西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西线。东邻永川区,南、西、北与大足县接壤。紧邻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东距重庆主城区80余公里(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西距成都市269公里(大约三个小时的车程)。规划建设的南(充)-泸(州)高速公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渝大高速公路及渝蓉城际铁路环绕四周,对外通道密布,交通十分方便。届时,从双桥通过高速路到重庆主城只需40分钟,到成都1个半小时;从铁路到重庆主城仅需20余分钟,到成都不足1小时。
三是“产业集聚”。在原四川汽车制造厂以及以其为核心组建的重庆重型汽车集团、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全区发展汽车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人才支撑、先进技术和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汽车及其零部件为龙头,以机械加工、铸锻、摩配、机
电、饲料、化纤为辅助的工业体系,2008年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8%,拉动工业生产增长59.5个百分点。
二、经济跨越发展,民生持续改善
34年,双桥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在新时期构建西部重要的汽车产业集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人文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高。2008年,全区GDP达到30.0亿元(现价),按现价计算,是1978年的130.2倍,年均增长17.6%,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总体趋势。
红岩汽车服务站(二)区级财政收入大幅提高
2008年,全区区级财政收入达到26241万元,是1978年的846.5倍,年均增长25.2%。区域财政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财政保障。
(三)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向好
1978年双桥区三次产业比重为11.9:62.8:25.3,到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87.9:11.1。作为一个致力于发展汽车工业的工业区,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业正逐步淡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低于工业,第二产业比重越来越高,正是工业化中期特征的显现。
(四)工业经济实力大幅增强
双桥,一个典型的以大中企业为主、汽车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体系的城市。面对这样的工业体系和结构,区委、区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强力实施科技创新和集带动战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壮大产业龙头,延伸产业链条,拓展配套能力,推动工业集聚、集、集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这34年,是双桥工业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时期,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企业规模迅猛扩大,工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和税收的主要来源。目前已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支撑的工业经济体系,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0%。以上汽依维柯红岩汽车有
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积聚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上百家,其中规模以上配套企业45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80-90%之间,产业集效应明显。
境内的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原四川汽车制造厂)是我国引进技术兴建的第一个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以生产红岩、斯太尔两大系列的大吨位重型汽车为主,年生产整车能力已超过30000辆。该公司已连续18年赢利,连续10年获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称号。
34年来,双桥始终坚持将扩大开放贯穿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始终,深入实施“招大商、大招商”战略,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大中型企业,为全区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2007年至今,共引进双钱轮胎、比利时贝卡尔特钢帘线、上海天懋胎圈钢丝和山东豪迈轮胎模具等国内外大中型企业26个,协议投资92亿元,可实现产值310亿元。以商用车、汽车零部件、轮胎及配套产业等三大百亿级产业引领导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已初见端倪。
200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86亿元,是1978年的143.3倍,年均增长18.0%。
(五)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自建区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3.1亿元。200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8亿元,是1978年
的376倍,年均增长21.9%。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区基础设施正不断完善,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人民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
200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771万元,是1978年的54.1倍,年均增长14.2%。多年来,在工业经济的拉动下,全区消费环境正逐步改善,城乡市场进一步拓展,消费品市场日渐活跃。特别是近年来人民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居民消费持续升温,消费结构正逐步调整,全区商贸服务业愈发繁荣。
(七)人民众实惠多
建区34年,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实惠归于人,最强大的动力赖于人。双桥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集中更多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较快增长
2008年,全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27546元,是1978年的45.5倍,年均增长13.6%。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在岗职工收入较快增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