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达标 试题(含答案)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变化图。
(1)根据材料,指出发展最快的行业。
(2)小历同学认为:“该行业发展最快的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你赞同他的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重工业。
(2)观点:不赞同。
理由:因为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发展最快;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中图示可知农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从17.6%上升到43.5%,说明发展最快的行业是重工业。
(2)观点:依据所学可知重工业的发展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原因,因此题干中观点不赞同。理由: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重工业发展最快;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 阅读材料
斯柯达速派德系车性价比之王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农民诗(1958年)
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己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
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河南日报》(1985年9月9日)
(1)材料一反映出“”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三中水稻亩产四万多斤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中的哪一种错误?
(3)针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我们党是如何解决的?
宝马4s
【答案】(1) 大炼钢铁为中心; 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不是真实的, 时期浮夸风盛行。
(3)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1年开始实施。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信息“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可知,运动浮夸风盛行,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依据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中关键词“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依据材料三中信息“水稻亩产四万八”分析可知,这种情况是不真实的。它反映了“”运动中的浮夸风泛滥。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导致“左”倾思想严重泛滥,
1958年,党中央错误发动了“”运动,其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严重经济困难,面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至五七,一五计划宏图启,一化三改展体翼,重工优先东北地,苏联援助贡献大,党和政府谋划细,制度优越人积极,超额完成创奇迹。一桥飞架通京广,两铁三公三十几,三人三鞍三第一,六百项目奠伟基。
材料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该大会上制定了一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新手学车技巧(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的是哪一行业?
(2)请列举出两例“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伟大成就。
(3)材料二中的“宪法”指的是什么宪法?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部宪法的历史意义。
【答案】(1)重工业。
(2)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建成通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实行,到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从材料一中所取得的成就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轻工业。
(2)依据所学可知,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
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宪法”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识图,回答问题。
(1)这张漫画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现象?
(2)这种现象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3)我们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答案】(1)时期的浮夸风.
(2)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灾难,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1)漫画中“肥猪赛大象”显然十分夸张,反映了时期的浮夸风。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科目一考试(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开始的“”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灾难,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教训: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
【点睛】
此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5.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青藏公路,从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全长2100公里,1954年4月开始动工,青藏公路的路基筑于平均海拔4000米的崇山峻岭间,沿线要跨过1公里宽的楚马尔河、冬布纳英莫河、乌兰木伦河(又名滔滔河)、通天河(又名木鲁乌苏河)、黑河,还要翻越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11座大山,其中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有5座。昆仑山、唐古拉山的气候非常恶劣,山上有永冻层,还有翻桨地带,起初由民工筑路,后因民工不能爆破,改调工兵二团担负这一“难啃”的施工任务。冈底斯山脉的羊八井石峡,是艰险工程这一,两山夹峙,九曲十折,全长15公里,宽仅20至30米,中间夹着一条深深的山漳,流水奔腾,整个石峡酷似一把巨大的石锁,把拉萨的西北大门紧紧锁住。多少世纪以来,来往于黑河拉萨之间的商人、旅行者和朝拜者,只能望“锁”兴叹。工兵官兵于1954年10月开进羊八井石峡,战士们不畏艰险,日夜奋战,涌现出能连贯打千多锤的壮汉和刻苦钻研、提高爆破效率3倍的巧匠,仅用12天时间就将石峡劈开。工兵战士在绝壁上留下豪壮的诗:“跨过昆仑唐古拉,劈开石峡到拉萨;世界屋脊创奇迹,光荣属于。”
图二: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
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个外,其他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桥将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四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信息点四:
(2)两幅图片反映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方面的成就?
【答案】(1)可从公路起止点、公路动工时间、修建的艰苦过程、大桥建造地点、大桥构造、施
工方法、作用等方面回答.(写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2)交通运输
【解析】
【详解】
(1)依据图一及文字介绍可知,青藏公路,从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全长2100公里,1954年4月开始动工。昆仑山、唐古拉山的气候非常恶劣,山上有永冻层,还有翻浆地带,起初由民工筑路,后因民工不能爆破,改调工兵二团担负这一“难啃”的施工任务。战士们不畏艰险,日夜奋战,涌现出能连贯打千多锤的壮汉和刻苦钻研、提高爆破效率3倍的巧匠,仅用12天时间就将石峡劈开。
依据图二及文字介绍可知,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志翔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
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个外,其他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片都反映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
6.材料题:
小丽同学对一本旧书上的两幅图片(下图)感到十分不解:自己家种的水稻没有大人高、萝卜没有脸盆大,为什么图画上的水稻高耸入云、一个萝卜如此硕大要用毛驴来拉?这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现象?
58汽车请你进行学习探究,回答问题:
(1)“水稻齐天高”“萝卜用驴拉”的情况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