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湘瑶与杨思
【关键词】穆湘瑶;杨思;教育;工业
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穆湘瑶与浦东的杨思地区颇具渊源,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同时对杨思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穆湘瑶,(1874~1937年),字恕再,又名抒斋。生于浦东杨思。祖籍苏州洞庭山东山。其祖父穆子芗,于杨思从事棉花种植;其父穆琢庵,在浦西南市小东门附近开设花行,家境渐富。
穆湘瑶本人,清光绪举人,任江苏谘议局议员、沪军都督府警察厅厅长。民国初期(前十几年间),任杨思乡经董,积极开办初级小学,提倡义务教育。乡民遭风灾,民无所食,募金赈饥。指挥三林、杨思、塘桥三乡完成开浚杨思港。与南汇朱祥绂修建上南路,开通长途汽车。创办德大纱厂,又合作筹办恒大纱厂于杨思镇南街,从而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他的种种善举义事无不和其家乡杨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同他的生命中深深烙印着杨思的印迹,而杨思也在历史的长流中镌刻下穆湘瑶三个金光闪闪的字迹。
一、捐资兴学,提倡义务教育
光绪二十九年(1903),穆湘瑶中举后,社会地位随之提升。他来家乡发展教育事业,不仅私人解囊捐资,还兴办学校。
1915年至1917年任杨思乡董时,他积极开办贫困子弟初级小学,提倡义务教育,免收学生的学费,并且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免缴书籍用品费,还发放学习用品。有的毕业生,被安排到德大纱厂实习,以解生活、求职之忧。同时,对教职员工的生活也倍加关心,设法予以照顾。
期间穆湘瑶先后在杨思地区筹建乡校15所,解决了大批乡民子弟就近上学的问题,对很多贫困学生提供了求学的机会。
1923年,穆湘瑶提出了拟在全乡实行强迫教育的提案,呈上海县署,提案对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方法都有具体说明,“事属创举”。
二、办厂兴业,倡导实业救国
1914年,穆湘瑶见中国棉纱匮乏,抵制洋货无效,遂与弟弟穆藕初创办德大纱厂。在1921年,穆湘瑶在德大纱厂成功之后,与陈义生(悦周)等合作集资50万两,在杨思南街创办了恒大纱厂。陈义生亦是杨思当地声望甚高的实业家、慈善家,被当时工商界成为“火机大王”。他早在1901年即在杨思南街创办“恒源花厂”,专营轧花业务,其产品“火机花衣”行销全沪。
他们的强强联手——恒大纱厂的设立解决了杨思地区大批贫民的就业问题,职工近千人,规模宏大。其所产“飞机牌”棉纱,畅销国内,彩“飞机牌”布远销南洋诸岛国。
不仅如此,如今恒大纱厂早已不复存在,但是,“恒大”作为时代的印记,深深烙印在杨思这片土地上,至今,仍有好几处杨思的地名或单位。杨思有条路叫恒大路,恒大路上有座桥叫恒大桥。杨思三大实业公司之首的企业也取名“恒大”,每年为杨思民众创造巨大财富,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人们用“恒大”精神追忆这位造福杨思的先贤。
恒大汽车三、疏浚河港,加快水利建设
1917年夏,穆湘瑶任杨思乡经董时,为疏浚杨淄溇(今称杨思港),亲自主持工程。他发动乡民行修河道,雇挖泥船,从杨思港口至日新桥一段,先行捞浅,花银3000余元,费用全由穆湘瑶一人捐助。
1918年,他呈请上海县知事沈宝昌,两次邀集三林、杨思、塘桥三乡经、图董暨邑绅会议,公决杨淄溇改捞浅为开浚,会上穆湘瑶被推为河工总督,设河工局于杨思养真别墅(陈氏别墅)。为疏浚、开挖杨淄溇二期工程,他经常吃睡在河工局部养真别墅内,和乡董们商讨工程事务。并且与诤友陈义生及其子陈天赐查阅治理水利资料,研读相关书籍,推崇治水功臣夏元吉、海瑞、林则徐。
在穆湘瑶的带领下,历经种种,终于顺利完成。整个疏浚工程历时三年,总计筑大坝2座,小坝43座,削平28处河道障碍,进行疏浚。从而大大增加了农业灌溉能力和水利畅通,也改善了浦东东南地区的内河航运。这对杨思及周边地区运输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四、拓路通车,改善陆路交通
1921年,上南长途汽车公司宣告成立,穆湘瑶担任总经理一职。期间主持了上川、上南长途汽车营运的筹建工作。1922年中秋节,上南公路周家渡至周浦段竣工通车。除起讫终点外,沿途设杨思桥、三林塘、天花庵、百曲四个车站。
之后,穆湘瑶在养真别墅(陈氏别墅)设宴款待参加奠基礼的宾客。他致辞云:“交通与实业关系之重要,希望上南县道告成以后,浦东实业日益发达。”的确,运营后因“管理精密,设备完善,行车安稳,秩序井然”,被外来参观者誉为“全国模范轻便铁路”。他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浦东早期的公共交通事业,对促进浦东发展做了重要贡献。
由他担任总经理的上南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于1922年试运营后,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于1924年改铺钢轨,机车头和车厢都是从德国定制进口的。第一段工程由周家渡经杨思、三林到周浦,13.5公里。
如今浦东南部较为重要的交通道路——上南路,这条最初穆湘瑶发起修建的上海、南汇两县县道,北起江边周家渡口,向南经杨思桥、三林塘、天花庵等地,直达南汇周浦镇,全程12公里,已然成为颇具规模的交通要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规划中,将上南路北段(周家渡区域)并入世博园区内,享誉盛名的中国馆就在原上南路北段附近,成为新的上海地标性建
筑。而上南路延伸向南,各个区域都有了迅速的发展,直至周浦。
可以说,穆湘瑶为浦东陆路交通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造福了一方百姓。陆路交通的改善,推动了杨思等沿线地区农商的发展,地方舆论好评不断:“穆湘瑶为民造福。”
五、乐善好施,造福家乡父老
穆湘瑶一生乐善好施,尤其在家乡杨思。1916年6月,杨思遭受风灾,穆湘瑶自己带头募集捐款,赈济灾民,并分别调查受灾户,分极贫、次贫、贫户三种,赈济时按等级分发,做到求正、求实。之后,又每年捐米20石,以供长期救急,收到乡民普遍的称赞。
1926年,穆湘瑶六十大寿,收到乡民寿礼2526元银洋,全部捐赠给东北义勇军及难民使用。可见其爱国奉献的崇高情怀。
穆湘瑶亦对墓葬制度提出真知灼见,1923年5月2日的申报上,刊登了其“改良墓制之我见”一文,主张实行深葬,并已从埋葬妻柩于杨思乡开始实行。棺木入土后,盖土弄平,上面仍可耕作,不荒废农田。
后期穆湘瑶还主张实行火葬,并身体力行。1937年,穆湘瑶病重,一再嘱托,破除迷信,实行火化,并葬于杨思祖坟,未立墓。杨思民众自发聚集数里迎归,众人挥泪相送,皆称:“他是一位真正的好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