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业产业的发展
日本汽车产业经历了起步、形成、战后恢复、迅速发展和走向国际5个阶段。致使其迅速崛起的原因是:政府的保护与支持;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产业内高效的协作分工体系;成功的企业文化与先进的管理方式。越野驾驶
1、日本汽车产业的起步
日本自1898年起开始从美国、法国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进口汽车。吉田真太郎于1904年成立了东京汽车制造厂,即日本第一家汽车生产厂。同时,日本从美国进口了汽车用卧式两缸汽油发动机。1907年,日本最初的汽油轿车太古里1诞生。同一时期,国末汽车制造所(即筑地汽车制造所)和宫田制造所也诞生。
当时的日本汽车业主要是以进口为主,汽车的制造水平远落后于欧洲发达国家,汽车的发动机等主要零部件都依赖于进口。大正时代,随着日本军方的需求以及政府出台的汽车产业的政策促进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1913年,宫田制造所东京总厂试制成功水冷直立型两汽缸的旭牌国产轿车。宝迪1914年,东京汽车制造所制造出装有50匹马力的发动机和16个座位的公共
汽车。1917年,三菱造船公司神户造船所的内燃机工厂,模仿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公司A车,试制了三菱A10辆。此外,快进公司汽车工厂、白杨公司、实用汽车制造公司等汽车制造厂也相继成立。
日本汽车产业从这一阶段起踏出了探索的第一步。
2、日本汽车产业的形成
192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横滨成立了日本福特汽车公司。1926年,通用汽车公司在大阪成立了日本通用汽车公司。这两大汽车产业的介入成为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福特和通用这两大汽车产业的介入,依靠日本汽车产业的强大资本和技术优势,进行批量生产,推行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使得这两大公司逐步占领了日本汽车市场,对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当然,这两大汽车产业的介入也给日本汽车产业带来了好处。美国两大巨头的扩张刺激了日本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依靠日本政府推行的保护主义政策,日本汽车产业迅速壮大。1
933年,丰田喜一郎创办丰田自动织机制造所汽车部,19378月丰田汽车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1934森林人2.5t年,日产汽车投资1000万日元,批量生产脱兔汽车,不仅畅销日本,还远销到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各国。1936年,日本政府和军部为保护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颁布了《汽车制造事业法》,限制外国汽车的车体和部件进口。1937年,日本又相继制定了《进出口物品临时处理法》和《临时进出口许可规则》,严格限制物品进口,外国汽车制造厂进一步受到打压。从此日本国内汽车产量节节攀升。
这一时期,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已基本具备。
3、战后日本汽车产业的恢复发展
战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的日本已经是一片废墟,日本不可能再搞军事工业,要发展工业只能寄托于民用工业。但是由于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不可能像美国和苏联那样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内市场,必须走贸易立国陆虎 汽车的道路。可要想在狭小的国土上养活1亿多日本人,只有靠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才能实现。
日本政府在这个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把赌注下到小轿车这个代表民用技术最高水平
的商品上。为复兴产业,实现经济独立自主以及提高产业劳动率,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振兴政策。这些对本国汽车产业保护的政策包括政府直接投资于某些基础设施,以带动其发展;政府给予汽车企业发展以实物或金融奖励和补贴;政府提请议会制定具体的法规,设立专门的管制性机构,监管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发育;对汽车业实施补助金、法人税减免、低息贷款等方面的优惠。面对进口美国和欧洲汽车的猛烈冲击,日本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同一时期,丰田、日产、本田等一些汽车公司开始纷纷推出新车型,日本汽车产业开始恢复发展。
1950汉兰达 爬坡年,日本汽车工业出现了转机,由于侵朝战争的需要,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大量的军用汽车。这一贸易,不仅为日本汽车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还促进了日本汽车产业的资本积累和设备更新,同时也刺激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
1952年,当时的日本通产省就颁布了旨在促进战后汽车工业发展的合理化促进法,明确规定汽车工业和钢铁制造业以及通讯技术要建成国家的支柱产业。通产省的促进措施包括税收优惠,低息信贷和鼓励汽车企业与外国制造商合作引进新技术等多项支持产业发展的规划。
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依靠自身力量,逐渐摆脱了困境,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4、日本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
    60年代到1973 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成为日本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日本政府颁布的《国民入倍增计划》政策极大的鼓舞了汽车产业发展,推动了汽车进口自由化。继而,大量的汽车公司扩大投资,改进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演变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生产企业。1965年,名古屋——神户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日本步入了交通高速时代。交通的需要掀起了日本汽车普及的狂潮。受到市场需求的刺激,日本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1965年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四位,1966年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三位,1968年超过西德跃居世界第二位。
    石油危机的冲击和国内市场趋向饱和的现状,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调整汽车发展政策。通过政策法规,将汽车产业的发展引导到环保节能可持续的发展之路。1978年,日本修改了排放和噪声法规,其标准的严格程度堪称世界之首。这一举措迫使汽车生产厂商改进和革新生产技术,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轨迹,研究如何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减少排放污染和降低噪音。这些研究和探索使得日本小型车拥有重量轻、耗油低、质量好、设施完善、价格低的特点,为其开拓外国市场做了充分的准备。
5、日本汽车产业的国际化
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化扩张阶段。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一阶段,日本与美欧贸易摩擦增多,国内消费市场的日趋饱和。面对这样的状况,1981年日本对向欧美各国出口小轿车的数量进行限制,迫使日本各汽车厂家重新谋求全球战略,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直接向欧美以及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日本汽车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
进入9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受国内生产成本上升、日元升值以及欧美国家的市场保护的影响,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增长放缓。1993年,产量下降到1200万辆,再次屈居美国之下。欧美汽车厂商展开对日本汽车的并购.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日本汽车工业遭到惨痛冲击。自19978月起,日本汽车产量在连续十几个月下降。为摆脱危机,拯救日本汽车产业,汽车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型环保车开发,日本汽车产业逐渐复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日本汽车产业快速扩张生产规模,控制成本,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营销作用。在产品设计更加符合现代人、社会及环境发展需要,
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革新,丰田营业额逐步超过福特和通用,成为全球第一。
六、日本汽车产业的现状
经济危机对出口造成巨大影响、召回风波(重新审视管理和生产模式)、新能源车方面的优势、与大众的竞争(仍存在技术劣势)、受一定损伤但未来依然强大,尤其在人性化、性价比和能耗方面的优势短期内难以被超越。日本汽车工业的现状可简单概括为:产能旺盛、国内汽车市场接近饱和、出口优势明显和、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以及新能源的使用。
近些年日本的汽车产量逐年稳步飙升,曾一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但是由于日本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日本国内的需求已经不能满足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日本的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饱和期,这也导致日本汽车国内需求量连年下降。
日本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活跃是其汽车产品主要依赖海外市场,事实上,自知国内市场狭小的日本人从汽车工业起步不久,就把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了发展目标。日本的汽车出口量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
汽车产业作为日本的支柱型产业在解决就业、出口创汇、拉动相关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
高尔夫车巨大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日本汽车产量发生了和大的变化。日本汽车在本国和国外的车辆销售都有很大的下降,各企业被迫减产,以减少库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性政策,积极推动新能源的开发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