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之家
一.一个品种多家订购不利于零部件企业发展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结构特征主要是生产厂家分散落后。吴保宁认为,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独特的零部件采购方式导致的。整车生产厂既倾向于就地采购或从本集团公司内部采购,又对同一车型的同一种零件实行多家采购方式,借以促进零部件厂家间相互竞争。吴保宁介绍说,日本汽车生产厂商在采购惯例上的“多家订购”,是指按不同车型从不同零部件厂商那里采购,而中国的习惯做法是即使一个品种也要从多家订购。吴保宁通过考察发现,有很多整车厂商的7成左右零部件从第一家配套厂采购,3成左右从第二家配套厂采购,以此来促使这两家配套厂之间相互竞争。
吴保宁认为,这种状况不利于提高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竞争力。由于各零部件厂生产规模过小,不足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因而使成本增高。如果生产规模过小,就无法投入足够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开发能力自然也就无法提高。主机厂实行多家订购,零部件厂不能指望获得稳定的订单,也就无法进行充分投资,产品质量也就难以上去。
不过考察结果也显示,近几年中国汽车的配套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正处于新旧系统交替的过渡阶段。吴保宁说:“现在,一些积极投入新产品的合资轿车厂家正朝着实施独家订货方式、与配套厂之间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一方向努力,但这
种关系要推广到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还需要一定时间。”
二。在中国国内很难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
日本现代文化研究所在考察中感到,在中国,从质和量上都不能充分采购到诸如镀锌钢板、高张力钢板、表面处理钢板、塑胶原料、合金材料、弹簧钢、涂料等汽车生产必需的原材料,需要从日本等地进口。他们认为,如果能在中国国内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则可以降低零部件价格,大幅度提高零部件以及整车的价格竞争力。
中国以及外资企业投资生产的高张力钢板等几种原材料已经达到合资轿车厂家的技术要求,目前已在中国国内投产。但由于这种生产厂家很少,几乎没有价格竞争。吴保宁认为,今后,随着轿车市场规模的扩大,引进原材料生产投资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如果能在质和量上提高供应能力,通过企业间相互竞争降低价格,在中国生产汽车的成本优势也会有所增强。
发布评论